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淘汰了的垃圾,竟成了爸妈高价买回家的保健品......

保健品这三个字,对很多人来说都不陌生。

仿佛每个大家庭,都能找到一个“保健品狂热者”。

我家的“保健品狂热者”,是我爸。

我爸,本土非著名个人养生专家,保健品VIP,撒钱爱好者。

第一次正面冲突,是我高中暑假时,我从阳台翻出来一些印着养生字眼的瓶子,好奇问了几句,我爸甩过来一句口头禅:“大人的事小孩别管,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学习。”

当时觉得他们有判断,我不必太操心,没想到,没掐掉的保健品火苗,后来越烧越旺。

爸,你怎么就听不进去!

女儿,怎么就不相信我!

一次春节,我从外地赶回家,屁股还没坐热,我爸就高兴地递过来一张宣传单,又薄又粗糙的纸上,印着“xx黑茶”。

图源:作者提供

接下来每句话都精准踩在我的神经上。

这个茶从悬崖上人工采摘的,成本相当高!

有国家专利奖!

可以治癌!

......

在老爸得意的注视下,我接过一杯泛黑的茶汤,没空细品,赶紧问这茶的名堂。

这是什么茶,还能治癌?

“香港有个女人,母亲癌症去世后,就研究治癌的方子,最后发现它可以延缓癌细胞扩散,还能杀死癌细胞!所以说,这个茶确实可以抗癌治病。”

一听,我就感觉不妙。

“而且人家说了,这个茶专门治慢性病,心脏病、高血压、动脉硬化都能喝,有啥治啥,没啥就预防啥,央视报道过的。”

半信半疑,我去网上搜了搜关联词,没搜到央视相关报道,反而弹出和传销相关的信息。

我爸大手一挥,摆出了中年男人的自信:不可能,你空了再好好看看。

我迅速浏览网页,寻思着得给他看看案例,才有说服力。

我把“xx 黑茶”夸大宣传、治病治癌的新闻,以及一些同样有家人在喝黑茶治病的网友的遭遇和揭露一股脑地发给他,期望他看清事实。

空气中有些尴尬,我爸草草看了一下,脸色阴沉下俩,转向了狡辩战术。

“你们老说宣传骗人,这次是我自己亲身的体验,有些民间的东西,还是要信。”

可是这就是茶啊,怎么能治病?

“那是你喝得不够久。”我爸回答。

好家伙,这套逻辑闭环真是无懈可击。预感到再说下去就要吵架,我拿起手机不再说话。

后来,我才知道,这茶500块一斤!我爸一次买了十多斤,5000块!

一个破抹布用几年都不舍得换的人,买保健品几千都不心疼。

我这边已经极度无语,而我爸那边,正小心翼翼地把那个“神茶”倒进茶盒里,就连卡在袋子缝里的细渣子,都要抖出来。

喝神茶,还擅自停药

在家的那两个月里,我爸简直泡在“xx黑茶”里:

开水全换成黑茶,不分昼夜喝,起床先煮茶再洗漱,养生壶要么在煮茶要么保温,连出门都不缺勤,带上特意买的2L户外水壶,走哪喝哪。

当然,这么贵的茶要好好利用:

茶水擦脸,减少皱纹和老年斑,茶水洗头,白发变黑,茶叶掺在饭里,预防疾病,茶喝六七遍,没味道了,别着急倒,泡脚!

他也劝我妈喝,说是把身体调理好了给我减轻负担。

本来我觉得,那么大岁数了,爱干啥就干啥吧,他希望健康也没错,图个安慰。

直到有一天,我妈跟我说,他最近偷偷停了控制血脂的药(他汀)。

擅自停药,情况有些严重,我决定严肃地跟他谈谈。

我爸还是那么自信,他振振有词:“你放心,我心里有数,是药三分毒,我最近好些了,吃那干啥呢?”

我彻底生气了:“我先说清楚,你要出了事,我没钱给你看病,也不会管你!”

