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土艺苑】家乡盛开“英雄”花
作者/庄学兵
【作家/诗人简介】
★ 庄学兵,男,1961年生,1980年入伍,1983年退伍回乡。30多年来一直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并对摄影情有独钟。从1981年开始,先后在《解放军报》《大众日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徐州日报》《经济新闻报》《彭城晚报》报等全国多家报刊发表新闻、艺术摄影作品500余幅。《农民喜领涉农补贴款》获2008年江苏省徐州市“欢乐农家”—农民摄影大赛一等奖。2014年春赴美国采风创作,2015年1月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个人散文集《故道他乡》,现为《中国摄影家》杂志中国摄影家俱乐部会员徐州市摄协会员、睢宁县摄影家协会理事、睢宁县王集镇文化站长。
【作家/诗人作品】
【乡土艺苑】家乡盛开“英雄”花
作者/庄学兵
提起泡桐树,人们自然会想起党的楷模、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孩提时代就学唱过的一首歌,如今仍耳熟能详。“焦裕禄,我们的好书记,你就像那泡桐树巍然挺立,挡黄沙抗洪水,无比坚强;不怕苦不怕难,从不为自己。”
在我的家乡—江苏睢宁王集镇洪山村,如今仍有数百棵泡桐树,高大挺拔,树冠硕大,开满淡紫色花朵。百度资料显示:泡桐树适用性强,尤喜山岗,一般在酸性或碱性较强的土壤,或在瘠薄的低山、丘陵均能生长,耐低温,花期长,材质好。清明过后,农历三月初便可开花,花期长达二十天左右。周末,和煦的春风,蔚蓝的天空下,我“闻香寻芳”,饶有兴致地登上小山丘,见得花开紫妍,山上、山下的泡桐树竞相开放,风中飘着醉人的花香,仿佛置身于一片紫蓝色花海,这里成为山村一道独特的风景。常时会有摄影爱好者和游人前来赏花、拍照。洪山村是革命老区。有太山、北斗山、风虎山。山不高,土是红的,山石也是红的。
《睢宁县乡村文化人物志》中有记载:相传明洪武当上皇帝,全靠军师刘伯温给他想点子出计划。朱洪武金陵坐殿,刘伯温忠心保主。一天晚上,刘伯温观天象,忽见北方650里地上空有祥云高照。伯温惊恐,操动罗盘,查阅地图,方知此乃太山。次日早晨,特向洪武帝奏一本:“启禀皇上,北方650里处瑞气腾腾,似有真龙出现,臣欲前往,破其风水,以保大明千秋万代。”朱洪武应允。刘伯温来到龙虎太山,仔细端详,风水都集中在太山与北斗山之间。虽说不能出真龙天子,但可出皇后娘娘,三斗芝麻有多少粒就出多少官。于是刘伯温就命令几十名石匠,用凿子凿石,妄想把太山与北斗山截断。石匠凿一天,一夜过来,山又长得和原来一模一样。这样持续干了一年多,山还是原来模样。一天傍晚,疲惫不堪的石匠收工了。突然听到脚下石头轻轻讲话,“凿多少,长多少,就怕柴草桐油烧”。有位石匠跑回去告诉刘伯温。第二天,刘伯温调来柴草、桐油,点着火,瞬间烈火熊熊,一个时辰过后,石缝里冒出紫红血液,仿佛是血。这样持续三个多月,太山与北斗山被烈火烧断,两山间出现200米长的山谷,现在两山谷边的石头仍是红色的,洪(红)山顾此得名。
泡桐树,山民亦把它称为“富贵树。”据88岁山民徐崇淑讲述,上世纪六十年代,面对光秃秃的山包包,老书记周维斌,带领大伙儿利用一个春天,山民跑到黄河边,用水罐、水舀取水上山浇树,愣是在石头缝里栽植了千余棵泡桐树。有民谣云:泡桐树八把粗,“三转一响”(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大瓦屋,家有泡桐树,不愁娶媳妇。年景不好时,卖掉一二棵,换得一些钞票度“荒年”。有山民嫁女,挖掉三二棵,请来当地的木匠,制作箱、桌、柜,便可打发小女出嫁。姑娘相亲,先打听对方门前有几棵泡桐树。自然,泡桐树也成了“摇钱树”、“梧桐树”,招引凤凰入山村。
泡桐树亦被誉为“英雄树”。近百年来,洪山村的山民也有着泡桐树一样,历经风吹雨打,坚韧不拔的特性品质。在这片开满泡桐花的红色沃土上,革命人仁志士辈出,大革命时期震惊徐海蚌的“曲头.马浅”暴动重要组织者周斌,身居富门(地主)家庭,毅然背判阶级,组织农民武装暴动。叛徒出卖入狱赴刑场,周斌认准革命道路走下去,绝不回头求全,体现了其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民族之光”九烈士,“淮北柱石”周道信烈士,机枪手陈令言、单枪退敌兵的周二嫂以及长眠于“风虎山烈士陵园”的朝阳集战斗阵亡53名无名烈士等将永远被人民敬仰、缅怀!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一代又一代,勤劳、勇敢、智慧的家乡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继承先烈遗志,团结一心,顽强拼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及山庄改造,今天的洪山(鲤鱼山庄)已打造成国家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江苏省第四批特色田园乡村、绿色水美乡村、休闲农业精品村、徐州市首批特色田园乡村。这正是:古黄河畔听涛声,建党百年颂英雄;王集儿女故事多,泡桐花开祭英灵!
~~~~ 诗艺国际 ~~~~
★
文学殿堂,文友栖园
,砥砺前行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携手并肩,与时共进
✾
给句子化点妆,让文字活起来
给我一堆碎片,还你一篇美文
传播正能量★共创正平台
无限精彩,尽在【诗艺国际】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