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乌托邦的实验揭示了人类的最终命运?

1968年7月9日,美国生态学家约翰·卡尔洪在马里兰州的一所实验室中创造了“25号宇宙”,一个边长2.6米,高1.3米的正方形盒子。

宇宙的主人公是8只老鼠,4只公的,4只母的;这里为老鼠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食物和水,有实验人员帮助老鼠远离疾病和其它威胁。

可以攀爬的墙壁,步入式的单室公寓,鼠与鼠互不干扰,资源充足,娱乐设施健全,可以说是老鼠的天堂,最多可以容纳近4000只老鼠。

实验就这样开始了,到了10月下旬,第一只老鼠宝宝降生了,自此老鼠的数量每隔两个月就会翻一番,8,16,32,64......巅峰时期整个鼠群规模达到了2000只。

可是几年之内2000多只老鼠竟无一幸存,且25号宇宙的环境和资源从没变过,人类为老鼠创建的天堂被老鼠自己变成了地狱。

卡尔洪将老鼠的行为分为这样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将未断奶的幼崽踢出巢穴,这些幼崽长大了由于不知道如何做一只正常的老鼠而失去社会地位。

失去地位的母鼠会搬到更高的地方住,变得孤僻,独自生活;而公鼠则聚集在中心位置,将食物也聚集过去,娱乐丰富,还有几只公鼠一起玩推泥球的现象。

第二阶段:统治地位的公鼠无法保全领土和母鼠,部分母鼠取代公鼠,拒绝交配,越来越有攻击性,社会地位提高。

年轻的老鼠对攻击变得逆来顺受,不再抵抗;时而发怒纵欲,同性性行为增多,很多幼鼠没有形成安全的依赖关系,就了解了竞争的残酷性,早早地丧失了复杂社会行为能力。

这些老鼠彻底变了,即使移到正常的鼠群中去也都像忘了本能一样不知所措。新生代一直游离在老鼠社会之外生存着。

第三阶段:雄性彻底退缩,不打架不求偶,每天只是进食和不断地梳理毛发,皮毛光滑没有伤疤,卡尔洪称它们为与末日一同到来的美丽的人。

1970年5月,不到两年的时间,最后一只小鼠出生了,从此再也没有雌性愿意繁殖后代;1973年,最后一只老鼠去世,老鼠乌托邦终结。

卡尔洪称新生代为行为沉沦,这个实验进行过很多次,绝非偶然现象。这对飞速发展的人类社会也是有很大研究意义的,因为人类和老鼠一样都是社会性动物。

那到底是什么导致了社会结构和正常社会行为的大崩溃呢?卡尔洪总结道:人口密度上升带来的行为后果不可避免。

当所有空间都被挤占,所有社会职位都已填满时,竞争变得异常激烈,取胜的代价太大。老鼠的社会关系被打乱,社会行为也就丧失了意义。

人类社会中已经出现了很多与老鼠乌托邦中的行为沉沦类似的现象,比如某些国家的低欲望社会,低生育率,人口减少、超高龄化。

失去上进心和欲望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无法很好地融入社会,娱乐圈中的鲜肉偶像们逐渐阴柔,这就很像老鼠乌托邦中和末日一起出现的美丽的人。

(只针对现象,没有贬低任何群体,尊重每个人的特殊性)

老鼠乌托邦从出现美丽的人到最后一个婴儿诞生大约用了180天,3代人左右,人类的三代人大约是75年的时间。

那么75年后,人类社会会成为老鼠乌托邦的翻版吗?

答案是否定的,人类和老鼠不一样,我们的一些人格使我们更冷静更理智更能抵挡诱惑,这些人格是老鼠不具备的。

这些人格也是唯一可以让我们逃脱老鼠乌托邦宿命的工具,但实验中的一些现象还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人类会因为什么灭亡?玛丽莲梦露是否为总统所杀?科学的尽头是神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