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岭

竹山岭在故乡村子的东南边,是名副其实的、很陡峭的一座山岭。在家乡流传久远的关于“邓天子”的传说中,这里的竹子长得很粗大,一节竹子据说可以容纳一个人,当然这只是传说,谁也没有见过这么大的竹子。竹山岭有竹子倒是不假,靠近邓垄湾的山口边,记忆中是一片翠青色的竹林,风吹竹叶翩翩,不过由于实用价值的原因,这片竹林似是没有得到发展,竹林的四周,围绕着的是农人们开辟出来的零星菜地,和块块芋麻以及各种豆类的种植区。

由瓮门畈向东南边走,过了竹山岭便是枫树村,向东的那一面,是一溜长长的陡坡,一条小道,依着之字形逶迤曲折而下,仅能容膝。下了竹山岭,便是枫树村的茅垄湾,站在这里张望,对面两座山的山腰上各有一排巨大的石凿水管遥遥相对,由这座山脚下直穿过空旷的田野和泉水淙淙的枫树河,在另一座山腰中重又猛然抬起头,把一座山中的水渠隔空输向两三里之外的另一座山中,再沿沟渠灌溉着姜冲村、大元村那边大块小块的田亩,这是家乡很有名的一个水利工程。读初中时,物理老师黄思梦每逢讲到水的浮力和连通器这些知识点时,总是说:“你们可以到枫树村去看看,那里就有一个巨大的连通器。”

家乡中的老年人当年教训我们这些毛躁小子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没爬过竹山岭,还真不知世事的艰难!”这句话不明里就的人当然是听不大懂,我们是知道老年人说这话的涵意的。他们去枫树村那边大山中砍柴,返回时走到竹山岭脚下,已是挑着重担走了十几里的陡峭山路,已经是人困马乏疲惫不堪,可还要挑着湿重的柴禾爬上陡峭的竹山岭,方能回到家。这名不见经传的竹山岭,也因此而成为家乡人一个经典的说教隐喻,比作世路的艰难不易,必须要沉着应对。

在十多年前,解决一日三餐生火做饭和养猪饲鸡,所需的灶膛柴禾,是家乡人一大沉重的生活负担。每年的农历九月份过后,晚稻收割进仓了,小麦、油菜种好后,家家户户便开始了磨刀砍柴的工作。每日清晨公鸡报晓数遍之后,红日跃升上正东的古角山尖,迎面河坝公路上,一排排推着独轮车的,吵吵嚷嚷,踏着缕缕霞光赶路的,是百罗村、童咀村、藕塘村、白水村等处的人,他们沿大路走到古角山下的水库边,锁好独轮车,上山砍上一担满意的杂木柴禾,挑到水库边的公路上,然后再一步一步推车回去。一早一晚,河坝公路上吱吱作响的独轮车队,一字排开,长短不一,络绎不绝,是那些年到时就必须要上演的一道景观,引得乡村孩童常常引颈观看。

我们村因靠近多山的枫树村,村人们砍柴都是走东南边的田埂小路,过竹山岭去。寒霜时节,田野里的稻茬一片齐刷刷的灰白,各处溪涧已开始结冰,大家都扛着箍上柴刀的冲担,吸着纸烟,三五成群,一队队地向东南边的竹山岭走去。他们一边走,一边呟喝着、提醒着路傍邻村的相好农人们,时间不早了,今日要砍柴就要快点赶上。他们一路上相互交换着昨日各处山间的信息,决定着今天上哪座山里去最划算,是到篾匠湾,还是到竹林漕,还是到大沟……

村子里的贵方爷每次砍柴都是穿草靯,虽然驼着背,但是精神健旺,脸颊酡红,他有编草鞋的好手艺,那种鞋就是利用脱粒后的稻谷草禾编成,虽不好看,但是穿在脚上很舒服,又很防滑,他翻越竹山岭去枫树村那边砍柴几十年,从没有发生过跌跤的事。比他年轻的村人们可就没有这个手艺了,早上都是穿快要破了的布鞋出门。布鞋做起来很费时,那两只千层底,要用竹笋壳和各类旧布一层层地平整叠好,然后一针一线地扎紧,村人叫这项繁琐的工作叫“纳底”。一双布鞋,不知要花费农村女人多少的晚间时光,这种布鞋,现在在农村,已经成为一种遥远的绝唱,早已绝迹了。新的布鞋,当然只能是在过新年,走亲戚、赴喜宴时穿,田间劳作,与过竹山岭去砍柴,那就是破旧布鞋派上用场的时候了。

