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人是怎么说笑话的?能看懂的人不一般!

歪 诗
一个相公好作歪诗,偶尔有一次到一家寺庙前,看见山门上塑有玄坛菩萨赵公明骑虎的像,一时诗兴大发,于是吟咏道:“玄坛菩萨怒,脚下踏个虎,旁立一判官,嘴上一脸恶。”
走到里面,见殿宇巍峨,他又继续作诗道:“宝殿雄哉大,大佛归中坐,文殊骑狮子,普贤骑白兔。”
一个和尚听了他的吟诗,开口说道:“相公诗才敏捷奇妙,但是韵脚欠妥,小僧回赠你一首怎么样?”相公说:“很好。”
和尚念道:“出在山门路,撞着一瓶醋,诗又不成诗,只当放个破。”(当时“破”读“屁”的音)
点评:歪诗顺口溜之类的游戏之作,水平也是有高有低,京剧《徐九经做官记》中,徐九经因为相貌丑陋而怀才不遇,对着路边的歪脖子树,作了一首诗,“分明栋梁材,冷落路旁栽,为何遭小看,皆因脖子歪”,就非常活泼有趣而又有深意。
龟 渡
有一个秀才想过河,但是苦于没有渡船,所以非常着急。忽然他看见了一只大乌龟,秀才说:“乌龟哥,麻烦你渡我过河去,我作一首诗谢你。”
乌龟说:“你先作诗,然后再渡你。”秀才说:“你不要骗我呀,要不,我先吟两句,怎么样?”
乌龟说:“可以。”秀才便吟道:“身穿九宫八卦,四海龙王也怕。”
乌龟听了,非常高兴,就把秀才驮过了河。
秀才过了河,又续了两句:“我是衣冠中人,不与乌龟答话。”
点评:秀才的过河拆桥,乌龟的喜好奉承,讽刺的都是人性的弱点。
套 诗
一个和尚,头上的僧帽被大风吹跑了,有人套用《黄鹤楼》诗来嘲笑他:“帽子已随大风去,此地空余和尚头。帽子一去不复返,此头千载光悠悠。”
点评:《黄鹤楼》原诗指的是唐代诗人崔颢的名作,上半部分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后世这种“套诗”之作很多。
述 梦
有一个人喜欢记日记,一天夜里做了一个奇特的梦,记录下来,并作一首《述梦》诗来描述:“梦境亦奇哉,粪门一道开。仿佛要拉屎,越拉越进来。”
点评:直接被雷倒!梦奇,诗也奇!
切薄肉
主人留客吃饭,菜肴只有切肉一碗,肉片既薄又少。客人于是作诗一首讥刺说:“主人之刀利且锋,主母之手轻且松。一片切来如纸同,轻轻装来无二重。忽然窗下起微风,飘飘吹入九霄中。急忙使人觅其踪,已过巫山十二峰。”
类似的还有一首,“薄薄切来浅浅铺,厨头娘子费工夫。等闲不敢开窗看,恐被风吹入太湖。”
点评:用极度夸张的手法达到讽刺的效果。
白字先生
有个私塾先生好读白字。他与东家约定:他当塾师,每年给他租谷三石,伙食费四千贯;如果教一个白字,罚谷一石;教一句白字,罚钱二千贯。
有一天与东家在街上闲走,看见一块石头上刻着“泰山石敢当”,便误认为是“秦川右取当”。东家说:“全是白字,罚谷一石。”
回到书馆,教学生读《论语》,他把“曾子曰”读作“曹子曰”,“卿大夫”念为“乡(繁体为'鄉’)大夫”。东家说:“又是两个白字,三石谷子全罚,只剩伙食费四千贯。”
又一天,他将“季康子”读作“李麻子”,把“王日叟”读作“王四嫂”。东家说:“这是白字两句,全年伙食四千贯,一并扣除。”
先生无奈,作诗叹道:“三石租谷苦教徒,先被'秦川右’取乎。一石输在'曹子曰’,一石送与'乡大夫’。”
又作一首道:“四千伙食不为少,可惜四季全扣了。二千赠与'李麻子’,二千给与'王四嫂’。”
点评:没有学问会误人子弟,所以古人常讽刺白字先生。
诗 癖
宋哲宗时,有个浪荡的皇室子弟,喜爱作诗成癖。
一次他写了一首即事诗:“日暖看三织,风高斗两厢。蛙翻白出阔,蚓死紫之长。泼听琵梧凤,馒抛接建章。归来屋里坐,打杀又何妨。”
众人不能理解诗的意思,以为这首诗妙不可测,就试探着问这个人。
这人得意地解释道:“一开始我看见有三只蜘蛛在房檐下织网(日暖看三织),紧接着又看见两只麻雀在两厢廊中争斗(风高斗两厢),又看见一只青蛙白肚皮翻天似'出’字(蛙翻白出阔),还看见一条紫色的死蚯蚓弯曲如'之’字(蚓死紫之长)。我正在吃泼饭,听见邻家有人用琵琶弹奏《凤栖梧》曲子(泼听琵梧凤),还未吃完馒头就听见守门人报告说建安章秀才登门来访(馒抛接建章)。迎客刚回来,就看见内门上画着钟馗击小鬼的图案,我觉得画得痛快,所以就说打死又何妨。”
众人听了,笑得肚子直抽筋。当时宋哲宗生病,正要进行针灸,听了小太监念了这首诗,笑得前俯后仰,病立刻好了,不需要针灸了。
点评:奇诗也能治病,真是妙不可言!
歪 诗
从前有个秀才号“西坡”,认为自己水平和苏东坡相当。赶上当地大旱,太守设立香案求雨,让秀才作一首诗来赞美求雨的盛况。
秀才作诗道:“太守祈雨泽,万民感恩德。昨夜推窗看,见月。”见月是晴天,根本就下不了雨了,太守大怒,将他发配到云阳。
他的舅舅来送别。秀才见舅舅瞎了一只眼,于是赠送一首诗:“发配到云阳,见舅如见娘。两人齐下泪,三行。”舅舅气得扭头就走。
到了云阳,当地的官员听说他善于作诗,让他以官员夫人为题,吟一首诗。秀才说:“环佩叮当响,夫人出后堂。三寸小金莲,横量。”
脚横着量,要是三寸,那得多大的脚啊,官员听后非常恼火。
秀才一看,又闯了祸,于是长叹一声,吟道:“古人号东坡,我今号西坡。若将俩人比,差多”。
点评:这种“三句半”的诗,妙就妙在最后那半句。
陕西人作诗
三个陕西人,同在花园里闲坐,忽然一人说道:“咱们今日闲着,何不各作一首诗耍耍?”他们商定就以园中的石榴、竹子、鹭鸶为题,一人作一首。
一人题石榴道:“青枝绿叶开红花,咱家园里也有他。三日两日不看见,枝上结个大疙瘩。”
一人题竹子道:“青枝绿叶不开花,咱家园里也有他。有朝一日大风刮,革落革落又革落。”
一人题鹭鸶道:“惯在水边捉鱼虾,雪里飞来不见他。他家老子咱认得,头上有个大红疤。”
点评:这三个陕西人作诗,可以说是民国军阀张宗昌的先驱了。
看看张宗昌的《游泰山》:“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
还有《破冰歌》:“看见地上一条缝,灌上凉水就上冻。如果不是冻化了,谁知这里有条缝。”
(0)

