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柏拉图的洞穴寓言谈洞穴诗学(下)

  二、明与暗

  洞是暗的,是空间的黑夜。当我们对世界和人生都缺乏了解时,我们就处于认识论的黑暗之中,我们得自己创造出光来照亮自己。诗歌也是一种光,是人类自我启蒙和自我拯救的一种途径、能量和力量。诗歌能照亮我们,还能把我们的影子投射在墙壁上,使得我们能面壁关照自我。但是,诗歌中的自我是否是真我?还是自我的一个假象?

  洞如人。艾青曾说,他的内心深处永远有一个角落,是任何人都无法探知的。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或多个角落,充满了黑暗,而且被黑暗包围,不仅别人无法知晓,自己也无从照明。

  柏拉图认为,人如果没有自知之明,就没有自由可言,就处于自我意识的监禁状态。洞穴寓言中的囚徒就是认识论意义上的蒙昧的自我。光是人类自我认识的一种手段,一般人认为,有了这样的光,人类就能洞察自我,就有了自我解放的可能性,因此,囚徒们不以为自己是被囚禁的。但柏拉图揭露了这种认识的虚假性。在哲学上,他已经是苏格拉底的合格的弟子,成了人本主义者。但在诗学上,他脑子里还留着神本主义的观念。他坚持认为,假如只有人之光,人类无法真正认识自我;只有在神之光(洞外自然之光)的帮助下,人类才能全面认识自我。有些人盲目自信,或者说坐井观天,自以为是,自我满足,满足于以偏概全的认识。而极少数人,先知先觉者,也是智勇双全者,不满足于已有的进步和条件,他们迈出了洞口。洞内的伪真理之光是幽微的、温和的,而洞外的阳光是强烈的、耀眼的,会让那些习惯于弱光的人一下子不适应,甚至会导致短暂的盲目。光会让寻找光的眼睛瞎掉,这是人类追求光明可能要付出的代价。这样的人一旦突围而出,见识到了真正的真理,他就不会再适应洞内的微光。

  孔子曰:“诗,……可以观……”老夫子对诗歌的认识功能是有信心的,而柏拉图一直心存怀疑。人类的认知活动既然必须要有神的参与,而诗歌本身是具备这种能力的,因为诗人是通灵者。但是,柏拉图认为,到了他所处的文明阶段,诗人基本上已经不再通灵。其实,柏拉图时代,诗人不再受到神明的眷顾,恰恰是因为柏拉图自己所提倡的理性至上所导致的,因为诗人从神灵那儿得到灵感后进入迷狂的创作状态,与哲学王所要求的理性状态是相悖的。这是柏拉图诗学最大的矛盾之处。

  柏拉图把世界分成两类,可感的与可知的。以洞穴为代表的世界是可感而不可知的,因为没有神明之光的照耀。这对我们今天的诗歌创作具有非常大的警示意义。很多人写的诗只有可感性,没有可知性,没完没了的对周遭事物的感受、感情、情绪,却缺乏灵光、神光、天光。其语言姿态是佝偻的、匍匐的、扭曲的,显得繁杂而肤浅,而可知的诗歌的姿态应该是直立的、跑动的、挺拔的。

  不过,我们要求诗歌成为可知世界的对应物,并不是说文本应该是透明的。

  文本可以是暗的,当然不是暗无天日,而是幽暗、微暗。更好的状态是:明、暗之间,有过渡,有层次,让读者能看到明暗、之间的对比,从而有所选择和遵循,那个囚徒先知从洞内走到洞外所留下的足迹和心路,再由洞外返回洞内的种种复杂心境,都是通过明与暗之间的转换,得到体现的。他在自己看到真理后,不应停留于自我拯救和自我解放,达己之后还要达人,他纵然不能把阳光引进洞内,也要把他自己见到阳光的情景和感受传达给那些囚徒。

  三、阴与阳(柔与刚)

