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玺璋:沈从文与北京人艺

(0)

相关推荐

  • 研讨会后的思考之一

    昨天在焦菊隐戏剧美学研讨会上,有人发言中提及下边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所戏剧高校高年级的学生,在做节目时问导演,我们致敬的都是巳故的老艺术家,可有一位却在座,他听到故人在座,会有什么感觉?导演很奇怪,怎 ...

  • 「双百方针」推陈出新,百花齐放春满园

    [历史瞬间]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 ...

  • 量步北京:南小街周边

    暑气稍逝,重新开始量步北京.从朝阳门到东四,朝阳门南小街是朝阳门南大街与东四南大街之间的对称轴,然而街两边的风格却有着较大的不同,是新城和老城,是过去和现在的味道. 东面是完全消失的各种胡同,竹竿胡同 ...

  • 阅读盛典分会场丨焦菊隐与《龙须沟》作品分享会

    焦菊隐与<龙须沟> 正如焦菊隐先生所言:<龙须沟>仿佛是一座嶙峋的粗线条的山,粗枝大叶地去看,没有生活经验地去看,外表上是一无所有的.然而,这里边可全是金矿.这一次我们懂得挖掘 ...

  • 北京人艺这座艺术殿堂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 徜徉在一件件文稿.书信.日记.照片.道具.服装中间,我们仿佛听到中国戏剧前进的脚步声,也仿佛看到前辈们在崎岖山路上奋力攀登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怀念往事的感动. 北京人艺这座艺术殿堂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

  • 解玺璋:张恨水是如何写北京的

    张恨水祖籍安徽潜山,享年72岁,但他的一生,有一多半儿是在北京度过的.他1919年秋天来到北京,那一年他24岁.许多年后他忆及此时依然还记得:"--天色已经黑了,前门楼的伟大建筑,小胡同的矮 ...

  • 解玺璋 | 《春闺梦》:好戏是唱出来的

    程砚秋 据程砚秋自述,辛亥革命之后连年内战,和平呼声日益高涨,<春闺梦>是为了反映社会呼声,传达反战声音而创作出来的.<春闺梦>在唱词.艺术表现.气象意境方面均有所突破,程砚秋 ...

  • 解玺璋 | “戏”说

    本文要点: ■清末发生在西风东渐背景下的戏剧改良运动给戏剧带来的最大变化是赋予戏剧以不可推卸的政治责任. ■如果说梁启超是近现代中国文艺政教中心论的始作俑者,那么,王国维的理论则开辟了近现代中国审美中 ...

  • 解玺璋:京剧舞台不能把演员边缘化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毫无疑问,古老的京剧艺术应该革新,也应该探索与新的观众群体进行沟通的种种可能性.但就探索而言,号称新京剧的<霸王别姬>却并不成功.     现在喜欢说核心价值,京剧的 ...

  • 解玺璋 | 翁偶虹:中国式戏曲批评的集大成者

    翁偶虹先生年轻时向往自己未来的人生,曾以"六戏"自题斋名.他所谓六戏,即听戏.学戏.唱戏.编戏.论戏.画戏是也.就"论戏"而言,或可理解为今日之戏曲批评,尽管二 ...

  • 解玺璋:京剧进小剧场,靠谱!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北京青年戏剧节总共11台戏,其中有一台京剧.尽管是惟一的一台,但是,有,就比没有强.对京剧来说,这是一个主动靠拢青年的机会:对年轻人来说,则方便了对京剧的了解:可谓两全其美. 京 ...

  • 人家吃面包,我们只搜集面包屑 | 江河&解玺璋·早茶夜读第139夜

    第139夜 | <张恨水传> 人家吃面包,我们只搜集面包屑 文|江河&解玺璋 解玺璋金句 他一生都在办副刊. 他办副刊有一个核心的想法, 核心的想法是什么呢?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放低 ...

  • 张恨水:我写小说是副业 | 江河&解玺璋·早茶夜读第138夜

    第138夜 | <张恨水传> 张恨水:我写小说是副业 文|江河&解玺璋 本周主题 「张恨水」 解玺璋金句 他们的文化理想,是给读者提供一种休闲解闷儿的读物.而不仅仅是一种带有启蒙教 ...

  • 解玺璋:文字垒起的一座丰碑 ——评英雄传奇《董海川》

    年初收到李铮兄寄来的两大本<董海川>,我的确吃了一惊.煌煌近百万言的一部巨著,是我难以想象的.恰如李铮兄在"后记"中所言,大约十年前,我们曾在一起谈到董海川,我希望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