相关推荐

  • 10岁已能作诗,15岁成为秀才,17岁入...

    10岁已能作诗,15岁成为秀才,17岁入职翰林院,29岁被官场被累发配山西,一名戍卒,一片风沙漠漠,一片荒凉,鹤骨昂藏七尺身,顺时语笑皆非我,54岁病逝北京. 王绂书法的平和,应当与他的人生大起大落几 ...

  • 由香菱苦吟诗所想到的

    作者:凤 大观园里的才女们如黛玉,宝钗都是资质很高,本就冰雪聪明,才情过人.她们作诗仿佛信手拈来,诗与她们本就是一体的.让我们觉得诗句就在她们肚子里,只是她们随口念了出来.这让我无法理解"郊 ...

  • 古代诗人是如何交朋友的?看这三首诗便知

    西汉梁孝王园在汴州,故刘诗常以"梁园"代指汴州.令狐楚常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有孝王风姿,故刘.白唱和诗常以梁孝王美称之.刘禹锡与令狐楚虽早年已相识,往来却甚少.观两人一生仅有 ...

  •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看懂的人不一般!

    佛祖在菩提树下问一人:在世俗的眼中,你有钱.有势.有一个疼爱自己的妻子,你为什么还不快乐呢? 此人答曰:正因为如此,我才不知道该如何取舍? 佛祖笑笑说: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某日,一游客就要因口渴而死, ...

  • 红楼梦曹雪芹写贾瑞之死大有深意,真正看懂的人不多

    说到贾瑞朋友们们应该都不陌生,贾瑞是贾代儒的孙子,他因疯狂迷恋凤姐,被凤姐毒设相思局,导致了贾瑞的悲剧,与世人眼中,贾瑞无疑是一个贪财好色之徒,竟然连王熙凤的主意都敢打,可谓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他的小伎 ...

  • 两棵树,你砍哪一棵?看懂的人不得了!

    上大学时,我们曾去一位老教授家做客,那时豪情无限,高谈阔论,仿佛无所不能.老教授一直微笑着倾听,不参与我们的种种话题. 待大家热情一过,他提出要做个测试,我们顿时都来了兴致. 老教授先问:" ...

  • 此文,一般人看不懂,看懂的人不一般

    原谅他人,其实是升华自己. 世界上最容易成功的有两种人:一种是傻子,一种是疯子,傻子是会去相信的人,而疯子是会去行动的人! 一禅师见一蝎子掉到水里,决心救它.谁知一碰,蝎子蛰了他手指.禅师无惧,再次出 ...

  • 古人的10句修身名言 能全部看懂的人不到3%

    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用语精炼.巧妙,具有经久不衰的独特魅力! 以下10句修身名言都是古人的修身之道,但由于是文言文,所以很少有人能够全部看懂.1.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

  • 李纨丢了手帕为何那么慌张背后意义非凡,看懂的人不多

    广告想买海南房但三亚房价太贵?看看海口!性价比高还不贵! 李纨只是丢了一块手帕为何那么慌张?背后意义非凡,看懂的人不多.疑点一:手帕是私人物品,且在红楼梦中有着特殊寓意.小红以"遗失手帕&q ...

  • 北京操盘高手的五大选股大战法,可惜 看懂的人不多!

    股市就像人生,人的贪婪.恐惧.多疑会体现的淋淋尽致,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只有经历过大涨大跌后才会大彻大悟,遍体鳞伤的时候才发现大道至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问路才不会迷路.老黎 ...

  • 诸葛亮把这个运用到极致!能看懂的人不一般!

    诸葛亮把这个运用到极致!能看懂的人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