  贵州诗人刘华认为,洞穴隐喻兼顾阴与阳,本人深有同感。

  洞,尤其是溶洞和水洞,往往象征着女性,尤其是洞口给人的印象和联想,含蓄而吸纳;但洞内往往怪石嶙峋、奇石突出,则象征着男性,显豁而刚硬。

  如果我们把洞比作性器官,那么大山就是女性;但是,由于其突出而且硬朗的形象,在一般人的文化观念里,大山象征的是男性。洞穴作为男性身上的女性器官,兼具阴与阳。

  从诗学角度来说,我一直主张,男作家不要太阳刚,女作家不要太阴柔。男作家也可以阴柔一些,女作家也可以阳刚一些。因为,最伟大的作家性格应该是男女双性的,最杰出的作品风格应该是阴阳同体的。比如莎士比亚及其戏剧和曹雪芹及其《红楼梦》。

  另外,贵州诗人小语认为溶洞是柔美的,陕西诗人刘西英认为溶洞是浪漫的。作为对溶洞的概括,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溶”“洞”“浪”“漫”这些字本身都带着“水”,里面的石头都是湿润的,好像被水浸透了似的,有的溶洞甚至从这头到那头整个儿就是一条暗河。这也是许多人认为洞具有女性特征的原因。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还有许多其它的洞,是干的,硬的,甚至是丑陋的。北京诗人贾荣香觉得,有的溶洞貌似漂亮,实质丑陋。

  现代主义诗歌美学与传统大相径庭,如果说浪漫主义诗歌(当然不是全部)主要的特征是柔婉与湿润,那么现代主义诗歌的主要特征是干燥而硬朗;浪漫主义诗人善于审美,现代主义诗人擅长审丑。前者的工作是从美到美,即用美的修辞策略去展现人与自然本身具有的美;后者的工作是从丑到美,即用美的修辞策略去把人与自然本身具有的丑转换成美。前者是对美的模仿,后者是创造美。前者具有魅力,后者具有张力,可能是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波德莱尔所谓的“恶之花”,以恶为善,化恶为花;奥顿赞美叶芝能把诅咒开垦为葡萄园。说的都是现代主义诗学的价值观。

  也因此,我更倾向于认为,洞穴比溶洞更具有现代性。

  四、空与丰

  “空洞”“空洞”,“洞”者“空”也。洞穴是一种空间。然则,“空故纳万境。”(苏东坡《送参寥师》)因为“空”,所以有无限的可能性。洞穴里有各种东西,动物,植物,无生物,矿物,甚至神话传说。

  洞穴文化就是对洞穴的一种填充,更有价值和意义的一种填充。假如我们用石头、木头甚至水泥这样的实物去填,那么,洞穴终会被填满,一旦被填满,洞穴就不再是洞穴,洞穴就消失了。

  文化如空气,在把洞穴填充哪怕填满之后,还可以让它空着,给别的填充物留有空间和机会。

  旅游是一种亚文化。洞穴旅游是把游客送进洞里去,但参观完了之后,游客会撤出来,恢复洞的“空”。游客的进出是从空到满再到空的循环过程,不会影响洞穴本身的特性。从而也是对洞穴的一种开发性保护。

  我们举行洞穴诗会,为洞穴写诗,是在挖掘洞穴的人文乃至文化内涵,用“空”填“空”,是一种高明的文化行为。

  洞穴诗学源于空,但它是丰富的,不仅在于洞穴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还在于历代诗人们用诗歌填补了洞穴的“空洞”。这些遐想和诗歌使得洞穴成为一种非常具有诗意的空间。

  我希望,由诗人挂帅开发的双河溶洞将成为世界上最富于诗意的洞穴。

  (北塔,原名徐伟锋,诗人、学者、翻译家,中国作协现代文学馆研究员,系世界诗人大会副秘书长、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莎士比亚研究分会秘书长,曾率中国诗歌代表团前往墨西哥、匈牙利、以色列等10余国访问交流并参加诗会。已出版诗集《滚石有苔》、学术专著《一个诗人的考辩——中国现当代文学论集》和译著《八堂课》等各类著译约30种。)

(0)

相关推荐

  • 观凤城“天锅古洞”

    "天锅古洞",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赛马镇温洞村. 江城子·观凤城天锅古洞 词/周丕有 凤城自古是仙生.凤凰停.尽杰灵.又现溶洞,鬼斧使神功.钟乳晶莹似钻玉,谁晓得,润莹莹. ...

