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立的只是你的气”:看清这三点,活得通透一点

前言:
孔子在《论语-为政》里面说道。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大概意思大家都懂,就是每个人的一生,都有各个阶段,不要过于着急,遵循年龄做各个时间段的事情。

现在人一般都记得一个“三十而立”,觉得到了三十岁,特别是男生,就要顶家立业,就要赚到足够的钱,事业上足够好,支撑起一个家庭 。
但现实是,放眼下去,三十岁能立起来的人,实在是寥寥无几,大部分人靠着啃老,完成了人生的婚姻大事,三十岁了,事业上毫无起色。
所以很多三十岁左右的人,普遍非常焦虑。觉得自己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但阿文觉得,我们可能对,三十而立,有很多误解。三十而立,只是立气而已。

三十而立,只是立气
这里的“立气”,就是一个人的气质、气场,开始显现出来了。一个人今生的方向,大概已经成型了。而且这种“气”,表现在很多方面。
比如说,在性格方面。有些人西装革履,事业心很强;有些人运动健康,爱好养生;有些人嬉皮摇滚,天生的乐观派;还有些人长衫折扇,是个十足的文艺青年。
这种性格的气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基本上是你童年时候,心里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一个种子在内心发芽,成为了现在你。

再比如说,在你的事业上,你也基本上成型了。当然这是大方向的,比如说你是管理,还是技术,你是创业,还是打工,三十岁的时候,这种气息基本上已经订好了。
有人会说,这不一定吧,华为的任正非,到了四十三岁才出来创业,那他的人生,岂不是充满变数。其实我们说,要不是家庭突遭变故,任老也不会出来,创业那是九死一生的事情。
咱们这里说的气息,就是你前三十年,所有做的事情,所想的事情,最后演化成的你。
这时候有人说,能改吗,我不喜欢以前的自己。阿文个人觉得,可以的。

逆天改命
三十而立,你的气质,在三十岁已经定了,但我们说,能改命吗。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完人。一个是孔子,还有一个是王阳明,最后那个半完人,就是曾国藩。孔子和王阳明,自然是圣贤。但我们说,曾国藩先生是一个,官场里的完人。
三十岁以前,曾国藩评价自己浮躁、傲慢、修养差、而且虚伪。但三十岁以后的他,突然就变成了一个,勤奋好学、内外通达、脾气柔和的人。
而曾国藩先生的改变,来自于他三十岁以后,遇到了一群特别好学,有着浩然正气的年轻人。
中国古代有句话叫做。“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就是软软的蓬草,生长在枝干很硬的麻草中间,你不用去扶蓬草,它都能长得很直。

所以,三十以后,他立志要做圣人了,而他改变的方法,就是“日刻”,每天写日记,而且用正楷(不是行书、草书),不是记流水账,而是反思、总结、检索言行。
很多人会说,我也写日记啊,我怎么不是曾国藩,可是我敢说,你的日记,没他认真,他是忏悔的心态,立志明日要做得更好的心态。
朱熹有一个修心的方法,对曾国藩启发很大,一个人要想彻底改变。你得猛火煮、慢火调。
就是你一上来,你得用猛火,你得彻底改观,不然你一下子转不过弯来,之后就是慢火,慢慢炖了,贵在“坚持”二字上。

选择好人生的道路
三十而立,你得想好,这辈子该过怎样的人生了。
有人说,小富即安,自己只想安安稳稳地过日子;有人说,世界太大了,我想到处看看;有人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就想试试,自己能不能“封侯拜相”。
无论是谁,三十岁一到,就该明白自己今后要走的路。自己选择的路,没有对错,只要自己愿意,永远不后悔。
有人选择了家庭,于是他的事业,便没有多大起色;有人在事业上,呼风唤雨,而他的家人却被遗忘了;有人选择了不结婚,自己过得很潇洒,但是父母一直无法释怀。

王健林是一个响当当的大富豪,在一个纪录片里,他每天要工作16个小时,基本上全国到处跑,一个月能见一次父母、妻女,已经是不错了。
有的时候,关于选择,我们得明白,无论是谁,都无法多选,你必须舍弃一些东西,而丢掉的那些,都是你的心头肉。
我们都是一些拿着好多球的孩子,但是看到上帝手里的球,我们觉得那个更好看,于是嚷嚷着要,但上帝说,想要更多,你得拿手里的球来换。
以前有一部电视剧,叫做《八号当铺》,一群魔鬼开了一家当铺,凡人可以典当自己,包括身体、家人、感情、时间等等,去换财富、名利等等。是不是和现实差不多。
人生,真的就是如此。

阿文寄语
“三十而立,立的只是你的气”:看清这三点,活得通透一点。
三十岁,不是说我们要功成名就了,而是你的人生方向,必须定下来,你的心性,也已经定下来了。
我是阿文,会持续和你分享更多的人生困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