在我读小学四年级时,村里来了一些买硬塑料鞋底和泡沬鞋底的乡村贩子,提着黑皮包,大小尺码都有,逐村逐户地敲门叫卖。他们说用这种底来做鞋,可以省去不少灯光电费,村里的婆姨姑婶们都相信这种确实省事的说辞,家家都买了一些这样的新式鞋底。我穿了一双妈妈为我做的硬塑料底的布鞋,在一次走过积水的水泥地面时,重重地摔了一跤,眼前金星直冒,以后我就再也不穿这种鞋了。可妈妈还是穿这种鞋,一次,在挑柴翻越竹山岭时,不慎跌了一跤,最后是好心的邓垄湾人帮着把柴禾挑回来,奶奶非常感谢那位好心人,几乎年年都要说起好几遍了。我劝家里人不要再穿那种鞋了,妈妈还在犹豫,我就找到一些放灶里烧了,这样也可以生火。

以后的几年,每逢星期天放假回来,爸爸从水田里犁田归来,大声对我说:“快,快,去竹山岭给你妈接柴,哪怕是接几步也是好的。”那时我的力气和妈妈是差不多了,每次她再累也不让我来挑柴,但是她拗不过我,我也要练习一下担柴的体力。挑着柴担一步一步翻上竹山岭,总是山风呼啸的时日居多,冬日的风很冷冽,站在岭上歇一下担子,四顾天地风光,一会儿山风就把上岭时满脸的汗珠吹干了,用手一抺,脸上常常是一层白色的盐分。

(0)

相关推荐

  • 乡情 ‖ 柴禾里的故乡

    蓝色文字 关注我哟 ☀ 在这里,你会更懂巫山! 这句话大概是代家湾专有,四十多年了,我没在其它地方听到过.老棒棒张娃子.就是这句话.砍柴的时候,砍到一根手腕粗的柴,好柴,怎么个好,就是"老棒 ...

  • ​难以忘怀的两个腊月

    本文作者:刘立宇 每年进入腊月,辛苦了一年的人们,都要备钱购物迎接新的一年.腊月,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日子,他们期盼过大年.穿新衣.吃好饭.放鞭炮.拜大年.挣压岁钱.男孩们像馋嘴猫似的早早惦记着吃好的.我 ...

  • 彭州:来土溪河,邂逅竹海,浅溪飞瀑......

    从彭州城随彭白公路车行至隆丰镇北,左转沿"川西旅游环线彭灌段",再行2公里多即可到达桂花镇的高峰村山口.沿着清澈见底,跌宕起伏的土溪河蛇折而上.夏天的土溪河魅力彰显,青山秀水次第扑 ...

  • 学习画竹,太全面了!

    竹 谱(元)李衎撰 文湖州授东坡诀云:"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竹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 ...

  • 竹盆景,难得一见的佳作

    竹子盆景竿为形 叶为魂 魂由韵生 营造叶韵 宜用减法 唯有常观竹 多读画 勤操练 方能悟其妙 得其法 乃成佳作 竹子是竹草类盆景的主角,因其空心有节,清雅常青,柔韧不折,在中华文化中象征着高风亮节的精 ...

  • 《竹石图 》茅斋十笏无多地,小竹安排小石头。何限无情都刷去,一杯苦茗对清幽

    郑板桥(1693-1765) 竹石图 图录号: 973 估价RMB: 1,000,000-1,500,000 成交价RMB: --(含佣金) 973 郑板桥(1693-1765) 竹石图 水墨纸本 立 ...

  • 制箫大师的70年“玩竹”生涯

    <姑苏晚报>2021年05月01日 A07版 编者按:今年的4月28日是我市首个"苏州工匠日".今天是五一劳动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把目光聚焦在民间手艺人群体,从 ...

  • 王翚 一幅VS王时敏 一幅竹吹松风一时发...

    王翚 一幅 VS 王时敏 一幅 竹吹松风一时发,有朋知自远方来.

  • 诗歌:你走来 | 竹风梅影 主播 | 志玲

    再不点蓝字关注,好声音就要飞走了哦 长风文艺 你走来 --写给执着追求美.展示美的业余女子模特队 文/竹风梅影  你从一个个清晨走来 披一身霞的色彩 迈着优雅的步履 踩着明快的节拍 扬起满脸的自信 走 ...

  • 李中香题写对联赏析:瓶花落砚香归字,院竹敲窗韵入琴

    细说招岗两副门庭联 招岗有两家院落引领时尚,以其石刻门庭联语惹人注意. 其一,在正街上圪台上,杨姓北院(后为王家居住). 据说,杨家主人杨全德民国九年(1920)后发达,成村之首户.杨家注重教育投入, ...

  • 山水画基础技法,树、竹、芦苇

    柏(一) 柏树具有苍劲古朴的气势.画柏树,树身线条要有盘曲伸张.它的皴线有似藤干,而比藤的质感要挺健.点叶多用'木''米'字型组成,亦有用圆形点叶.墨色浓淡相和,以浓为多.点宜用积墨法,即用很多层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