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404-4)

纪律和效率
我这个人总是不太讨领导的喜欢,因为喜欢评论领导,今天谈一谈我评论领导的一条经典准则:
有能力的领导抓效率,没水平的领导抓纪律。
任何机构,效率是终极的目标,纪律只是中间过程,而且不是唯一的过程。
之所以需要纪律,是约束无效行为,但违纪行为本身,并不一定与效率相悖。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先上班再去买某个必须要使用的东西(距离住处近,工作处远),可能一上午无法工作,而晚一点出门,买了东西,再去上班,可能半个上午就可以很好的投入工作。
一个领导如果因为下属没有打招呼这样做了,有什么问题?当然有,领导不高兴可能就是最大的问题。
好的领导在没有影响工作甚至提高工作效率的情况下,对该下属进行表扬,表扬什么,当然不是表扬迟到,而是基本上忽视迟到错误,表扬机动灵活,那么员工今后可能会在类似的情况下做得更好。毕竟迟到是鸡毛蒜皮小事,没提前打招呼也不是什么不尊重,只是随意行为。
而领导如果强调纪律,强调自己的“权威”(当然这个话是不会说出来的),那么下属肯定不高兴,可能从此不再考虑做事,那就按部就班,慢慢来慢慢拖,根本用不着给你打什么招呼,浪费老子电话费。
工作,始终是依赖人的自觉性的,人的自觉性并不会因为纪律而上升,恰恰因为刻板的纪律会导致机械性。工作质量,与工作者的自觉性和热衷度密切相关,机械性的工作永远做不出高质量。
纪律如果被看成刻板的规则,那领导是不懂得人性的,纪律如果被看成行为框架的要素,那才叫懂得纪律的真谛。
至少在独立工作的情况下,纪律的约束没有太多作用,而协同工作,纪律也未必可以达成效率提升,而只能保证基本同步。
那么,纪律是不是可有可无的呢?在具有工作自觉性前提下,确实是没有必要的,小型家族企业和很多企业初创状态,纪律基本上是无所谓的。只有当机构开始开放性接纳外部人员,而这自然是不可以保障自觉性的人的比例不断扩张的必然。
纪律就是用于约束不自觉者不得不完成基本工作的一个中间工具。当领导者不知道如何调动工作者自觉性(不要叫积极性,那是投机说法)的时候,只能拿纪律说事,因为透过纪律,可以充分证明一些他们认为需要证明的东西。
因为无能,所以需要证明的大致有以下事项:
1、我没有混日子
2、我不许你们混日子
3、我是不是“看见”,决定你的违纪与否,这取决于我们之间的关系
4、我的存在你们无法忽视,因为纪律由我掌握
5、我是活的,纪律是死的,所以我就是纪律
6、顺我者按我的纪律办,逆我者按纪律我来办
7、我很努力,所以纪律严苛近乎无情
8、我没有具体工作责任,不管纪律你们会把我当空气
要别人听话,是抓纪律的特征,听得进不一样的话,是抓效率的特征,比如最近很多人觉得中国很牛,因为人民很听话,要你坐家里就坐家里,要你出门就出门,至于效率吗?欠奉,后果更加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落实到底。
我的所有工作生涯,4/5的时候都是在爱管纪律的人手下工作,近年尤甚。
我的对外服务都是以效率为原则的,所以至今口碑尚好,因为老板们真的是只需要我的效率。每当遇到跟我讲纪律的,那服务最后都必然要中止。
一个能干的人,千万不要遇到一个总跟你讲纪律的上司,那是人生最惨的事情。如果一个国家也只知道讲纪律,那就更加危险了,纪律是死的,纪律能解决问题,要领导干什么(本来这个地方要加个不文明词,想一想不太合适,就算了)用?
我也幸运遇到过一位能够理解我的官员,那就是我们学校的前书记刘密先生,刘先生看到我常常周末去单位(食用菌试验可不存在周末一说),就交代管我的中层领导:不要计较我迟到早退,做事自觉的人管他纪律干什么,纪律不就是为了做事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