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 补血药

时间:2017-06-11 15:26:25

名称:当归

类别:补益药

拼音:DANG GUI

拉丁: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别名:干归、秦归、西归

药用部位:根

药材性状:本品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3~5条或更多,长15~25cm。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根头(归头)直径1.5~4cm,具环纹,上端圆钝,有紫色或黄绿色的茎及叶鞘的残基;主根(归身)表面凹凸不平;支根(归尾)直径0.3~lcm,上粗下细,多扭曲,有少数须根痕。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及多数棕色点状分泌腔,木部色较淡,形成层环黄棕色。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苦。柴性大、干枯无油或断面呈绿褐色者不可供药用。

栽培要点:耐寒怕旱,喜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栽培;用种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

产地:甘肃、陕西、四川

采收加工:秋末采挖。除去茎叶、须根及泥土,待水分稍蒸发后,扎把搭棚,以烟火慢慢熏干。

地道沿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名医别录》云:“当归生陇西川谷。”《本草经集注》云:“今陇西叨阳黑水当归,多肉少枝,气香,名马尾当归,稍难得。西川北部当归,多根枝而细。”《新修本草》云:“今出当州、宕州、翼州、松州,宕州最胜,细叶者蚕头当归,大叶者马尾当归。”《本草图经》云:“当归生陇西川谷,今川蜀、陕西诸郡及江宁府、滁州皆有之,以蜀中者为胜。”《本草纲目》云:“今陕,蜀,秦州,汶州诸处,人多栽莳为货。以秦归头圆尾多色紫气香肥润者,名马尾归,最胜他处。”根据历代本草记载均以陕西出产者质量最佳。与现代当归主产区(岷县产最大,质量最优。)相一致。另滇西北栽培的当归以个大、体坚实、味香浓、色白肥润等,称之为“云归”。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和一种能兴奋子宫的成分;又含蔗糖、维生素B12等。

功效与作用:补血、行血、润肠、调经。

1、调整子宫功能状态。动物实验证实,当子宫处于内加压状态时,当归对子宫有兴奋作用,使子宫内收缩由不规则变为规则,收缩力加强;当子宫内不加压时,当归对子宫有抑制作用。

2、镇静、镇痛。有效成分为挥发油。

3、利尿。有效成分为蔗糖。

4、抗维生素E缺乏症。

5、抗菌作用。体外试验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炮制:切片生用或酒炒、土炒、炒炭用。

性味归经:温;甘、辛;归肝、心、脾经

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熬膏、浸酒;或入丸、散。用量:常用量9~12g,宜稍大量,用12~30g,大剂可用至60g用于表证时小量即可,在3~9g之间;用于补血,改善血液循环、便秘,例如治产后血虚之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用量即在30g以上,但在当归补血汤,则仅用6g当归辅助黄芪(本方名为“补血”,实则补气而以气生血)。

禁忌:热盛出血者禁服,湿盛中满及大便溏泄者慎服。

临床应用:

当归为中医临床用得最多的中药之一。凡需养血通脉,无论属血证、虚证、表证和痈疡,都可用当归。

1、为妇科要药,主要用于调经,对痛经也确有较好疗效,配白芍和延胡索等,此外,也治经闭、月经不调。总之,各种调经方剂离不开一味当归,取其有行血、镇痛作用(或加强子宫收缩而排出瘀血,或弛缓子宫痉挛而镇痛),配熟地、川芎、白芍即四物汤。为理血基本方,不但血虚者可用,凡月经不调以及胎前产后的各种证候,一般也可在此方基础上加减用药。

2、用于养血。对心血虚之心悸、健忘、失眠、心神不宁等,用当归养血以安神,方如当归补血汤;对脾血虚所致的消瘦、萎黄,用当归养血以健脾,方如四物汤;对肝血虚所致的头晕、目眩、耳鸣、筋孪等,用当归养血以柔肝,方如一贯煎。

3、用于治疗肢体瘀血,尤其跌打损伤和血管疾患引起的血瘀或血流不畅、肿胀所痛,当归有逐瘀作用(改善循环和镇痛),故跌打方剂和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方剂中常用当归。

4、用于治疗腹痛,对气血瘀滞而兼虚寒的腹痛较适宜,如偏于虚寒(例如产后腹痛),配建中汤加强温中止痛作用,方如当归建中汤,也可用当归生姜羊肉汤;如偏于瘀滞(例如痢疾早期之下痢脓血兼腹痛或妇女便秘腹痛),配白芍、香附等,有活血镇痛作用,方如当归芍药散加味。

5、用于治疗慢性痈疡,取其有活血、补血和止痛作用,改善循环,加强身体抵抗力,常配黄芪、银花等。

6、用于治疗肠燥便秘,属气血虚弱者较适宜,常配其他有滋补通便作用的药物,如肉苁蓉、牛膝等,方如济川煎。

此外,表证而属气血虚弱,或头痛、关节痹痛而属瘀血凝滞者,也可用当归,取其有行血镇痛作用。

使用注意:

