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随想(王东茂/文)

百年随想
作者〡王东茂 图片〡网络

绿树掩映,郁郁葱葱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一派肃穆
走进纪念碑园,映入眼帘的大型雕塑震撼人心
“红军、送别、长征、渡江、永生”
五组浮雕生动再现了突破湘江战役中的壮烈情景
在纪念碑园英名廊上,英烈名录收集了20321名突破湘江牺牲的烈士
他们在“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胜负关系全局”
“望高举着胜利的旗帜向着火线上去”的号召下,敢于牺牲,无怨无悔
缝纫机、发电机、发报机……一件件湘江战役中红军用过的物件展陈在馆中
无声而有力地诉说着那段沉甸甸的历史
征途漫漫,九死一生
群山巍峨,湘江水寒
萧瑟秋风诉说着难分难舍的离别之情
浩浩荡荡的红军行走在曲折坎坷的路上
枪声、炮声、马蹄声在他们耳边轰鸣
……
八十七年前的血战缃江
惨烈,悲壮!
镌刻在中国的历史上
这是生与死的较量
这是中国革命前途与命运的大搏杀!
“英雄血染湘江渡,
江底尽埋英烈骨。
十年莫食湘江鱼。”
这是当地老百姓为纪念牺牲的红军将士的最好怀念
这是军民鱼水之情的完美诠释
湘江
这是一条生死之江
悲壮之江
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国民党40万大军在湘江两岸围追堵截
惨烈、悲壮
光华辅阻击战
脚山辅阻击战
敌机的轰炸扫射、四面八方涌来的敌人……鏖战、抢渡、牺牲
一场场赴汤蹈火的阻击,一次次九死不悔的坚守
突破重重封锁
在船上指挥战斗时腹部受了重伤,仍毅然走下担架组织剩下的百余勇士突围的师长陈树湘
终因伤势过重被捕,敌军急令抬着“红军师长”进城邀功
请记住这一天
29岁的34师师长陈树湘
担架上的他趁敌不备,从腹部伤口抠出自己的肠子,拼尽自己仅存的一点力气将肠子绞断,壮烈牺牲
践行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铮铮誓言
“宁死不当俘虏!”
红一军团二师五团政委易荡平
在作战中腿部受伤。敌人逼近时要求警卫员对他开枪
警卫员不忍心,他夺过枪,将子弹射向自己
他牺牲时,年仅26岁
一个牺牲的红军小战士双手端枪蹲在坑里
至死都保持着射击的姿势
……
萧萧寒风,奔流、刺骨的湘江水
见证了红军将士誓死搏杀的画面
洒在了湘江两岸的土地上

湘江之战,血流成河
数以万计的热血身躯永远留在了湘江水中
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革命史诗
他们是中华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牺牲不朽,仰望英雄
将士们以坚定的信念、钢铁般的纪律和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
深刻诠释了什么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这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历史上血与火、生与死、存与亡的一场重大战役
这是对政治信仰、军事战略和思想意志、生命能量极限的一次重大考验
山川作证,浩气长存
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的牺牲精神
诠释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无论什么都熄灭不了他们对共产主义炽热的信仰
一草一木一忠魂
一山一石一丰碑
这场惨烈的战役成为历史新的起点
为中国革命开启了向死而生的征程……
百年啊!百年梦想
百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匆匆一瞬
可是,中国共产党人
百年探索、追求、奋斗
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腾飞
多少人奋不顾身
抛头颅洒热血
战死沙场
我们秉持以人民为中心,永葆初心、牢记使命,乘风破浪、扬帆起航,
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红船映初心,精神铸丰碑
一百年前,一叶红船从嘉兴南湖驶出,引领中国梦
一百年后,南湖秀水依旧,红色土地换新颜
红船绽放着时代光芒
呈现了一幅劈波斩浪、驶向辉煌的史诗画卷…


王东茂,网名:云天霓虹,男,汉族,广西博白县人,业余时间喜欢文学,曾在《中国水利报》、《书法报·硬笔书法》、《中国钢笔书法》、《广西工人报》、《金田》等报刊、杂志及全国文学网络公众平台发表小说、散文、诗歌、随笔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