我甩下狠话走了。

不久,我要去外地上班,因为害怕上次吵架说狠话,他会想不开,也担心他瞒着我再乱买乱吃,我主动跟他缓和,临走前他好说歹说让我带了一大包黑茶,后续还多次发来微信监督。

图源:作者提供

其实,这远远不是我们第一次起争执。
把时间往回拉几年,我爸爸的经典秘笈还有——养生床垫。
大学回家,家里突然多出来一个旧床垫,我妈告诉我,我爸最近搞了个养生床垫睡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都不在话下。
没等我细问,他主动给我安利,和所有保健品的发家史一样:
某人或其亲戚生病,突然发现了某种产品,病痛全消。最后,他们决定推广全国,造福国人。
当时,我还没啥耐心,单刀直入告诉他基于健康常识,这事不可能。
“如果它真的这么神,肯定早就是全国医院指定用品,大力推广了,甚至能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怎么可能还这么低调?”
我爸说:
“这种新兴的事物,肯定要经历逐渐发展的过程嘛,他们现在也正在宣传,还有,这个不便宜,怎么可能成为全民用的呢?”
当局者迷,旁观者无解,我是耐心耗尽,但谁知道我爸他杠起来都不讲基本法的。
我让他想科学原理,他就说实践,还笑我没用过没发言权。
我一时有些恍惚,他是不是受过骗子训练?有一套专门针对家人的“反劝说系统”。
床垫、黑茶之后,
它从未从我们的生活消失
床垫之后是黑茶,黑茶之后是泡脚仪
去年临近春节,我妈一个电话过来给我打预防针:我爸又开始折腾了!
我马不停蹄地赶回去,准备看看这次又搞哪出。
结果,晚上泡脚,他端出来一个机器,往盆里放了个铁球,又加了点盐,手上带上腕带,腕带和铁球的两头通在机器里,开始泡脚,盆里满是红色、黄色的油脂状泡沫,还有点恶心。
图源:作者提供
“这是'细胞能量法’,那个球叫'离子电解球’,这些泡沫都是排出来的毒,还能测身体有没有毛病。”
我一听就知道完了,只要一扯上能量、排毒之类的词语,我爸就觉得是科学,完全丧失判断力和辨别力。
“我已经泡了十多次了,每次才20块钱。店里的工作人员都说我精神越来越好,我就把机器买回来了。”
我爸一脸高兴,说是身体有些发热,轻松了很多。
我开始在网上搜索这个看着就很劣质的玩意儿,搜索结果让我极度无语,这个所谓的排毒科技,就是通过盐和铁球的化学反应,氧化后形成不同颜色和形状的“毒素”!
图源:《焦点访谈》
至于“感觉好很多”,每天泡一个小时,可不是会舒服吗。
这次的泡脚仪骗术比黑茶更拙劣,没想到我爸该上的当一次不落,我没想到,他的健康观念这么顽固,甚至是空白。
这几次下来,我才知道他们的健康观就是——和他不一样的认知,就是胡说八道,符合他期望的认知,就是对的。
被保健品左右的命运,
万千家庭的缩影
保健品这三个字砸下来,千万个家庭的走向和个人的命运就或多或少地脱轨了。
就像我爸,除了床垫、黑茶和泡脚仪,他还买过数不清的理疗仪、特效药...... 这些年下来,扔出去几十万是有的。
难以想象,我不在家的时候,我爸是怎么把一个个这种所谓的“保健品”,从推销员口里一声声的“叔叔”中高高兴兴抱回家的。
而我对我爸,也从无语、心疼、愤怒到绝望,我爸对我也更加敏感防备,信任渐无,关于保健品的分歧,始终是他和我们之间难言的裂痕。
我知道,他只是想要健康,他没有错。
只不过,他们曾接受的健康观和常识,在对健康长寿的渴望面前,薄弱到一击即溃。
我只是心痛,从青年到老年,30年里,他得意又失意,期望又失望,兜转半辈子的人生都绕着保健品这三个字,困在里面不断追寻,而我又在外地工作,不能时时陪伴。
你看,写这篇文章时,我爸刚好又给我发来一个新的保健品。
图源:作者提供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作者:羊显财。本文授权转载自丁香医生(DingXiangYiSheng),二次转载或合作请联系 WeChat:DingDangDXYS。有温度、有知识、有态度。丁香医生,新一代大众健康品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