  • 诗歌为何,诗人何为

    --读锡德尼<为诗辩护> <为诗辩护>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文艺理论家锡德尼的著作,全书先立后破,故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锡德尼提出自己对诗的独特见解,是为立论部分:第二部 ...

  • 朱成: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学

                                      朱成 一.素有"新英格兰诗人"之称的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Frost,1874-1963)无疑已 ...

  • 辩证思维的渊薮:从柏拉图的洞穴寓言谈洞穴诗学(上)

    核心提示:8月29日,中国首届贵州溶洞诗会在绥阳双河溶洞风景区举行,北塔.伊甸.梅尔等来自北京.江苏.广东.陕西等地的著名诗人,与李发模.小语.郭思思.刘华等本土诗人共二十余位与会.北塔先生主持了当天 ...

  • 柏拉图的洞穴寓言

    Deep-Sci:"-sci-"源自拉丁语的"scientia"(知识) 小科 物语 + 我们必须探索各个尺度,才能理解自己在宇宙中真正的位置. [每日一篇] ...

  • [闲谭古今]从阿尔塔米拉的洞穴画谈欲望的驱使

    这是一幅西班牙著名的阿尔塔米拉的洞穴壁画,"受伤的野牛",其造型之准确,概括之洗炼,绘画之生动,我们完全可以称之为大师手笔,很多美术教科书也都将它选入其中.我之所以选择这幅远古先民 ...

  • 为什么说整个西方哲学就是柏拉图的注脚?以“洞穴喻”为例

    编者按:重新学习古希腊哲学的一点心得就是,柏拉图是古代哲学的绝对王者.了解柏拉图的哲学对于理解之后的西方哲学,至关重要.柏拉图的几个核心篇章,比如<理想国>,必须要一读再读."洞 ...

  • 厄瓜多尔地下洞穴[厄瓜多尔地下洞穴]

    隧道的秘密入口位于莫罗纳--圣地亚哥省的瓜拉基萨--圣安东尼奥--亚乌皮三角地.目前只有在厄瓜多尔和秘鲁境内的数百公里被人们考察和测量过.现下,这个隧道的入口处由一个未开化的印第安部落日夜严密把守. ...

  • 超震撼!乐业天坑未开发的洞穴里,惊现地下世界奇观!| 广西旅游年卡

    天空之外,是浩瀚宇宙 地表之下,断肠崖底,别有洞天 有人说,这是另外一个世界 那就穿越时空隧道,去一探究竟 △ 乐业天坑"时光隧道" △ 乐业天坑洞穴之光  01 天坑,神秘的地下 ...

  • 菁讲: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浅谈少数情况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诊断

    本期内容导读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也通常是较容易诊断的.而有些情况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却比较复杂,甚至容易误诊. 本次课程,来自唐都医院的闫晓东医生用9分钟,与大家一同聊一聊 ...

  • 浅谈个体语境下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麦芽悦分享第五期

    演讲人:朱聪,我们的麦芽之友聪哥,也是我们麦芽的长期支持者,被洪哥誉为"一个一直在寻找如何和世界格格不入的人".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人们相互理解是需要通过语词来进行的,我们所运用 ...

  • “中美专家谈内痔内镜下套扎治疗”学习笔记

    2020年3月31日,EndoNews内镜新知举办的<痔在必行,套扎精品课(三)>线上课程,子敬因为工作忙等原因,收藏课件视频,1年后通过回放视频学习,现归纳整理出学习笔记,分享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