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帝视角”看苏伊士运河堵塞

美国MAXAR技术公司的WorldView-2卫星拍摄到了高分辨率的图像,能够看到“长赐”号斜在苏伊士运河中,附近有拖船在作业。

WorldView-2卫星图像

欧洲航天局的哥白尼哨兵1号(Sentinel-1)卫星的图像显示了3月21日和3月25日的苏伊士湾航运对比图。3月23日“长赐”号搁浅后,已有上百艘船聚集在苏伊士湾中等待。

哥白尼哨兵1号卫星图像

在美国行星实验室公司(Planet Labs)的卫星图像中,苏伊士运河位于左上角,能看到“长赐”号搁浅在运河中,大批货船“漂浮”在苏伊士湾中。

行星实验室公司卫星图像

美国卡佩拉太空公司(Capella)的3月25日晚的卫星图像显示,“长赐”号船头嵌入运河堤岸,多艘船只围绕着它开展救援工作。

卡佩拉太空公司卫星图像

苏伊士运河为啥如此重要?

苏伊士运河于1869年修筑通航,是一条海平面的水道,在埃及贯通苏伊士地峡,沟通地中海与红海,提供从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航线。它是世界使用最频繁的航线之一,也是亚洲与非洲的交界线,是亚洲与非洲、欧洲人民来往的主要通道。

每年大约有25000艘船从中通过,占全球贸易量的12%,海上贸易量的14%,以及集装箱贸易量的22%。由于断航,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每小时4亿美元。

这条通道还影响着中欧之间60%的货物贸易,搁浅的“长赐”号承担的正是从宁波前往鹿特丹的航运任务。

现在,中欧班列的运费已经开始上扬。

“长赐”号事件,就是,现实版蝴蝶效应。

那么,苏伊士运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呢?

话不多说,上图!

▲欧亚航线

早期的欧亚航线需要绕道非洲的好望角,而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后,新欧亚航线(经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亚丁湾至印度洋),缩短了5500-8000公里,整整缩短了40%的航程。

从地形上说,苏伊士的地形并不相同,有三个是浅而充满水的凹洼:曼札拉湖和提姆萨赫湖和苦湖,后者虽然有大小之别却形成一片不断的水域。苏伊士运河穿过苏伊士地峡,沟通地中海和红海、印度洋。地峡是由海洋沉积物、粗沙和在早先降雨时期积存的砂砾、尼罗河的冲积土(尤其在北部)和风吹来的沙等构成的。在地峡处开凿运河,沟通洋或海,能节约海上航程。

100多年前,马克思就把苏伊士运河称之为“东方伟大的航道”。苏伊士运河建成后,大大缩短了从亚洲各港口到欧洲去的航程,大致可缩短8000-10000千米以上。它沟通了红海与地中海,使大西洋经地中海和苏伊士运河与印度洋和太平洋连接起来,是一条具有重要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的国际航运水道。

这条运河允许欧洲与亚洲之间的南北双向水运,而不必绕过非洲南端的风暴角(好望角),大大节省了航程。从英国的伦敦港或法国的马赛港到印度的孟买港作一次航行,经苏伊士运河比绕好望角可分别缩短全航程的43%和56%。沙特阿拉伯吉达港和黑海康斯坦察港之间绕好望角的距离是11771英里,而经苏伊士运河的距离仅1698英里,节约86%的距离。在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前,有时人们通过从船上卸下货物通过陆运的方法在地中海和红海之间实现运输。与绕道非洲好望角相比;从最低部位贯通苏伊士地峡,连接地中海和红海。沿途利用大、小苦湖等原已干涸的湖沼和洼地作为航道。从塞得港至陶菲克港长161千米,连同伸入地中海、红海河段总长173千米。河面宽160-200米,河底宽60-100米,可通行吃水11.6米、满载6.5万吨或空载15万吨的海轮。通过时间平均为15小时。

运河通航后,从西欧到印度洋之间的航程比绕道非洲好望角缩短5500-8000公里。运河位于欧、亚、非三洲交接地带的要冲,战略地位重要。通过船舶数及其货运量在各国际运河中均居首位,货运以北上的石油和南下的金属及其制品最重要。第一期工程于1980年完成后,河面展宽至365米,使吃水16米、满载15万吨或空载35万吨海轮得以双向通行。

向北方运的主要货物有原油和石油产品、煤炭、矿石和金属、加工金属、木材、油籽和油籽饼以及谷物。南运的货物则有水泥、化肥、金属制材和谷物。

世界海运贸易额的7%都是通过苏伊士运河,其中35%的份额是红海和波斯湾沿岸港口,20%是印度和东南亚港口,39%是远东地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