1、前人曾说:”归头补血、归身养血、归尾破血,全用活血“,或说”归头补头(包括头颈和胸)、归身补身、归尾补四肢“,但实际上不必拘泥。临床应用市面所售一般都以全当归供应。如条件许可加以细分时,可按以下原则选药:用于改善血循环,或入解表剂时,以全当归较好;用于治贫血和调经时,以归身较好;用于治跌打瘀肿、关节屈伸不利时,以归尾较好。

2、久服多服当归会造成虚火上炎,出现咽喉痛、鼻孔灼热等症状,此时处方中宜酌加清热凉血之品,如银花、生地质类以调节之。

3、当归通便,故凡脾胃阳虚而大便滑泻者不宜用;如平素大便不实需用当归时,要酌加白术、茯苓以制当归之滑泻作用。

4、当归性温,故凡肺虚内热、肝火偏旺,或吐血初止者,均不宜用。

处方举例:

1、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辩惑论》:当归6g、黄芪30g,水煎服。

2、一贯煎《柳州医话》:当归身9g、北沙参9g、麦冬6g、生地24g、杞子12g、川楝子4.5g,水煎服。

3、当归建中汤《千金翼方》:当归12g、桂枝6g、白芍12g、粉甘草9g、生姜3g、红枣15g、饴糖30g(溶化),水煎服。

4、当归生姜羊肉汤《金匮要略》:羊肉250g、当归30g、生姜15g,隔水清蒸,温服,或水煎服。

5、当归芍药散加味:当归9g、白芍12g、川芎6g、白术9g、茯苓9g、泽泻9g、香附6g、延胡索6g,水煎服。

6、济川煎《景岳全书》:当归12g、牛膝6g、咸肉苁蓉、泽泻4.5g、升麻2.4g、枳壳3g,水煎服。

注:商品过去规格繁多如葫首归、原来头、常行归、归腿、归尾等,现简化为1~4等当归,和1~4等归头两种,均按支头大小分等。一等当归每0.5公斤20支以内,二等33支以内,三等55支以内,四等55支以外兼有归腿,但最多不超过70%,油条不超过10%。当归头(葫首)一等20支以内,二等40支以内,三支60支以内,四等80支以内。

(0)

相关推荐

  • 补血不上火的白芍

    芍药花的根采挖起来以后, 刮去了外皮,在开水当中再煮过, 然后晒干了,那么就是外面偏白的. 这就是我们用的白芍了. 赤芍主要是来源于木芍药--野生, 白芍主要来源于芍药--家种, 白芍 其性微寒, 味 ...

  • 霜桑叶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桑叶来源于桑科植物桑的叶片.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之功效,是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患者的保健佳品.桑叶多于霜降后9-10月间采收(故名"霜桑叶"),采收自 ...

  • 藤三七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藤三七 编辑词条 藤三七,别名又叫:藤子三七.小年药.土三七.洋落葵.落葵薯.川七.疑洛葵等,为落葵科植物落葵薯藤上的干燥瘤块状珠芽.珠芽呈瘤状,少数圆柱形,直径0.5-3cm,表面灰棕色.具突起.质 ...

  • 川贝母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导读]川贝母是润肺止咳的名贵中药材,川贝母被使用的历史悠久,且疗效卓著.是药就有其偏药性,川贝母的副作用自然也是一大问题.作为具有清热润肺的草药,川贝母也时常被应用在日常美食中,关于川贝母的吃法,吃 ...

  • 蜂花粉有什么作用?蜂花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蜂花粉是蜜蜂从种子植物上采集花粉后形成的花粉,是营养素极为丰富.齐全的天然保健佳品,那蜂花粉有什么作用呢? ⑴维护前列腺健康 很多男性会被前列腺问题困扰,尤其是老年男性.蜂花粉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多 ...

  • 藜麦的功效与作用 以及食用方法和禁忌【东方女性网】

    藜麦原产于4000年前,南非的安第斯.印度人将其视为神圣的象征,因为藜麦里面含有非常高的营养元素,被称为谷物之母. 藜麦的营养成分 A.蛋白质 藜麦里面含有的蛋白质几乎是其他谷物的两倍.更何况,藜麦还 ...

  • 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最简单的方法取5-10可开水冲泡即可可以适当加冰糖! 五味子可以保护人体五脏-心.肝.脾.肺.肾在中国和现代日本(侵华时窃取大量中医药资料),五味子是热门的专论题材. 早在两千多年前,王宫贵族和中药名 ...

  • 苦苦菜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苦苦菜可能只能名字的话会有很多人对这种食材并不是很熟悉,但是苦苦菜的营养价值丰富是一种很适合被人体食用的食材,所以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关于人们食用苦苦菜之后会给人体带来怎样的营养价值,以及食用之后可 ...

  • 黄精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性平:味甘:归脾.肺.肾经. 功效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口干食少,肺虚燥咳,精血不足,内热消渴. 禁忌中寒泄泻及痰湿痞满者禁服. 展开全部内容 黄精是中医传统补中益气药 ...

  • 蚤休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目录 蚤休的功效 蚤休的作用 蚤休的选方 蚤休的副作用 蚤休与拳参的区别 蚤休为百合科植物七叶一枝花.金线重楼及其数种同属植物的根茎.苦,微寒,有小毒,归肝经.具有清热解毒,平喘止咳,熄风定惊的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