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有机肥的6大误解!(非常重要)
市场上对于生物菌肥的认识仍然不够,存在以下几点误解:
1、生物有机肥肥效越快越好?
生物有机肥能改良土壤环境,降解土壤污染,从根源上解决土壤长期板结、肥力下降、土壤污染导致作物生长不良、各种土传病害浸染的问题。但生物有机肥中有益微生物发挥效力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选择正确的方法,合适的时间、用量,避免不合理的混用,生物有机肥的效果才能发挥到最好!国内很多研究机构多年的定位试验表明,真正的40%的有机质,0.2亿/克的有益菌的生物有机肥,在果树上坚持连续施用2-3年,土壤的改良效果才能达到显著水平,对作物的增产提质作用才能显现出明显效果。有机质含量、有益菌活性高的生物有机肥,其效果也至少需要1年。市面上吹嘘的水溶、7天见效的“生物有机肥”基本上可以断定不是真正的生物有机肥。
2、生物有机肥功能菌种类越多越好?
生物有机肥中添加的功能菌主要有枯草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干酪乳杆菌、里氏木霉等几十个种类,合理的复合能够起到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互协同,抗土传病害效果远远大于单一菌种,使作物达到高产丰产的效果。但是,过多种类的复合,必然会引起各种菌之间对生存空间、营养的竞争,大部分的营养物质、能量用于种群之间的竞争生存,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促长、固氮、解磷解钾的作用。农业部专家建议,生物有机肥添加微生物种类不宜超过3种。
3、生物有机肥菌含量越高越好?
目前市场上生物有机肥有益菌含量动辄10亿/克、20亿/克……农民也大多认为菌含量越高越好。我们暂且不说这些厂家标准的真实性,假使它真的含20亿/克的菌,这个有机肥就是好的吗?菌的数量过高带来两个问题:一是成本增加;二是过高微生物给农作物带来的不良后果,比如抑制生长。况且,这么高的菌含量中,真正起作用的功能菌有多少?
4、生物有机肥可完全取代化肥、有机肥?
生物有机肥可以释放土壤中营养元素,提升土壤肥力,大大减少化肥和有机肥的施用量,但并不能完全代替化肥、有机肥,它的肥力是有限的,还需化肥和有机肥来补充。三者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5、生物有机肥不能同化肥一起用?
生物有机肥可以和化肥一起用,但是混用,在空间上分开为好。化肥中的某些元素在土壤中很容易被固定,生物有机肥中的有效活菌可活化这一部分元素,促进植物的吸收。另外,高浓度的水溶性化肥对生物有机肥中的活菌是有溶解作用的,一定要注意分开施用。
6、生物有机肥可完全替代农药?
生物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环境,提高作物抗逆性,对土传病害可以起到预防作用,保持作物健康状态。但是治病效果有限,对于已经得病的作物还是要使用农药更强效地治疗。
生物有机肥——施用一定注意这几个方面!!
1.选用质量合格的微生物肥料。质量低下、有效活菌数达不到规定指标、杂菌含量高或已过有效期的产品不能施用。
2.施用时尽量减少肥料中微生物的死亡。应避免阳光直射菌肥,拌种时应在阴凉处操作,拌种后要及时播种,并立即覆土。一般菌肥不可与有害农药、化肥混合施用。
3.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在酸性土壤上施用应中和土壤酸度后再施。土壤过分干燥时,应及时灌浇。大雨过后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提高土壤的通透性。
4.因地制宜推广应用不同的微生物菌肥料。如根瘤菌肥料应在豆科作物上广泛施用,解磷、解钾类微生物肥料应施用于养分潜力较高的土壤。
5.避免开袋后长期不用,要注意密封储存以免菌种流失。开袋后长期不用,其他细菌就可能侵入袋内,使肥料中的微生物菌群发生改变,影响其使用效果。
6.避免在高温干旱条件下使用。微生物肥料中的微生物在高温干旱条件下,生存和繁殖就会受到影响,不能发挥良好的作用。因此,应选择阴天或晴天的傍晚施用,并结合盖土、盖粪、浇水等措施,避免微生物肥料受阳光直射或因水分不足而难以发挥作用。
7.避免与未腐熟的农家肥混用。与未腐熟的有机肥混用,会因高温杀死微生物,影响微生物肥料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