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的胡子小白龙,有“落鸟能飞”的手段,他是怎么办到的

抗战时期,曾有一名响当当的土匪头子,此人绰号“小白龙”。据说“小白龙”枪法了得,堪称是一位神枪手,他一枪就可以打下天上的飞鸟,并且飞鸟落地之后还活蹦乱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民国时期,吉林地区绺子林立,到处都是占山为王的“草头王”。“绺子”是东北方言,意思是“土匪窝”,它是土匪口中惯用的语言。土匪不事农桑,从来不参加劳动,只靠着抢劫、绑票赚钱过日子,是当时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团伙。可即使是十恶不赦的土匪,也存在好人与坏人之分,有些人好吃懒做、生性凶狠才会成为土匪,而有些人却是逼上梁山不得不落草为寇。

吉林地区的诸多土匪团伙中,有一个绺子的团伙名气最大,他们的“大掌柜”正是“小白龙”。“小白龙”是江湖诨号,此人真实姓名为白廷坤,曾是一位农家猎人,后因当地财主将其害得家破人亡,白廷坤一气之下抄起猎枪将财主一家灭门,随后上山成为了土匪,自此取名为“小白龙”。

多年的闯荡,小白龙靠着睿智的头脑与义气,很快便拉起一支大队伍,成为当地头号大土匪。不过小白龙从来不抢劫老百姓,反而专挑一些为富不仁的财主下手,直到抗战爆发,小白龙也成为抗战一分子,打出了“专打东洋鬼”的大旗。

小白龙能成为头号大土匪,自然也有一定的道理,他枪法出众,让所有匪众都心服口服,更重要的是,小白龙打仗有一个特点,就是“永远不吃亏”。一次,小白龙的队伍与鬼子部队展开遭遇战,其手下只有100多人,而对方却有300人之多。面对如此敌众我寡的情况,不少土匪都提议撤退,小白龙却临危不惧,他命令小土匪们为自己装弹,自己则开枪射击对方。小白龙连续开了数十枪,居然打死打伤敌人30多名,最后鬼子们认为对方必有重兵埋伏,只能留下满地尸体先行撤退。此战过后,小白龙的威名传遍吉林省,不少土匪头子们都纷纷前来拜山,一睹小白龙的风采。

全国解放之后,小白龙的队伍被遣散,他也回到了家中务农,种植自家分到的良田,从此不再过问江湖事。但历史始终不能被抹去,由于自己曾经做过土匪,履历上存在污点,自然就被工作组叫去当地进行审查。在开审查会的间隙,正好到了吃午饭的时间,工作组成员便想着到林子里打些“野味”开开荤。可是工作组成员们耍“笔杆子”行,耍“枪杆子”却不在行,几个人连续开了数十枪都没有打中一只飞鸟,众人不免感觉有些垂头丧气。

在一边看热闹的小白龙只是笑着不说话,坐在石头上看着众人。此时有人突然灵机一动,小白龙以前做过土匪,枪法一定非常了得,倒不如让他“露几手”给大家看看。小白龙也顺势接过枪支,随口问了一句“要活的还是要死的?”,工作组成员们异口同声道“要活的”。话音刚落,小白龙抬手就是一枪,只听天上一声悲鸣,一只大鸟便扑扑楞楞的掉在地上,虽然它满身都是鲜血,但仍能在地上快速奔跑,似乎是不甘心被人们捉到。工作组成员也顿时来了精神,几个人围追堵截终于将飞鸟捉住,他们定睛一看,发现大鸟的身上毫发无损,只是一只翅膀受到了子弹的严重冲击,再也没有了飞行的能力。看到此情此景,众人不禁感叹,小白龙果然名不虚传,即使多年不摸枪也能做到百发百中,当真是“神枪手”。

经过一番细致的调查,工作组最终确认小白龙并没有罪行,在危亡之际他挺身而出,靠着一腔血勇打击侵略者,是英雄,不应该站在被审判的台上。自此之后,小白龙终于回到家中,过上了“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不过,他的传奇故事却并未消亡,而是永远镌刻在反抗侵略者的纪念碑上。

参考资料:《东北匪事》 黄彬著 吉林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