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当好低年级的班主任

小学班主任特别是低年级的班主任,是一个复合性角色。当孩子们需要关心爱护时,班主任应该是一位慈母,给予他们细心的体贴和温暖;当孩子们有了缺点,班主任又该是一位严师,严肃地指出他的不足,并帮助他限期改正。于是,我认为班主任工作是一项既艰巨而又辛苦的工作。说其艰巨,是指学生的成长,发展以至能否成为合格人才,班主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说其辛苦,是指每天除了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以外,还要关心他们的身体、纪律、卫生、安全以及心理健康等情况。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默默无闻地耕耘了几度春秋,下面我就谈几点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常规习惯,常抓不懈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节课、一两天说说就行的,它必须贯穿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由于低年级学生自觉性和自控力都比较差,避免不了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这就需要班主任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不能操之过急。于是,我经常利用班会、晨会、课前、课下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及时教育,给他们讲明道理及危害性,从而使学生做到自觉遵守纪律。

二、细处关爱,亲近学生

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一个班主任要做好本职工作,首先要做到爱学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于细微处见真情,真诚的关心孩子,热心的帮助孩子。我深信,爱是一种传递,当教师真诚的付出爱时,收获的必定是孩子更多的爱!感受孩子们的心灵之语,便是我最快乐的一件事!”

教师对学生的爱,既表现为知识传授上的无私奉献,又表现为心理上的沟通、正确的疏导和精神上的理解与支持。大家都知道我们班有一个叫 刘彦浩的同学,家住外地。 爸妈是卖菜的,由于父母全方位的呵护,对父母有很大的依赖。他最大的问题就是想家,心中的郁闷很难排遣。刚开始几乎每天每节课都要跑回家。当时知道了他的去向,我及时和家长取得了联系,之后又在他爸爸的护送下来到学校。鉴于他的特殊情况,我没有按逃课来处理这件事,而是心平气和的指出了他做法欠考虑的地方:其一,没跟老师打招呼人就走了,这让老师和家长都很担心,老师都在思考你可能去了哪里;其二,路上极不安全,老师现在还为你捏把汗呢。老师理解你的困难,愿意和你交流,希望你把心里话告诉老师…… 他便认真地听取了我的意见并承认了自己不对,他说老师,我不跑了。但是上完一节课又出现了不想上学的情况。每上完一节课或者趁吃饭时间又跑回家,家长没办法,对他进行又踢又打还是无济于事,第二天把他带到学校,求助老师。通过与之进一步交流,我知道他还存在缺乏自信,与同学交往困难,没有知心朋友,以至于他不想进校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然后进一步宽慰他,便多找同学玩一玩,让他感到不再孤独了,以后的日子里,我主动利用大课间休息时间给他补落下的课。每次上完课,我都注意观察他的一举一动,以防他再跑,并在中午饭后时间把他领到我的办公室里玩玩游戏,课间活动时找些同学跟他一起玩老鹰捉游戏,慢慢的他的心静下来了,开始喜欢上学了,在接下来的周一的班会上,我特意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学习刻苦,我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在全班同学中树立学习典型,做正确引导;另一方面,也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帮他树立自信。后来我又主动找了几位任课教师,介绍了他的情况,希望老师们多关注他,力所能及的多角度帮他一把。最近他表现非常好。有事没事的上我办公室来找我聊聊天,帮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班里的一些小事他都抢着去干。我感到稍稍有些安慰。我知道,学生出现问题是正常的,反复出现同一个问题也是可能的。不管有什么困难,只要我们有耐心,带着一份爱心与之沟通,工作就一定会有成效。试想,哪个孩子不是寄托了整个家庭的希望?只有每个家庭的安宁,才能创造出社会的安宁与和谐。

三、具体要求,指导到位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事物的认知是整体性的,能熟知轮廓,但不注重细节。我在任一年级班主任开始,就常听一些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听不懂大人说的话。”我在工作中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如果不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教师没讲清或学生没听明白的情况下,就让学生去完成某项任务,学生们只能是瞪着眼睛看着你,不知道应该怎样做,或者其行为往往事与愿违。这样做的结果,不但使学生产生挫败感,而且不利于他们掌握做事情的技能。为此,我常常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听懂老师的要求并根据要求去出色地完成任务呢?

我认为,首先要蹲下来,以孩子的视角观察事物,用孩子能听懂的话和他们交流。其次,要注重细节教育,把该做的事指导到位。比如洗抹布,我通过观察发现,小孩子洗抹布的方法是,把抹布扔到水里,涮一下,一捏就行了,抹布根本没洗干净,因此,用这样的抹布擦过的地方还是那么脏。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孩子小、什么也不懂吗?是孩子有意糊弄吗?我认为都不是。这只是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使然。因为他们很想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很想把事情做好,但是,不知道怎样才能做好。针对这种情况,我专门找一个时间,教他们洗抹布。我先打来一盆水,然后教他们怎样搓,怎么拧,告诉他们只有拧出的水清了才算干净。这样的身教非常成功。现在再看看他们洗抹布,一个个可认真了,都洗得特别干净。同样的道理,打扫卫生、物品摆放等工作,只要把要求的细节说到位,小孩子就能听得懂、做得到。再来说说我怎样使学生学会收作业吧,我让他们同桌的作业摞到一起,从后往前传,自己的作业放在下面。每组的传上来后,教他们怎样摆放,一组正,一组反,组组分明,便于批改,便于发放。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很快就领悟了要领,这样,哪一个孩子还能做错呢?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的教育、管理和约束,使学生的观察力、生活技能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给大家留下了反应迅速、能力超常的印象。现在,班级日常管理的各项工作如晨读、自习课的纪律,中午的辅导等,都有学生组织,管理效果特别好。

四、及时表扬,延迟批评

说到表扬,那就要及时、准确。因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例如,学生值日时,当我看到一个表现特别好的例子,就会当众说:“某某某同学真能干。”还摸摸头、拍拍背,用肢体语言鼓励学生。如果看哪个同学主动做好事,并且讲究方法,则更要表扬:“瞧,某某同学的观察力多敏锐呀,老师刚把小黑板放在地上,他就看出来需要擦。瞧,擦得多干净,大家都要学习他呀!”这样表扬后,班里课间擦黑板、倒垃圾等活大家都抢着干,谁也不袖手旁观,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管理和为班级服务。结果,班里越来越整洁,孩子们也越来越懂事理。

低年级孩子们的心灵是一张洁白无暇的纸,就看你画上去的是灰色的黑点,还是亮丽的彩虹。只要我们充满爱心,关心和爱护他们,并严格地要求和教育他们,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严结合,细致入微,一定会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