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迪欧的艺术思想简论|​裂缝中的真: 事件与艺术作品

裂缝中的真: 事件与艺术作品

艺术,无须借助任何外在的力量,它自己就可以直接冲破用来约束我们视野的结构。这种结构是一种有限结构,当艺术,作为一种真相的溢出的力量出现的时候,它在我们日常对艺术的理解和知识上撕开一道裂缝。这是巴迪欧最喜欢用的一个表达方式,即"真相在知识上打洞。实际上,对巴迪欧来说,我们的知识是一种建立在结构基础上的知识,有如化学的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根据各个元素的电子层数和价电子数绘制,这样,每一个元素(甚至包括一些尚未发现的元素) 都可以在这个周期表 上找到恰当的位置,这样,我们以周期表的结构为基础形成了关于化学元素的知识,一旦周期表上的空格被填满,这种知识便达到了饱和。换句话 说,以结构为基础而得到的知识是一种有限知识,这种知识的有限性在于,拥有架构知识的结构本身是有限的,一旦在结构的框架上,知识达到饱和,知识便达到了其界限。但是这种结构化的知识是真理或真相吗?巴迪欧的答案是否定的,结构化的知识太过整齐,太过有序,以至于在知识的建构过程中,它有意无意地排斥了许多被视为混沌无序的东西,只将在结构化过程中清晰可辨的东西加以保留。这样,对于纯多而不连贯的本真而言,这种结构化的知识,看起来十分整齐有序的 知识未必代表真相,相反,一旦某种与之不对应的因素从不可见的位置上突然变得可见,便会在这 种平滑整齐的结构化知识表面戳一个洞,在这个 洞中,真相涌现出来,并摧毁和解构了原先的知识结构。

一旦出现这种状况,我们可以说,发生了一个 事件。事件将本真的无限性,带来我们的有限的知识之中。 在杜尚的《泉》中,杜尚的行为,对于我们的艺术理解本身就是一个冲击,它完全解构了之前我们对于艺术的诸多界定,也从而解构了凌驾在艺术作品之上的美学。他将一个现成物直接带入艺术的殿堂,并直接作为艺术品而展示。其中,任何将艺术作品界定为人为创作的定义都势必被杜尚的行为所挑战,小便池不是一个直接 由艺术家创作出来的作品,它是现成的,它出现在艺术之中,仅仅是因为一个杜尚本身的行为,让一个现成物突兀地闯入了平滑整齐的艺术体制,并硬生生地在那里被作为艺术品而展示。在《泉》中,我们突然感到,艺术的框架再一次在激进艺术家的手中剥落了,艺术的范畴被这个行为所洞穿,原本我们还很熟悉的艺术形象,在此时此刻,突然相对于我们变得十分陌生。我们所看到的艺术概念,是一个彻底被事件的真相所洞穿的艺术。

可以肯定,裂缝、伤口、豁口等词汇是巴迪欧在表述真相时十分喜欢使用的词汇。对于巴迪欧来说,真相永远不能向我们以整体的方式展现出 来,因为在我们与本真之间,还隔着一层蒙太奇的拟像层,我们所看到的是本真通过这个平滑整齐的蒙太奇的表象折射、扭曲、加工之后形成的东西。这个以整体的一呈现出来的东西,一方面遮蔽了本真,也避免了我们跌入到直面本真的深渊之中。不过,这个拼贴出来的蒙太奇有时候会被其背后的本真活生生地撕开一道裂缝,让真在裂缝中流溢出来。这种本真或真相的溢出,具有两个性质: 首先,这种溢出是无限向有限的溢出,即它只能透过一道细微的裂缝溢出,在这里,无限是以有限的形态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相对于艺术而 言,每一个具有开创性的艺术作品都会在平滑的知识表面戳一个洞,让真相在艺术作品的开创性创作中直接流溢。正是这个本真的流溢,在一瞬 间,打破了知识的有限性,以及知识可以达到饱和的假象,在裂缝中,本真为我们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无限。它之所以是无限的,正是因为,这个艺术 作品,这个创作,在之前的艺术概念、艺术知识和艺术体系中都是无法思考的,无法理解的,它的诞生直接摧毁了之前的艺术知识体系,并将真正的无限性带到我们面前!巴迪欧在谈到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时说道:

