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派鼻祖对阴虚证治的疑点辨析

I导读

郑寿全,字钦安,晚清中医伤寒学家,邛州(邛崃市)人。师从名儒刘止唐,以善用大剂量姜、桂、附等大辛大热药挽救患者而名噪一时。著有《医理真传》四卷、《伤寒恒解》十卷、《医法圆通》四卷。清同治年间,在成都开创了“火神派”,誉满全川,《邛崃县志》称其为“火神派首领”。中医界千禧年后火神派一度颇为盛行,但一度鱼龙混杂,多有不辨阴阳,万病只知阳虚之辈滥竽充数其间,而被火神派称为鼻祖的郑寿全先生,其实是学验俱丰,专擅以阴阳为纲剖判万病的一代名医,此文为宋兴教授1997年所著,对其著作中阴虚证治相关疑难点进行辨析讲解。

《医法圆通》是清代著名医家郑寿全(郑钦安)的临证经验代表作。该书以“阳统乎阴”立说,倡用大剂姜、桂、附扶阳抑阴,对阳虚病证确能勘破重重迷雾,洞察真情,发惊世骇俗之论,立超越常规之法,出破阴散霾之方,建起死回生之功,成为补火益元的典范。然而,也正是此书,对阴虚病证的辨治,一火热,一曰邪从外,一曰病自内生;一曰滋阴润燥,一曰苦寒泻火为治,从病因病机到证治方药,立言立法似乎都存不少疑义。辨明其疑义发生之所以然,实有利于更好地继承发扬郑氏之学术遗产,而丝毫不会掩没其学术之特长。

一、疑点举要

1.从外因论阴虚

郑氏在论及“肝病筋挛”一症时谓:“阴虚而至者,由外邪内,合阳经气化,成为火邪,火甚伤血,筋脉失养,故挛。”阴虚这一病理改变,既可由外因火热邪气灼液伤津导致;也可由内因七情久伤,精血暗耗得来;还可由久病失治,大病失养,房室过度,营养失衡等多种因素形成。而且在病理损伤达到一定程度时,也都能使筋脉失养”,而发“筋挛”之症。

何以仅言由外邪入内”化火伤血而成?似此主要从外因论阴虚,是认识局限?还是别有深意?

2.以火热为阴虚

该书“肺痿肺痈”论称:“肺阴不足而痈症起。”在肺痈成因上提出了与前贤认识相去甚远的新见解。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认为:本病是因“风伤皮毛,热伤血脉”,“热聚而肺溃”所致;《外科精要》认为“由食啖辛热炙煿,或酣饮热酒燥热伤肺”所致;《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肺痈篇认为“此症系肺脏蓄热,复伤风邪,郁久成痈”。综上可见,历代医家认为肺痈主因外系邪郁肺,痰热素盛两端。这与临床所见,肺痈多属火热实证亦完全吻合。由肺阴不足而致肺痈者,古今罕见。

对如此典型的火热病证,却十分肯定地从阴虚立说,是观点错误?还是另有所指?

3.以治火热法治阴虚

郑氏论及“胃病不食”时提出:“因阴虚者,阴虚则火旺,火伏于中,其人烦热、口渴饮冷,甚有呃逆不休、咳嗽不已、反胃而食不下诸症,轻则人参白虎,重则大、小承气之类。”既从阴虚立说,又以治火热方药治之,病本是阴虚抑或火热?确实令人费解。

《医法圆通》的作者是学验俱丰,专擅以阴阳为纲剖判万病的一代名师,虽以辨治阳虚病证为长,但对阴虚病证的辨治也不至颠倒错乱至此。所以,对上述疑点不能简单地以“认识错误”作结论,而应当在精研全书,深刻把握其学术思想总体特点的基础上去寻求答案,才能使我们走出认识上的误区,找到揭示问题本质的要领。

二、疑义辨析

1.从外因论阴虚辨析

郑氏是一位毕生以研究阴阳之生理病理意义为主旨的医学家,更是一位以研究阴阳偏颇诊治规律,尤以阳虚为核心的临床家,对导致阴阳偏盛偏衰的种种复杂因素,应有全面深刻的理解,为何在“肝病筋挛”一症中,仅论六淫邪气入里,与“阳经气化”(六腑阳热之气)相合,化生火热,伤津耗血,致筋脉失养一种证型?笔者认为,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予以认识和理解。

(1)对阴虚成因的认识郑钦安并非局限于六淫邪气入里这一点上,其认识的全面性、深刻性都远远超过了一般学者。如是说,并无丝毫粉饰之意,这在他的著作里是可以找到客观依据的。如“膝肿痛”篇云“因阴虚者,因其素秉阳旺”;“呃逆”篇云“因阴虚者,盖以阴虚由于火旺”;又“胃病不食”篇云“真阳虚极,不能化生真阴”;加之“外邪入里,合阳经气化”化火伤血一说,这就从体质特点到阳损及阴,从外因到内因全面概括了导致阴虚证候发生的病因学认识。

