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涎丹功效

(0)

相关推荐

  • 134期 控涎丹

    控涎丹出自南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又名妙应丸,至清·王洪绪则称之为子龙丸.<圣济总录>所载"趁痛丸"方药与此相同,时间较陈氏为早.控涎丹由仲景十枣 ...

  • 一个名方:控涎丹

    ‍ ‍<洛医汇讲>有一妙语:"用方简者,其术日精." 控涎丹正合此意.出自南宋陈无择<三因方>,用药三味: 大戟.甘遂.白芥子. 后代医家对本方颇多赞誉,称 ...

  • 消渴,胸膜炎,心痛,胸腔积液,心下硬痛——十枣汤

    4消渴--闫云科 消渴引饮,多见于胃热,阴虚.痰饮为患者,尚属少见.有刘某者,男,45岁.素体质壮实,近月余,口渴不已,昼夜饮水4~5暖瓶.某医生滋阴生津,十余剂症状不减,遂进城就诊.望其身高体胖,面 ...

  • 控涎丹的制作

    ​按照控涎丹的组成,我买来了甘遂.大戟.白芥子各50克. 甘遂50克5元,大戟50克40元,白芥子50克3元,合计48元. 第一步:打粉,分别进行打粉. 第二步:称量,每味药各15克. 第三步:拌均, ...

  • 肩背疼

     水湿不除,泻终难止,先予控涎丹,再议运中州.以控涎丹一丸(五克)后,再以理中丸善后.本方由十枣汤演化而来,用其治阳萎理亦如此.药用甘遂大戟白芥子.本方治久泻的指征,只要是温补不效,有痰饮见症,苔滑腻 ...

  • 效方:控涎丹,治“痞满”、气鼓。

    王姓患者,年龄50多岁,病"痞满",病已30多年,回忆说20几岁时,有一次正吃饭,因事生了气,从此便觉胃脘连两胁胀,闷,撑(月真),轻时只觉不舒,重时胀闷难耐,二三十年不断的治疗, ...

  • 控涎丹标准配方组成控涎丹的功效与作用

    控涎丹出自<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具有祛痰逐饮的功效.主要用法:各等分,共为细末,面糊为丸.每服1.5-4.5克,每日或隔日服1次,临卧时用生姜汤送服. 控涎丹标准配方组成 味道有点甜味甘遂. ...

  • 控涎丹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控涎丹是一种中成药,功效是攻逐痰饮,主要在治疗痰邪在体内停留,而出现的各种症状,比如出现疼痛,如腰部疼痛.背部疼痛.胸部疼痛.颈部疼痛,都可以通过控涎丹进行祛痰止疼治疗. 而且很多疼痛是在身体游走不定 ...

  • 控涎丹的功效与作用

    腹膜是人体内最大的浆液性膜,面积约2m2,也是结构最复杂的膜,覆盖于腹腔.盆腔壁内和腹腔.盆腔表面,由间皮细胞和含弹性纤维的结缔组织构成,呈半透明状.衬于腹.盆腔壁的腹膜称壁腹膜,由壁腹膜折返并覆盖于 ...

  • 控涎丹的功效与治疗案例

    控涎丸 别名:控涎丹.子龙丸.妙应丸. 本方来源于宋·<三因极--病证方论>. [组成]甘遂(醋制)120克,红大戟(醋制),120克,白芥子120克. [规格]蜜丸:每丸1~3克.水丸: ...

  • 控涎丹(子龙丸)的万能功效

    控涎丹出自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13.又名子龙丸.妙应丸.甘遂.大戟.白芥子各等分.为细末,面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5-10丸,临卧姜汤送下.功能祛痰逐饮.治痰饮伏在膈上下,忽然 ...

  • 控涎丹的功效与作用/配方组成/做法/副作用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三:控涎丹 [别名]子龙丸 [处方]甘遂(去心)紫大戟(去皮)白芥子(真者)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 [功能主治]攻逐痰饮.治痰涎内伏 ...

  • 红枣的功效与作用

    红枣的功效主要是几个方面, 一是健脾益气,第二是养阴安神,第三能够调和药性.展开来讲它的作用,健脾益气方面,比如说脾气虚弱出现的纳呆.便溏.乏力这些表现的时候,它可以同党参.白术.茯苓等等一块入药,起 ...

  • 《仙姑打老儿丸》,相传已久,驻颜养生功效...

    <仙姑打老儿丸>,相传已久,驻颜养生功效是不虚名的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年轻的女子,手里拿着一根木棍,在大街上追着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打.过路的人见了,无不愤然,论相貌,那女子无疑是老者的 ...

  • 密蒙花的功效与作用有

    使密蒙花,先拣令净,用酒浸泡一宿,出候干,却拌蜜润,蒸,至出,日干,如此拌蒸三度,又却日干用.每修事一两,用酒八两浸,待色变,用蜜半,蒸为度.密蒙花配伍枸杞子:密蒙花清肝养血,明目;枸杞子补肝肾而明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