静功的入门可以这样来做……

“任督二脉”真的存在吗?答案是肯定的,且打通后有众多“好处”

金庸老师在小说中侠义一生,为多少人创造了一个快意恩仇的江湖。在小说里,每一个普通小渣渣成为大侠的前提,都会被打通任督二脉,从而练成绝世神功,或者功力倍增成为武林绝世高手。小的时候看小说时,就梦想着哪一天被打通任督二脉,然后练就一身功夫,成为小伙伴里面的头头,打跑所有大坏蛋。等大一点的时候,明白小说里的都是虚拟的,但还是去翻阅了相关书籍,了解了任督二脉,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任督二脉”真的存在吗?答案是肯定的,且打通后有众多“好处”!

在慢慢的了解后,小编发现任督二脉真的是存在的,这个答案是肯定的。并且任督二脉真的是一个神奇的东西,当然不是说打通了真的能成为盖世英雄,但是任督二脉非常重要,打通它以后会有众多好处。中医上说任督二脉分为任脉和督脉,两条脉各司其职,任脉主管人体内的阴,而督脉掌管阳。我们看小说时会发现,古人一生在追求的不过就两件事:长生不老和打通任督二脉。中医经常说:要想长生不老,就必须要打通任督二脉。在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后,中医终于找到人体任督二脉的正确位置。任脉在体前正中线,在小腹里面的会阴部后,一直向上到下颌,而中间的这段就是任脉的所在位置。如果人们正确的按摩小腹里面的穴位和经络,也就是说我们打通了任脉后,可以调节我们的情绪,抵抗力也会增强,而且可以让人精力充沛。

督脉在于小腹内的会阴部发出后,沿着背部正中线,从下至上的循环,经过头部的正中线之后往下去到上颌的牙齿,这中间就属于人体中的督脉。督脉掌管着人阳气,所以当你感觉自己身上阳气不足,比如:体虚、怕冷等,可以去按摩一下督脉的穴位,也可以去针灸一下。通了督脉,人也放松了。

说到这里,大家肯定都明白了打通任督二脉和成为绝世高手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但是任督二脉对大家都身体还是有众多好处的,就像是现在“低头一族”玩手机的时间越来越多,一直低着头会颈椎的血液没法顺畅流通,引起颈椎处的疼痛。颈椎是归督脉管的,所以要多按摩一下督脉,尤其是上班族,平时没事多走动一下,让血液顺畅流通,这样督脉就可以得以通畅。

其实一个成年人,任督二脉就是通的,只是因为后天的因素,让两条脉络有些堵塞,这跟我们平常的生活作息和生活方式有关。大家以后身体上有一些小毛病也要多多多注意,让任督二脉一直保持通畅,这样身体才能有一个好的状态。我们虽然不求长生不老,也不求成为绝世高手,但是可以让我们身体健康,就足够了。

所谓静功,其目的就是在于入静。入静就是指身心安静下来。为了达到入静的要求,首先必须去除一切杂念,这是静功筑基法最为关键的一大原则。但是不论古今,人们实际上总是在不停地考虑问题,即使睡觉也会做梦,这是我们后天的生存本能,而要它停止不动,达到先天的静止状态,实际上是很难的。而古代道家修士就创立了许多法门,如听息、坐忘、守一、数息等等。而所谓松静功,也是一种,是以松的方式达到静的目的,也是现在人比较容易入门的一种方式。松静功并不特别强调姿势,卧、坐、站皆可。练功时微闭双目,自然呼吸。呼气时默想静和体会松的舒适,或配合意念放松,逐步将全身调整成自然、轻松、舒适,解除紧张状态,排除杂念,安定心神。从而达到入静的状态,同时本身松静功也可以调和气血,协调脏腑,疏通经络,起到增强体质、祛病延年的作用。

有人会问,那么松静功似乎就是放松身体,但实际还是略有不同,放松身体强调的是心身放松,而松静功的核心是在放松的基础上,神志越来越宁静,逐渐达到真静的状态。是由心而身,再由身而心的更进一层。所谓神志的宁静大体是指意识由普通的清醒状态进入到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特殊状态。我们时常看到古书,讲解修炼也好,打坐也罢,提到的一个恍恍惚惚、氤氤氲氲的状态,就在于此。

而这个阶段实际上也不是完全模糊的,大概可以分为两层,是一个精神状态既恍惚又清晰的状态,如果以听觉为例,所谓恍惚,是对外界的声响变得遥远微弱,甚至完全消失,呈现“虽有惊雷而无动于衷”的现象。而清晰的方面则是对要想主动感知的事物感觉的极其清晰敏锐,达到“金针落地亦能闻其声”的程度。这个程度便是入静的一种状态。是介于清醒与睡眠之间的一种状态。那么有的人会在不经意间进入到这种状态,不过不可控制不可维持,故而才有所谓的“功”出现,实际指功夫,也就是工夫,通过修习来达到可控可维持的状态。才称之为真正的静功。这里用以维持最常用的是各种意守法。就是在前面所说的身体放松后主动将意识集中在某一特定的对象上,而达成目的

当然,我们常听说松静自然这个词,所谓意守法,本身也该是心身真正放松后自然呈现的,而不是强行追求所能达到的。这就要求我们对意守的对象要做到“似有意,似无意”的一种状态。

那么下面就介绍一种松静功来供大家参考。以舒适的姿势,先放松前方,自面而下,依次松弛胸、上腹、少腹、两腿、两膝、两小腿、两足背,至两足十趾。继而同样自上而下,放松后方自枕部至两脚跟部。再有左右侧面,此一项后,我们称之为四方皆松。但是依照传统五行概念来说,实际上当四方松弛后,我们尚且有“中央土”需要放松。故而这时候,我们在身体的内部,也要进行松弛,也就是自百会开始,依次为脑正中、咽喉、胸正中、上腹正中、脐后肾前、会阴、两大腿内侧面、两小腿内侧面终于两足涌泉。如此一来,才是真的全身松弛,也是和普通的放松有所区别的一点。在时间上大概以半个时辰为循环,初期二至三次即可。后期会随着练习更快的进入状态,也进入下一个阶段。其中要注意的是,如果我们的身体有某些部位不舒服,或者紧张,可以在方式的过程中,单独集中意识,在某一点上默想来放松。等到全身松弛后,再从头到脚不分前后左右的整体向下放松,犹如一股令人舒畅的泉水自上而下缓缓流淌。即可。

当松弛后,我们以《抱朴子》中的守一来意守,即意念若有似无存在于某一点(只是松静功的话,不涉及具体功夫,守一之一,以自己舒适为主,可以是泥丸,可以丹田等,不强求。),这种状态要求心无所念,如果有所挂念不要强念不想,否则更易偏离,反而应该想解决方法,把事来了却,如果真的无解决方式,才会默认当下思而无用,从而放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