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穿”的丞相陈平(二):叛楚投汉

陈平,汉族,阳武户牖乡人, 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 后期平定“诸吕之乱”,有安定汉社稷大功。

在项羽手下打工的陈平立刻倒向了刘邦,并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营救刘邦第一步,支走范增。
范增,居鄛人。秦朝末年著名谋士、政治家、是西楚霸王项羽的主要谋士,被项羽尊称为“亚父”,后被封为历阳侯。

作为项羽的头号谋臣,范增看出了刘邦的能力,告诉项羽一定要控制住刘邦。有范增在,项羽不会放掉刘邦。
项羽此时是事实的天下老大,原因也简单,军队最多,武力最强,但是他有个名义上的老大楚怀王 。
当初项梁借复兴楚国的名义起兵,并拥立了楚怀王 。
楚怀王和天下诸侯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当然了怀王只是傀儡,是项羽用来号令诸侯的。
陈平告诉项羽,楚怀王在你身边,你发号施令有些不好,应该把他送走,去别的地方养老,这样你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发号施令,不用请示他了。
项羽听了非常认同,并将这个想法告诉了范增。范增认为项羽总算是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见解,并提出这个事情只能自己去办。
当然如果范增知道是陈平给项羽出的主意,范增应该会识破陈平、张良的计策,但是项羽欺骗了他。
范增押着楚怀王向郴州出发了,出发前范增告诉项羽一定不能放刘邦回汉中,项羽同意了。
营救刘邦第二步,让诸侯王回封地。
范增一走,陈平立刻向项羽进言。秦国刚灭,现在各路诸侯们聚集咸阳,每路兵马都不下四万人,军粮的负担极重,若不赶快让诸侯们回国,恐怕老百姓就负担不起了。
项羽认同,立刻要求各路诸侯王立刻率领兵马回封地。但是项羽的话还没说完,项羽补的一句是刘邦呆在咸阳不能走。
营救刘邦第三部,声东击西。
陈平告诉张良,刘邦可以向项羽提出要求了,但这个要求不是回封国而是回沛县。于是刘邦向项羽请求回沛县看望父母妻子。
项羽犹豫不决中,张良出来说不能让刘邦回沛县,万一刘邦回家乡省亲后再沛地称王对抗你怎么办,不如你扣押刘邦家眷,然后让刘邦带着老弱病残的兵卒回汉中去。
陈平出场表示,既然刘邦请求回家,你不能答应他。但是你封刘邦为汉王,却把它扣押在咸阳,失信于人。不如同意张良的建议,放刘邦去汉中,将刘邦的家眷扣留作为人质。
终于,项羽对不同意刘邦回家省亲抱有歉意,就同意放刘邦回汉中了。
如果范增在,刘邦必然不会被项羽放走。
但陈平看穿了项羽与范增,二人都中了陈平的计策。
刘邦回到军营立即拔寨起程,脱离了项羽的控制。
陈平身在楚,心却不在这儿,原因是陈平看穿了项羽,认定项羽是个莽夫不会成就霸业的。
发生了一件事,加速了陈平的离开。
这件事就是司马卬叛楚事件。
司马卬。项羽所封十八诸侯王之一,封为殷王,河内司马氏始祖。本是赵国将军,巨鹿之战后随项羽入关封殷王,都城设在河内。
楚汉战争期间,各路诸侯王为了自保今天跟着项羽混,明天就可能跟着刘邦混。
公元前205年春,殷王司马卬投降汉朝,改换门庭事件发生了,项羽动怒,陈平被封为信武君,然后由他率军进攻司马卯。
陈平很快平定司马卬之乱,项羽提拔陈平为都尉,赐金二十镒作为奖赏,司马卬又回到了楚国阵营。
司马卬回到楚阵营,刘邦自然不乐意,立刻率军渡过黄河,攻下河内之地,殷王司马卬自然又向刘邦投降。
这在项羽看来,当初陈平等人并没有真正的降服司马卬才导致事情的发生,项羽想要杀掉昔日讨伐司马卬的人。陈平察觉了项羽的想法,立刻收拾细软跑路。
陈平这一次选择的领导是刘邦,主要是认为刘邦能成就大业,同时自己的好友魏无知也在刘邦那里。
上一次从魏咎处投奔到项羽处。
这一次从项羽处投奔到刘邦处。
在投奔刘邦的途中,陈平还遇到了一次危险,幸好靠聪明机智化解了。
跑路的陈平需要越过黄河到刘邦处,他上了一个小船,但是两个船夫的眼神及动作让陈平意识到,自己遇到了水盗。
没等船夫动手,陈平主动脱衣服光着上身帮船夫划船,这个行为是告诉船夫,自己身无分文是抢不到东西的,船夫见陈平腰间无物,仍衣服到穿上也没有声音,知晓陈平是个穷光蛋。

船夫没有对陈平下手,让他平安渡河,陈平依靠机智化险为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