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会比这个让我遇到哈姆雷特的演员更能激发起生存的张力,然而,作 为这里的平庸的和食肉的动物,在这里所发生的一切并不涉及我,完全没有知识可以告诉我在那些环境下我会面对些什么东西,我完全出现在那里,通过那些带给我真相,并溢出我本身的东西将我的各个部分连接起 来。因此,我也被悬置了,被打碎了,被架空了,被撂在一旁"

这就是事件的降临。巴迪欧在这里用了一个类似于宗教的词汇: 降临。在法语中, 这个词在天主教中往往指天主以某种有限的肉身的方式自我显现,以示他对俗世的关怀与治理。当然,巴迪欧并非一个真正的天主教徒,用他自己的说法,他仍然是一个无神论者,因此,对于降 临,我们只能理解为无限的多降临在有限的形式和结构之中。本真的无限,作为绝对异质性无限,不能简单地用我们有限的知识结构中的一的概念来将之统一起来,实际上,这种统一在有限的目光和理解中也是不可能的。这样,从我们现有的目光和知识能力,根本无法把握所流溢出来的真相,真相的出现,一下子架空了我们现有的知识体系,在我们知识体系上不仅仅是打了一个洞的问题,而是由于这个洞的存在,我们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趋于无效。

艺术作品就是这种让我们的理解和知识发生无效化的机制,实际上,艺术作品的创作本身就是让真相从中汩汩流淌出来的洞口,这是一个黑洞,深不见底,它一方面让我们如此陶醉和迷恋,沉溺于其中不能自拔,另一方面也让我们感到恐惧,因 为从这个洞里流淌出来的东西让我们现有的所依赖于的知识结构发生动摇,从而我们没有任何可以辅助的工具与尺度,去理解和衡量这些流露出来的真相是什么!当高更用他独特的绘画技法将塔希提岛上的人传达给我们时候,我们是茫然的。当毕加索用极度简洁的线条将格尔尼卡轰炸的景象展现出来的时候,我们是无助的。在这些作品中,我们被置于了一个绝对的空的地位上。这些艺术作品,将我们带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境地,不仅是前所未有,甚至是以往的知识和视野都无理解,无法捕捉的境地。在这个地方,是绝对的空,在这个空面前,我们的一切知识都被清空了,没有任 何经验可言,也没有任何先验的普世之光的照耀。在这个空面前,只有黑压压的氛围,只有茫然失措的我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中探索前行。

这样,在真相涌出的裂缝中,艺术作品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存在物。尽管艺术作品的创作是一种为我们带来真相的一般程序,在创作中,创作者遭 遇了前所未有的境地,真相的空在他身上涌动流 淌,并被他再现在他的作品之中。注意,这里是再现,而不是真相的呈现!尽管在艺术创作中的确存在着本真的涌现,但是本真的涌现犹如昙花一 现,瞬间即逝。在那一刻,涌现的东西被凝固在我们可见的表面上,并以艺术作品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可以看出,在巴迪欧那里,艺术作品本身并不是真相的溢出和涌现,它不过是真相涌现之后所残留的痕迹而已!艺术作品在那里被创造出 来,仅仅只告诉了我们一个事实,在某一刻,真相曾经涌现,在此刻,这种逝去的真相被凝固在有限 的作品之中!正如血液流出体表之后凝固的血痂告诉我们,在那个伤口中,曾经汩汩地流出了沸腾的血液。艺术作品正是被凝固后的血痂,它在那里存在着,无声地宣告着,无限的真相曾经在某一 刻降临,在那一次降临中,原有的知识体系和蒙太 奇的外表被打破了,如今凝固的血痂让一切重新恢复了平静。

