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竹林

        复习班的生活让我记忆犹新,学校那片小竹林更让我终生难以忘怀。
        好多同学都进过复习班,特别是80年代到90年代高中毕业的同学,很多都进复习班进行过锤炼淬火,考不上的很多,考上的也很多。现在复习再考的学生好像少点了,因为成绩无论多菜,大学总归有上的,甚至成绩越差,拿到的通知书越多。除非为了自己理想的学校,奋战一年又一年,非要进入自己心仪的学校方才罢休的,才肯进复习班进行复习。
        80年高中毕业,我没有能考上大学,于是,顺理成章地回家种田放牛。但没有料到语文老师张老师跑到我家里去找我,从牛背上把我拉下来,非要我去复习。
       我是怕读书的,主要是母亲对于读书的期望非常高,给予我的精神压力太大。再者我天生不喜欢读书,还是觉得放牛自由,坐在牛背上,看天上的飘来飘去的云彩,想着自己的心思。有时尽管干活累,但睡一夜,什么烦恼都没有了,因为放牛没有心烦,读书太劳神。
        指望读书能当官发财,想在里面发现黄金屋,还能找到颜如玉,我总是心存疑惑,还不如想想扎着小辫子的女同学阿兰。到现在我还以为如此,精神无论再好,一看书就打瞌睡,睡又睡不着。
        接到张老师的通知,在母亲的威逼下,只得硬着头皮去了复习班。
       进复习班时,张老师对我说,你不要考理科了,改学文科吧,我说我喜欢物理,因为我对村里铜匠曹癞痢修锁感兴趣,也许以后有帮助。张老师说,你不选文科你就不要复习。母亲听说,立马骂起来:你这个不听话的孩子,老师的话不听,这还得了!一顿臭骂,我自无话可说,只得懵里懵懂地走进文科班。
        那时流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他们都去了理科班,以后走遍天下都不怕。我之被学文科,完全是因为被视为不成大料,只配学习文科。
        进入文科,我没有历史地理教材,因为那时高考是大文大理,理科学生没有文科的课本,我只好去找刚刚毕业的文科同学。你一本,他一本,好不容易才凑足高中阶段的教材,因为一毕业,大家把书在离校时都扔了,或做了擦屁股纸了。
        文科班加我只有6个人,于是大家就围在一张破旧的乒乓球桌子坐,那就算课桌了。4男2女,大家教材和作业本全部堆在中间。有时天热,也没有电风扇,更谈不上空调。实在热得吃不消,上地理课时,就去地理老师俞老师家里上。他泡一杯茶,坐在那里慢条斯理的讲,我们听,他不要我们记笔记。
        历史老师朱老师经常不在家,那时刚刚改革开放,学校的校办工厂叫他去跑供销,因为他是下放户,城里人,门路广。他偶尔回来一次,在陪客户喝完酒之后,见缝插针,就醉醺醺地在他宿舍门口的树荫下,躺在椅子上讲历史故事给我们听,就算是历史课了。朱老师嗓门大,中气足,讲故事声情并茂,很吸引人,就像刘兰芳说书,比正经上课还让我们感兴趣,尤其酒后讲故事更精彩。他讲完故事,就倒头睡了,仰面在树下的躺椅上睡着了,还打着体育老师吹哨子一样的呼噜,
          我们只得拿起书本到学校最南面角落的小竹林里,躺在那草地上,有一答没一答地翻翻书,然后相互将课后练习题采取你提我答,我问你答的方式,觉得有点记住了就翻过去了。有时为了一个不同意见鬼吵,反正老师不在,也没有标准答案,最后还是不了了之,以自己的为准。
        这样,一天的学习就草草结束了。我们多数的学习时间就在这小竹林里度过,在互相提问、相互讲述、相互争论中获得一些文史知识。
         而隔壁的理科同学,做题目,做试卷,忙得不亦乐乎。看到我们天天优哉游哉,很羡慕,也很鄙视。 
        我们还是快乐地在学校南面那片小竹林里,偶尔也在朱老师门口的树荫下和俞老师的家里,听故事、背历史事件和地理名词。因为原来是理科生,老师说,你们也不用上数学了,就在历史地理上多花点时间吧。我猜想老师可能怕我们打扰79届复习生的课程,反正我们80届就像弃儿,也不指望我们能考上。再者,理科转到文科,加之老师又没有时间在我们几个人身上花精力,也的确要花时间背诵文科内容。因此,小竹林也就成了我们6个人的独立天下,是背诵默记的最佳去处。
          我们6个人看到老师不在,就在竹林里面海吹,讲古经、下棋,有时还练武,我们有事可以随时回家。那个小竹林是学习的地方,也是培养爱的地方。为了一个漂亮女生,另外两个男生还打了起来。庆幸的是,高考后,爱情并没有结出丰硕而浪漫的果实,就像这片竹子。
         几年后,我大学毕业又回到母校工作,小竹林依然还在,但里面杂草丛生,已经不能进去,几乎荒废。直到九十年代搞职业教育:农科教,那片小竹林才被毁掉,成了一片实验田。
         是的,那片小竹林真的寄托了我高中阶段的真诚情感,也许学校里的其它情景不记得,但那片小竹林一直没有忘记,特别是复习时的那段时光。
(0)

相关推荐

  • 沪说 | 二十年前的七中生活(下)

    沪说·第112期 接上文:沪说 | 二十年前的七中生活(上) 2001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那年夏天真是酷暑难当,但每天早晨都要在早高峰挤上沪莘线去田林的前进进修学院上新概念英语.这是"内卷& ...

