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基础知识(4)
相关推荐
-
海韵:泰山诗歌
泰山 文/海韵 泰山岩岩齐鲁瞻,天下神圣人文山. 孔子登临天下小,开天辟地盘古冠. 黄河金带北济南,东海苍茫烟水涵. 太行隐隐新邯郸,佳气茏葱大平原. 天怀伏羲帝轩辕,秦皇汉武武则天. 帝王祭祀山封禅 ...
-
【山海•清吟集】第三十辑(合集)
山 海 山海诗韵,精彩呈现! 诗 韵 彭年祥 村翁告白 赣湘亢旱夏经秋,缺水高田尽绝收. 禾稻枯焦铺白发,垄畦龟裂进拳头. 望穿老眼云霓少,求哑嘶声烈日稠. 但愿灾情山外少,一年辛苦食无忧. 梁孝平 ...
-
海南55|乐东——龙栖湾
龙栖湾位于乐东县九所新区境内,西距九所镇10公里,东距三亚市崖州区23公里,这里阳光充足,沙滩平缓,沙粒细腻,海水清澈蔚蓝. 龙栖湾正在建设旅游度假区,已经建成的"山海韵·龙栖湾" ...
-
对联基础知识摭谈
中华名族历史悠久,有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都是古代人民辛勤创造的宝贵财富,是祖先们的聪明和智慧的结晶.对联就是其中独具风格的一种艺术,是祖国文化艺术园中的一朵奇葩.它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素为 ...
-
对联基础知识(16)
原文地址:对联基础知识(16)作者:散漫斋主 明.清对联之繁盛,当然有许多原因.我想,大抵有三个方面: 第一,从文学史的角度,从文学发展.演进的过程看.这一方面,我比较赞同台湾学者南怀瑾和吉林大学赵雨 ...
-
对联基础知识(15)
原文地址:对联基础知识(15)作者:散漫斋主 我想,在没有掌握确切的.无可争议的资料的情况下,似乎并没有必要去认定哪一副对联是"第一副"什么联,哪一副又是"第一副&quo ...
-
对联基础知识(14)
原文地址:对联基础知识(14)作者:散漫斋主 综上所述,基本上可以肯定:成熟的对联应该是产生于唐代.但这并不是说现在所发现的唐代的一些诗歌等作品(包括联句.题于门的诗歌等)中的对偶句都是对联.因为我们 ...
-
对联基础知识(13)
原文地址:对联基础知识(13)作者:散漫斋主 还有人把唐代人作诗时的联句作为"楹联"或"联语".如<中国楹联报>总251期孙皖樵先生的文章<颜 ...
-
对联基础知识(11)
原文地址:对联基础知识(11)作者:散漫斋主 第二节 对联的产生和发展 刘叶秋先生曾有这么一段话:"对联的产生和发展,绝不是偶然的.对联是我国所特有的一种文艺形式,单音个体的汉字,使它的 ...
-
对联基础知识(10)
原文地址:对联基础知识(10)作者:散漫斋主 此外,还有人从对偶是汉族人的审美意识.思维模式及汉语的表述特征等方面讨论对偶和对联. 湖南岳阳的童山东在<修辞学的理论与方法>(河南人民出版社 ...
-
对联基础知识(9)
原文地址:对联基础知识(9)作者:散漫斋主 俄语中有个成语,字面意思是"中国汉字",其寓意则是"非常奇妙的东西".法国作家都德在他的著名短篇小说<最后一课 ...
-
对联基础知识(8)
原文地址:对联基础知识(8)作者:散漫斋主 当代著名学者.哲学家.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在1999年7月13日给我的复信中说: "楹联的产生,从思想上讲,由于有对立统一的辩证法,不对仗,即 ...
-
对联基础知识(7)
原文地址:对联基础知识(7)作者:散漫斋主 以上是第一个方面,即思想内容方面.此外,还有第二个方面,那就是外在形式方面.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9月有高玉的一篇文章--<对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