因此,巴迪欧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忠诚的问题.当一个开创性的艺术作品存在时,我们必须要忠 实于这个存在着的痕迹,这个痕迹是作为曾经过去的某一刻被划开的外表下真相涌动过后残留的痕迹,巴迪欧在 PLLT 出版的第二哲学宣言中,将这个痕迹命名为原初陈述,巴迪欧指出: 这个事件又像这样,突然消失了:其因为其存在的根基( 多从同一性角度对其元素进行的评价) 的表象的表层所构成的超验性的原则无法让其长期持存!能够残留下来的只是其后果的痕迹,正是这些痕迹界定了事件位点的值.不过,巴迪欧在这里并不是为了表示对真相涌现的事件的惋伤,而是提出要忠实于这个事件所留下的痕迹,并从这个痕迹中重新激发出真相,让真相以最大化的方式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尽管艺术作品不能直接等同于真相涌现的事件,但是,艺术作品的存在,尤其当我们绝对忠实于艺术作品作为事件消逝之后的痕迹时,它宣告了事件的可能性!事件的消逝并没有宣告它的倏忽即来是完全无用的,它的痕迹,即艺术作品,让我们在其中重新找到了通向真相 的可能性,并将艺术作品作为重新开启这个深渊的场所。

这样,艺术作品需要我们"斜目而视,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再从之前的知识体系和平滑的外表来观看这个作品,作品的出现必须在一个全新的视野中才具有价值。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巴 迪欧宣告,所有的艺术都是诗性的!为什么?在 正常情况下,一切话语、一切叙事都是在正常的结构化的语言中被清晰表述出来的,清晰的语言一定是结构化的语言,因此,清晰的语言只能用来表述那些囿于知识和话语框架之内的东西,作为事件的艺术创作和作为其残留痕迹的艺术作品都不同,尽管我们也可以在既定的知识框架下去表述该艺术创作和艺术作品,但是,那种表述一定是扭曲的表述。正如勋伯格的复调式音乐在惯常的音乐概念中只能是杂音,而毕加索和梵高的绘画只能看成是涂鸦,完全没有那种真相涌现的震惊感和张力,天才的艺术作品被清晰的语言还原为平庸的创作,这样,对于这种事件性的创作而言,我们的语言遭遇到了极限。正如巴迪欧所说: 秘密在于,严格来说,诗性的真相偏离了它自己的中心,那个中心根本没有力量让其出现。在更一般的意义上来说,真相总是会遭遇极限,从而证明这 个真相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真相,完全不会被整体自我意识到。

由此可见,无论对于事件性的艺术创作还是艺术作品而言,我们都无法完全地表述出它是什 么,因为我们的话语体系根本没有提供完全表述出它的方式和语言。在拉康的讲座:并非假象的话语就曾指出存在一种半言说,面对真相,我们只能以这种半言说的方式去面对涌现出来的真相和事件过后的痕迹,因为"真相不可能,实质上,这种半言说,对巴迪欧而言,就是诗性的言说,而任何艺术作品,当其创作者试图将他所领悟到的真相表述在画纸上、打字机上、乐谱中、影片中的时候,都是以这种半言说的方式出现的。因此,巴迪欧认为"对事件的命名始终是诗性的。

阅读更多:

巴迪欧的艺术思想简论|作为真相程序的艺术

精神分析视野下的欧洲激进政治哲学|谁是“精神错乱者”

言论|于丹为什么这样红?

(0)

相关推荐

  • 擅画时髦女人肖像的迪科塞尔作品欣赏

    世界名画名家:迪科塞尔-擅画时髦女人肖像 Frank Dicksee 迪科塞尔(1835 - 1928),英国拉菲尔画派艺术家.他出生在一个艺术家庭里,1881年被选举为英国皇家艺术会会员,1924年 ...

  • 大揭秘《牛兰事件真相(上集)》

    大揭秘《牛兰事件真相(上集)》

  • 冬日,小感!

