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最怕“职场死海效应”

我相信很多朋友都不是很清楚什么是“职场死海效应”,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

死海位于以色列和约旦之间,湖面海拔远低于海平面。尽管有约旦河水流入补充水量,但死海水平面依然因蒸发而不断降低。这意味着,随着时间推移,死海已经变成盐湖,其咸度是海水的8倍。所以,在死海中几乎没有生命存在。只有春季来临,大量淡水补充进来,海水咸度降低后,才会短暂出现生命迹象。

许多大型企业看起来就像是死海。有才能、效率高的员工就像是淡水,但往往是最可能离开的人。他们并不是说很愿意离开,而是无法忍受企业频繁出现的愚蠢行为和职场原则问题,但这恰恰就是大部分企业的通病。同时,由于这些员工自身优秀,他们很容易获得其他机会,因此他们也更容易离开。

而那些倾向于留下来的可以说是“残渣”——也就是才能与效率最低的员工,他们感激现在这份工作,在管理上的要求也更少,即使遇到职场问题,也不太可能离开。这部分人群倾向于保全自己,成为维护关键体系的专家好手,承担他人不想承担的责任,最后组织就离不开他们了。

“职场死海效应”该理论最早是由布鲁斯·韦伯斯特提出。当一个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能力强的员工容易离职,因为他们已经对这个公司愚蠢的行为无法容忍,他们也容易找到好工作,能力差的员工倾向于留着不走,他们也不太好找工作,年头久了,他们就变中高层了。这种现象叫“死海效应”。好员工像死海的水一样蒸发掉,然后只留下差员工,如同死海一般,盐度越变越高,正常生物不容易存活。

作为领导者,更应该关注“职场死海效应”,避免企业发生这样的想象。当然更需要的是领导才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