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掉我们的,是一种费力的生活态度

01

所惑

最近总在思考一个问题,是不是别人有的东西,我一定也要有,自己达不到的状态,是不是尽力气哪怕装也要装出来?

我算是个性情耿直的人,或者借用一个被庸俗化、被滥用的词儿吧,低情商,很难屈从他人之意志、逢迎他人之所需,这许是源于湖南人基因里的某种倔劲儿。

可进了社会,尤其因为目前所处的工作环境,这种直性子就难免碰到各种钉子了。

虽然其实,我也并不太介怀这些“钉子”。

但你会看到许多所谓“高情商”之人,他们自由周旋于各种人际关系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一路绿灯。

于是,染缸里呆久了呢,被钉子扎得生疼时,便也会沮丧地生自己的气:就不能哪怕稍微收起刺,成为一只软皮球,不做一个刺猬球?努力一下下,屈服一点点,就能成为“高情商”,为什么不呢?

内心那个声音却始终是:就不。

一种来自潜意识的反抗。

02

豁然

昨夜临睡前,随手取下一本名叫《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它的作者是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所写,那穆提先生也是20世纪最伟大的灵性导师。

这本书买了好久,却一直没有读它之心。

可昨夜的一随手,倒似真解了我近日的困惑。

于是,回到文首那个问题,我的答案是:不是。

书中一句话,激发了我的深思,也很有共鸣:一个真正喜悦、真正快乐的人,是不费力气生活的人。

作为灵性大师,那穆提先生的“不费力”断然不是指肉体层面,而直接指向的是心理层面。

不可否认的是,在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基本生存条件已经具足的今天,造成我们拧巴活着的原因,鲜少真正与物质相关,真正的不快乐,来自于内心,来自于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正如那穆提所言:

“我们的心有没有可能随时都自在,完全没有挣扎,不仅仅是偶尔感到自在就算了?如果能够达到这种境界,我们就能进入到不再与人比高低的喜乐状态。内心挣扎不外乎就是嫉妒、贪婪、野心和竞争 ......当我们挣扎时,起因总是来自真实的自己和期望中的自己之间的冲突。

03

顿悟

一语道破天机,说得多好呢!

我们的不快乐,确实多是源于内心的挣扎与冲突,与他人比较而产生的落差,会让我们内心感受变得负面。

因为人外有人,总有人比你聪明,总有人比你富有,总有人比你漂亮,总有人......因此,内心冲突带来了内心的不安宁。

内心的冲突还在于我们总同期望中的那个自己相比。

我们内心期待的那个样子,总是比真实的自己更好,更努力,更有气质,更有权力......

因为比较带来的内心落差,逼迫着我们必须不断地奋斗,不停地努力。

而那穆提先生说,“我想就是这种费力的态度,毁了我们,使得我们几乎每分每秒都在奋斗中。”

我想,先生并非是消极的享乐主义者,鼓励我们停止去“变得更好”。

他不过是清醒的觉知主义者,希望我们能够接受我们不能改变的东西,接纳真正的自己,因为“更好”无涯,没有标准,内心的快乐却是可掬于手的。

而内心的喜乐,才是我们奋斗的终极目标。

于是,若是可以,也望你也过上不费力的生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