     小影的第304篇文字,一段时光,一段记忆,一份祝福,一种希望! (喜欢文章,就在底下的好看处踩踩奶) 四十天集训结束,还没缓过神来,总觉得还没有到和大家说再见的时候,就已经悄然结束.好像昨天才刚刚开 ...

  • 比亚迪唐DM被纵火事件引数种猜想

    近日,一段监控视频在网上火了,手机也被其霸屏了.视频显示在9月23日凌晨1:20左右,一辆停放路边的比亚迪唐DM插电混动汽车被一名浑身包裹严实并撑着雨伞的神秘人纵火. 此事件发生之后,当天中午比亚迪官 ...

  • 凌飛:批田事件热闹的背后

    我与田楷: 笔者虽写字十数年,但尚属在一个看山是山书法入门者水平.对于田楷也曾经在大学时期练习过一段时间,那时候田英章老师最大的头衔是国务院聘书书写员.后来接触到陆启成,卢中南,欧阳询九成宫后转而学习 ...

  • 巴迪欧的艺术思想简论|主体: 黑夜中前行的希望

    主体: 黑夜中前行的希望 真相.事件.溢出,尽管这些概念在巴迪欧的思想中具有无比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巴迪欧看 来,它们为我们带来的并不一定是和煦的乐土,温 馨的家园,相反,我们可以从中读到巴迪欧思想的 ...

  • 巴迪欧的艺术思想简论|作为真相程序的艺术

    非美学与作为真相程序的艺术' ''巴迪欧的艺术思想简论  巴迪欧曾表明,和齐泽克一样,沃卓斯基兄弟拍摄的黑客帝国是他最喜欢的影片之一,在他的<寓言的辩证法: 黑客帝国,一架哲学机器>一文的 ...

  • 蓝江|戏剧与真理的重生 ——巴迪欧的戏剧理论简论

    戏剧与真理的重生 --巴迪欧的戏剧理论简论 内容摘要:当代法国哲学家阿兰·巴迪欧除了提出了著名的事件哲学之外,也有着丰富的戏剧理论,这些理论散落在他的<非美学手册>.<戏剧颂> ...

  • 新书推荐|巴迪欧:《真理的内在性:存在与事件3》

    巴迪欧老人家的<存在与事件3:真理的内在性>上市了,这次是七百多页,远远超过了存在与事件1和2的分量,想起来瑟瑟发抖,再翻译这本书的话,我老命都要赔进去了.翻译完1和2,基本上扒了一层皮, ...

  • 阿兰·巴迪欧:语言,思想,诗歌

      阿兰·巴迪欧(Alain Badiou,1937年1月17日-),出生于北非的法属摩洛哥拉巴特,法国作家.哲学家.受过数学和心理学的训练,关注哲学.政治及现实问题,前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哲学系主任.教 ...

  • 巴迪欧丨当代艺术的十五个论题

    编者按      如果列举今天世界思想和哲学界的景观,阿兰·巴迪欧毫无疑问会成为其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明星.在"哲学已死"和"艺术终结"的大潮中,巴迪欧高举&quo ...

  • 巴迪欧| 论巴黎公社

    论巴黎公社 文|阿兰·巴迪欧 译|蓝江 2021年5月1日 1871年,卡尔·马克思提出了对巴黎公社的看法,他完全是从国家问题来考察巴黎公社的.对他来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在历史发展方向上第一次承担了 ...

  • 从《哲学宣言》看巴迪欧重建哲学的后现代之旅

    后现代思想常因聚焦于解构而疏忽于建构受到批评.后现代思想批评真理.客观.主体.意义等概念的非实在性,指责现代性理论大厦建基于流沙之上,但又未能搭建起后现代的坚实地基.当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当一切 ...

  • 享受!120m²极简风格装修案例!诠释现代家居艺术感

    对于90后.95后的购房群体,现代极简风格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精简流畅的几何线条.现代金属的质感建材.都市审美的错落布局.经典简单的色彩搭配等等,不仅满足了现代人对于家居的生活需求,也充分诠释了现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