所论“真阳虚极,不能化生真阴”一说,尤为其精究阴阳奥理、洞达阴阳玄机的卓越见解,绝不是医理未精、临床历练未深者所能悟彻的。

(2)从发病学的全方位研究看,仅仅从火热伤血论“肝病筋挛”,这当然是远远不够的,但从临床常见而论,则无疑具有突出的代表性。同时,也反应了作者对本病的研究是以火热实证为主的。这正好生动说明了

郑钦安在研究阳虚病证诊治规律的同时,并不偏执阳虚之一端,对火热实证也有自己独到的认识。

(3)从该书在论及治法方药时,明确提出“养阴清火”治则,及所出方药“鸡子黄连汤”、“六味地黄汤”、“生地四物汤”看,郑氏对“肝病筋挛”一症,不仅把握了发病学上以火热为多见的特点,而且认识到热病而致“筋挛”时,阴津损伤已较明显,治疗当以养阴为主。但由于热邪未尽,阴血耗伤的动因尚未根除,炉焰不熄,病情终难稳定,单纯滋阴是不够的,只有养阴清热并施,才是最完善的治疗方法。由此可知,作者的辨证治疗思维是极为缜密的。

2.以火热为阴虚辨析

郑氏在讨论肺痈成因时,其着眼点不在外邪,而在体质。所论“阴虚”,系指病理基础,而不是病机病性。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判断,其理由有三:

(1)郑氏对肺痈病机的认识是“(气血痰湿)聚而不通,热伏不溃”。这在同篇中已有明确论述,他说:“痈者壅也,热伏不溃之象,其源定属水衰火旺。”既认定其病机是邪热阻闭,又论定其病之根源“属水衰火旺”,这就十分清楚地说明了作者所论“阴虚”(亦即“水衰”),主要是针对体质特点讨论病理基础,而非单纯指病机。

(2)郑氏对肺痈病性的认识是“实”、“热”,而不是“阴虚”。他在“肺痿肺痈”篇一针见血地指出:“按痈、痿两证,名异而源同,痿虚而痈实。”又,“治痈以皂荚丸,明是甘寒养阴之法,必是肺热无疑”。这就十分清楚地说明了他对本病病性的认识是正确无误的。其“肺阴不足而痈症起”之论,所指确系病理基础。这在“痈、痿两证,名异而源同”一说中也能找到佐证。“肺痈”、“肺痿”是性质截然相反的两种病变,郑氏也已肯定地指出两者“虚”“实”迥殊,怎么能说“源同”呢?

肺痿属肺阴虚衰,津气不布,肺痈属火热煎灼,津气耗伤,两者都有“阴虚”的病理基础,这是“同源”说的意义所在。

(3)郑氏在“肺痈”的发病学认识上,何以强调“肺阴不足”?值得深思!肺为娇脏,不耐火刑,阴虚生内热,已暗伏火热之机,阴虚火旺之体最易为燥邪热邪所伤,形成燔灼之势,损伤肺脏。且肺为呼吸之门户,外界六淫邪气由此而入,内生痰浊由此而出,最易壅遏蓄积,酿热化毒,腐肌蚀脏,发为痈疡。阴阳互根,若肺之真阴充沛,则肺之真阳亦旺,自有良好的散津布气、排浊去污功能,而不易生蚀脏腐血、化脓成痈之变。这就是郑氏对“阴虚”在肺痈之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发病学意义的深刻理解。

3.以治火热法治阴虚辨析

对此当从下述几方面去加以认识:

(1)通观全书,郑氏治“阴虚”法并非只是一味清热泻火,滋阴补液也是其常用之方法。如“肺病咳嗽”篇云“阴虚而致者”,“鸡子黄连汤、六味地黄汤之类,皆可服也”;“肝病筋挛”篇亦谓阴虚而致者,“法宜养阴清火,如仲景之鸡子黄连汤,与后贤之六味地黄汤、生地四物汤,皆可与也”;“耳病肿痛”篇强调“因肾水虚而邪火上攻者,其人两耳肿痛,阳物易挺,法宜滋阴降火,如六味地黄汤加龟版、五味、白芍”等,书中不乏其例。