  • 高一选科:您若问,我便答(一)

    关于高一选科的问题,有的家长到现在还是一头雾水,有的家长还没有弄清一些基本的问题,就使我不由得担心孩子会不会受到影响.希望孩子们有自己的主意,做出正确的选择.但是作为家长,应该了解并给孩子合理的建议, ...

  • 丁中校友王敏:你好,2000年高考!

    [往期选读] 丁中校友储晓妹:忆1997年高考 丁中校友周周:忆1997年高考 张广祥:我的高考 刘立忠:那年高考的感觉 曹义田:我所经历的1977年高考 佚名:忆1987年那场高考 广祥按 今天发布 ...

  • 俳人白蓝文集选(17):问学之道几坎坷

    问学之道几坎坷 作者:俳人白蓝 方圆天地间 师说数理要登攀 我梦司马迁 1974年的寒假阴冷有雪,一时沉寂却暗流涌动,忽然间,就大张旗鼓地掀起了"批林批孔"运动.为配合上级领导的要 ...

  • 温柔半两,从容一生

    文字丨范易琪 图丨北堂文学舍 温柔半两,从容一生 从始至终,这都是她一个人的独角戏. "你有男闺蜜当初为什么还要跟我处对象啊?!"付玮再一次歇斯底里. 男闺蜜这个话题一直在付玮和余 ...

  • 海淀六小强、西城四金刚2020中招问答:实验班、分班考、住宿等~

    导语 距离2021北京中考仅剩3天的时间,2021考生,你确定好你的目标校了吗?北京中考在线整理:2020海淀六小强.西城四金刚招生问答汇总,包含录取分数线及班型设置等信息,2021考生可做参考. 北 ...

  • 740厂子弟学校师生篇

    740厂子弟学校师生篇 赠礼品 2016-10-25 阅读 1.5万 关注 首届高中毕业生(74届)和部分校领导及教职工合影. 那时候老师们多年轻啊!你能分清哪些是老师哪些是学生吗? 送学生袁惠斌参军 ...

  • 我是如何从小一步步走上文学之路的——听索妮娅讲述她的故事

    [加拿大女作家协会]倡导的"说出你的故事"系列活动,已展现了17位女作家的故事,一周一故事,周周有惊喜.每个故事,是作家创作的心路历程,更是女性的传奇人生. 2021.6.12 第 ...

  • 花草不好养?那就种甘蔗吧,花盆里丢一截,长成“小竹林”

    上大学那会,冬天下午没课就和小姐妹买一根甘蔗,坐在学校草坪上边晒太阳边啃甘蔗,顺便聊聊未来,生活就像甘蔗水一样清甜.又到了吃甘蔗的好时间,要是花草总养不好,那就别强求了,种一盆甘蔗吧,花盆里丢一截,长 ...

  • 无约而至小竹林

    那些年的夏天,我们怀念. 那个夏天,午饭过后,太阳正立头顶.放眼望去,原地转一圈视野所及的土地,耀洒着最盛的光芒,散发着强有力的魅力.咯咯嘎嘎,鸡群被几位踏着轻快响亮步伐的少年惊散,四处逃窜.刚搜寻完 ...

  • 谢德祯║家乡的那一片小竹林

    行走老区山城熟悉街头, 腊月夜色那样的靓丽. 街上门店里挂起的对联红灯笼, 已经彰显浓浓客家年味. 瞬间沟起对家乡的思念, 那郁郁葱葱的山,湾湾曲曲的小溪-- 家乡魂牵梦绕牵肠挂肚的, 是鬓发苍苍望穿 ...

  • 文学看台785 | 温水义难忘那片小竹林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难忘那片小竹林 ·温水义 老屋旁,有一片小竹林,挺拔清秀,苍翠欲滴,参差错落地长在了一起.竹子间没有规律,没有布局,像是随意种植在空地上,然后野生野长的,慢慢地长成了一 ...

  • 谢德祯║怀念家乡的那片小竹林

    今年的清明节,虽然细雨纷飞,但也阻挡不了我从大埔县城回老家祭墓缅怀先人的行动.当来到父亲的墓地时,给人的感觉是周边环境变美了.当初在墓地前沿左边光秃的黄土上随意种下的二棵小山竹,通过10多年的不断生长 ...

  • 【陕西】曹一佳《小竹林》指导教师:姜丹

    小竹林 宝鸡实验小学四年级 曹一佳 它很普通,很奇妙,很梦幻,很宁静--它带给了我许许多多的乐趣.只要走进它,仿佛离开喧闹的城市,这时候的它,静得都能听见一根针掉到地上的声音,它就是我们小区院子里的那 ...

  • 优雅小竹林,翩翩君子风范

    清风瘦骨·优雅小竹林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自古以来,文人雅客都喜竹子,认为它有翩翩君子风范.不过,它刚劲挺拔.俊俏幽雅.凌霜雪不凋.四季常青的特点, ...

  • 从故乡到县城一段小山路|我邂逅了那一片醉美枫林、板栗林、翠竹林…

    在我的心中,一直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就是去走一段自己想去走的路,寻一段几十年前曾经走过的老路.记得那时青春年少,记得那时经历过的人生旅程. 带着这样一种希翼与期盼,于冬日的早晨,紧抓着2019年的尾巴, ...

  • 洽济小庐|竹林居夜话

    绘图:郑鹏 亲人微信群,是我们在云上聚会聊天的"家". 这天,二姐发了一张照片:鸟窝.鸟儿用一根根干藤编织的鸟窝里,三颗花点鸟蛋引来一片赞叹:二姐家的老厝"燕归来!&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