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虎 ▏结茅垦荒、栖穴实修
相关推荐
-
西安秦岭深山里的寺庙,只有两间大殿、一个僧人,美得让人想隐居
这是小渔的行旅日记,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西安. 秦岭终南山里究竟藏着多少寺庙.道观?这个问题大概没几个人能说得清楚.在西安秦岭大山深处,我们遇到了一座小庙.它只有两间大殿,一位僧人,风景却极美.这样的 ...
-
写于竹林 | 第98天
让 心 静 下 来 明日浴佛节 诸 佛 相 续 本 清 净 纤 毫 尘 垢 而 亦 无 为 超 生 死 涅 槃 故 奉 请 如 来 澡 浴 身 佛 身 语 意 不 具 诸 烦 恼 为 净 有 情 身 ...
-
壁画虎魂
古时,一道士云游天下,行走在红尘阡陌间,一边修行一边做些善事. 一天傍晚,他来到山头一寺庙.只见寺庙的大门敞开,僧房内却紧锁,心中有些疑虑,可短时间无法找到落脚的地方,于是他便在大厅一角打坐. 夜深深 ...
-
老扬州传说21:吝啬财主遇犟僧
[往期回读] 老扬州传说16:金灶台 老扬州传说17:吉高 老扬州传说18:阴阳损 老扬州传说19:献宝记 老扬州传说20:杨先生打猎 <老扬州传说>里的每个故事非常耐读,读后让人回味无穷 ...
-
白云禅寺有一个“四字”碑,是一位皇帝书写,还暗藏着历史之谜
名震天下的白云禅寺有一座镇寺之宝--四字石碑.寺庙中宝物众多,为何简单的四字石碑就可以被称为镇寺之宝?石碑上的四个字经过解释,竟暗藏着一个历史之谜.您可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小编这就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 ...
-
【转】清代奇案:两个和尚身亡,三段隐秘私情,县令破案,揭穿谜底
清朝光绪年间的一天下午,江苏盱眙县城内的皮货店老板娘林夫人匆匆来到县衙大堂报案.林夫人气喘吁吁,神色紧张地对县令展云鹏说:"启禀大老爷,青龙寺出人命了!" 大图模式 展县令见林夫人 ...
-
奇案大观:和尚白如意
彭公彭朋在三河县公正不阿.政声鹊起,大受康熙皇帝赏识.康熙二十六年,他调任入京,补兵部尚书一职. 这年四月初,大同总兵傅国恩私招兵马,聚草屯粮,图谋不轨.康熙得知后大怒,下旨命彭公带着尚方宝剑前往查办 ...
-
明朝奇案:一个貌美女子,一个色和尚,引发一桩人间惨案
明宣德年间,汝宁府城金乡镇有户人家,家主郑生,二十出头,是个行脚商人,经常外出走商,母亲蔡氏和妻子柳氏打理家务. 这年秋,天气乍凉,婆媳二人正在院中纺线,忽听门外池塘"扑通"一声, ...
-
重福寺考略
重福寺考略
-
老马虎 ▏结茅栖穴 艰苦实修
南阳白云文化系列之二 结茅栖穴 艰苦实修 马秀华 摄影 撰文 桐柏山桃花洞洞穴群之一仙人洞 南阳佛教白云法系于大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由开山鼻祖华光端德禅师在桐柏山太白顶确立,230多年来, ...
-
「100年 70载 林芝跨越」老农场结出“年轻”茶
察隅农场茶叶基地 (殷亮 摄)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殷亮):5月12日,记者跟随察隅农场负责人索朗晋美等一行来到茶叶基地,索朗晋美骄傲地表示:"现已有400余亩茶园进入采茶期,今年头茬茶已经 ...
-
一物降一物,这10种老中医都自用的脚部穴...
一物降一物,这10种老中医都自用的脚部穴位,比吃药还管用,建议收藏转发! 1.井木穴--在足大趾外侧趾甲角旁一分--治崩漏.月经过多 2.荥火穴--在脚的大拇趾和第二趾根部之间的中央起,稍靠近大指趾侧 ...
-
老中医手上有一“通神穴”,长按护肝防耳鸣,了解一下
我们的人体有手有脚,除了平时可以走路拿东西以外,其实我们的手上还有很多穴位和经络,平时生活中经常按揉手部的位,可以帮助我们疏通经络,防关节疾病,通过揉揉手指还可以帮助我们缓解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疾病. 1 ...
-
老马虎 ▏给木偶注入灵魂的人
给木偶注入灵魂的人 马秀华/摄影/撰文 "来,宝贝,亲一个!" 杨建然的木偶情 (马秀华 摄于2021年5月28日) "画龙点睛",神像开光,只要用笔一点,变静 ...
-
揭秘老中医:视力恢复奇穴,神速!!!适用于所有人
舒缓眼睛疲劳的妙方:按摩明眼穴 上了年纪.容易老花眼,试试看明眼穴的按摩,保证您会耳聪目明.工作离不开电脑的人,需要这个妙方!假如我们常常感到眼睛疲劳,但又不是睡眠的时间,这时我们可以利用穴道按摩法 ...
-
老中医推荐的妇科五大穴三阴交【位置】在内...
老中医推荐的妇科五大穴 三阴交 [位置] 在内踝上三寸,骨下陷者中.于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后缘取穴. [作用] 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月经不调,崩漏,闭经,产后血晕,子宫脱垂,带下腹泻 血海 [位 ...
-
老马虎 ▏宛梆,幕后的故事
宛梆,幕后的故事 马秀华 摄影/文 梆胡独奏,慢慢欣赏着,慢慢品读着 故事之一 老艺人弥留中,哼着宛梆曲儿.比划着动作,走了. 马林章扮演的知县 马林章,在内乡县衙做了20年的县太爷. ...
-
老马虎 ▏宛梆,致敬传承人
宛梆,致敬传承人 马秀华 撰文/摄影 宛梆,从明末清初传入南阳,一路走来,辉煌迭起.进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之后,便日趋衰落,班社相继解散,艺人流失,仅有极少数戏班,还是时演时停.至1949年面临绝境.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