由此可以推断,郑氏在“胃病不食”篇中以治火热法治阴虚绝非不辨证性之误,而是立论立法都另有深意。

(2)从“胃病不食”这段文字的全部内容看,烦热、口渴饮冷、呃逆不休等症状,确是一派实热征象。似此大实大热之证,最易劫夺阴津,凡临证之时,初见上述症象,即当虑及阴津耗伤一端,急急撤热保津。《伤寒论》第254、255、256条所论大承气汤三急下证,其立意皆在于此。郑氏《医法圆通》一书中,凡遇此类病情,无不从阴虚立说,首先点明疾病发展的终极趋势,示人防微杜渐,知所避就。但在热邪炽盛时,病本是火热而非阴虚,火热不去,阴津耗伤终不能止,徒事滋阴,无异扬汤止沸。只有辛寒清气或苦寒直折,釜底抽薪,才能从根本上祛除火热邪气,使病情真正得到控制。这无疑是郑氏从阴虚立说,从火热论治的良苦用心所在。

当我们全面研究了《医法圆通》一书后,便不难发现,作者著书立说,并不面面俱到,而是处处从实用出发,处处以历验为依据,注重实用和经验所及。当然,他的经验是建立在对中医理论的正确理解和对《伤寒论》的深入研究基础之上的。正因为如此,他的著作才独具学术特色,他的经验才独具临床指导价值。也正因为如此,他在阐述病因、病机、治法时,行文每每不拘常规,落笔即点明主题,或出语即揭示本质,省略许多循序渐进的说理过程,这就是令读者感到疑误重重的原因所在。

编辑/袁韬

作者简介

宋兴,男,1948年生,陈潮祖教授学术继承人,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各家学说博士生导师,四川省中医学术技术带头人,多次赴外讲学、从事中医学术交流和教学、临床工作,均载誉而归,临床上长期深入研究伤寒、温补等不同学派历代著名医家的学术见解和诊疗心法,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症。

(0)

相关推荐

  • “火神派”创始人郑钦安临证学术思想研究

    中医学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诸多的学术流派.清代道光四年,有一种新的学派形成--"火神派".名为"火神派",是因该学派尊仲景之法,善用附子.干姜等热药来治 ...

  • 火神派的一篇治癌医案

    楼主迟来2007-04-06 18:13:42火神派宗师唐步祺的一篇病案--(肺癌) 这是唐老曾多次讲起的一个医案,很典型. 肺癌 潘╳╳ 男 54岁 成都市牛王庙街 [病史]:初起病时,全身发抖发冷 ...

  • 糖尿病火神派这么治

    学中医必须搞清的问题 一.中药的核心在方剂 二.中医的核心在辩证 三.辩证的核心在阴阳 阴阳不辨 方向不明 火上浇油 雪上加霜 遗患无穷! 学中医秘笈 <医门法律>云: 凡治消渴病,用寒凉 ...

  • 火神派第三代传人--卢崇汉治前列腺增生肥大医案

    卢崇汉(1947-)教授,男,四川德阳人,供职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郑钦安入室弟子卢铸之的嫡孙.幼承庭训,学医于卢铸之和伯父卢永定(卢铸之之子),可谓是郑氏四传弟子.卢氏第三代传人(郑钦安--卢铸之--卢 ...

  • 「火神派」李可先生“乌蛇荣皮汤”通治15种皮肤病

    一切皮肤病的根本原因,首先是整体气血失调,"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然后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或长期接触有害物质,诸多外因趁虚袭人而致病.则治皮之道,首当着眼整体,从调燮五 ...

  • 纯干货 | 火神派名家吴佩衡详解大陷胸汤证治

    中医学苑 大陷胸汤 大黄六两(去皮),芒硝一升,甘遂一钱匕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硝,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 ...

  • 治之但扶其真元——火神派之扶阳理念

    郑钦安有"万病一元论":"总而言之,万病起于一元伤损"(<医法圆通·卷二>).强调万病皆因元阳受损引起:"外感内伤,皆本此一元有损耳.&q ...

  • 「火神派」李可治肺癌病案实录

    姚xx,男,50岁,2007年8月10日初诊. 本人病重,其女来灵石咨询述病情:患者二期硒肺多年,2007年7月13日,于浙江大学附一院诊为"左上肺CA首先考虑,伴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两肺 ...

  • 中医火神派名医夏远录:病非不治,而在治法精辟与否

    夏远录,现年80岁,中医主任医师,湖南省老一辈中医名家.中医火神派名医.中医疑难病症专家.原湖南省中西医学会常委.湖南省中医高级职称评委.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届统招生),先后从师湖南六位中医名家 ...

  • 经方派、五脏相传理论、归经理论、火神派、时方派的区别与联系

    同学都知道张仲景是我们所谓的「经方派」的代表人物嘛,对不对?那,我们上一堂课也讲了张仲景的医学的一些研究方式,是把<黄帝内经>还有<汤液经法>这两部书的内容交叉地放在一起,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