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梁衡文章《觅渡,觅渡,渡何处》
相关推荐
-
瞿秋白遭捕后誓死不降,临刑路上引吭高歌,最终遗言“此地很好”
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苏区濒于完全沦陷之危:中共中央因此决计率领红军撤离苏区,继而踏上了震古烁今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 临行前夕,博古等宗派主义者,借着&q ...
-
一方书桌 支撑起信念的天地 | 第十三届“薪火相传”系列征文
瞿秋白纪念馆的展厅里保存着两件颇具年代感的文物,一方褪色古朴的书桌和一只漆迹斑驳的书箱,这是瞿秋白1931年5月至1933年2月于上海紫霞路68号谢旦如家避难时曾使用的物品. 它们是时间缝隙里的幸存者 ...
-
《特别推荐》【智泉流韵】主编郭进拴最新原创散文《在曹靖华雕像前的沉思》
[郭进拴原创]在曹靖华雕像前的沉思 2018年7月,我在卢氏参加<奔流>文学院第七期作家研修班,有幸得到了汝州乡友--<三门峡日报>社卢氏记者站站长.卢氏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牛富江 ...
-
觅渡,觅渡,渡何处?
6月29日 近期,单位里学习党史的氛围很是浓厚,耳濡目染之际,让人不由想起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瞿秋白先生. 在我的记忆中,革命先辈瞿秋白,只在中学历史书中出现过对他只言片语的描述.在白色恐怖笼 ...
-
瞿秋白撰写《〈鲁迅杂感选集〉序言》
鲁迅是文化革命战线的主将,当时敌人攻击他,朋友误解他.瞿秋白把正确地评价鲁迅看成那个时期文化战线上一个重大任务.因此,他白天专心研究鲁迅著作,夜深人静就伏在一张小方桌上写作,花了4夜功夫,写成了< ...
-
梁衡:大力弘扬瞿秋白的觅渡精神
梁衡 新湘评论 2019-03-23 梁衡,当代作家,山西霍州人.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新湘评论>杂志顾问. 瞿秋白同志是我党早期的领袖,他曾在历史上长期受到过不公平 ...
-
陈漱渝 :平常心,是非感,爱憎情——读鲁迅随感
原创 陈漱渝 随笔1979 前天 如何看待鲁迅,是永远讨论不完的话题.从"保卫鲁迅"到"平常心",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转变过程.而此过程中又伴随着鲁迅被消解.歪曲. ...
-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是鲁迅送给谁的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是鲁迅送给瞿秋白的,这是鲁迅对瞿秋白的知音之情.原句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意思是说:人的一生如果能够得到一个知己就足够了,在这个世界上我将把你看做自己的同胞兄弟一样. ...
-
14句民国时期撩人的情话,隔着遥远的年代都心动了!
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七夕,又称乞巧节.七巧节.女儿节.双七.巧夕等, 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节日,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节日. 这是一个牛郎和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 这是一个互诉情意, ...
-
1935年瞿秋白对刽子手:此地甚好,开枪吧!凶手宋希濂悔恨一生
原创2021-07-02 13:40·新角度历史 6月份的福建长汀已经非常炎热,这一年是1935年,瞿秋白用力抬起手上沉重的刑具,他努力保持着微笑,他决定要以自己的生命和敌人斗争到底,他看着眼前对他施 ...
-
瞿秋白为什么说自己,只是一个半吊子的“文人”
"我自己忖度着,像我这样性格.才能.学识,当中国共产党的领袖确实是一个'历史的误会'.我本只是一个半吊子的'文人'而已,直到最后还是'文人结(积)习未除'的." 这是著名革命家瞿秋 ...
-
同行,为了同一的目标 ——鲁迅的红色朋友圈
作者:刘晴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01日 11版) . [大家·同心同行] 开栏的话 从旧中国走来的知识分子,在古老的大地上浸染传统,也曾在时代的激流中问寻新知.对于国家民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