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我的四婶叫宿慧/施淑萍

宿慧是我的四婶。母亲对四婶常有赞词:“宿慧这个人,真的是忙,什么钱都要赚。”我们那里的农村妇女自家“产业”多是一池塘的虾、鱼。宿慧还要做好些临时工,比如到村里的花厂,给红塑料花盆上土,或是将长成的花茎编束成一捆,或是装木耳,或是桔子厂包桔子。似乎全天下农村妇女能干的,她都会干。

宿慧做得最好的是养虾。家乡的气候极适合养虾,养得好的收成挺高的,一亩池塘,虾苗放得多,虾大而鲜活无病,逢上市价好,可以赚个一两万,要知道,一批虾长成大概只消一季,一年下来,这会是个可观的收入。但养虾是个技术活,母亲断断续续养了五季,都亏了本,宿慧家的虾格外争气,几乎年年赚得钵盆盈满。

宿慧有一个好儿子,我们家族里的后生大多忠厚老实,乡村人民生成的所见所闻使得他们较不容易沾染上坏的禀性,宿慧的儿子已经毕业,在做土木工程,前途不错,为人体贴、温和,很孝顺,没有听过什么人说他的坏话,是个十成的好人。

我对四婶产生了一点温爱,是从一次平常的对话里孵出的。大概五年前我家的经济变得很困难,我到四婶家去的时候,四婶看着我,眼里是复杂的,我只记得她说了好多少次“淑萍啊,你要好好读书……”我听过很多长辈的寄语,其实有多少真心,有多少感情,有多简单,小孩子是完全能够听得出来的,在四婶的语言系统里,这一定是属于真诚的系列,小孩子感受到的是朴实的期望,它不炙热,不至于灼伤了你,她不冰凉,它有着爱意。

去年暑假,恰逢四婶家的虾正要收成。一来为节省些工钱,二来父亲要我和姐姐体验赚钱的辛苦,我和姐姐一同去帮忙抓虾。我有幸参与了这桩事业。

天还没大亮的时候,父亲就喊我和姐姐起来,可以算得上是穷凶极恶了,他像是怕错过什么似的,我和姐姐多睡一秒他都极难忍,我已经接近肃穆了,肃穆地上了电动车,迷迷糊糊地我还能听见父亲在我耳边大喊“你们不知道,人家抓虾的时间都是固定的吗,你们现在起来人家都到了,昨天怎么不定一下闹钟?”脑袋瓜嗡嗡的。然而当我们临了,买家装虾的大车还没到呢。

在现场你需得学会,耳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如此才能真正融入抓虾的“人事部”。抓虾是从撒药和喂食开始的。然后两个男人穿上黑色塑料的渔夫装,把小塑料桶一个个埋到逮虾的水中去处,待到虾进桶后,和泡沫浮板上的一个男人合力将池子里各处设下的“陷阱”,由水中拖到池子边上的一处台阶,便接力了,专有两个人负责把塑料桶提上岸。岸边有一排排呈圆柱形的铁筐子,每个筐子大概有一个手掌的高度,面大如石磨。两人中又专有一人负责把桶内的虾倒入筐中。岸上两个女人对坐着,一个伸手接一个个筐,一个提到旁边的秤砣上去,一桶能有三到五筐的,再一个人把筐上口的绳子收束、打结。一桶算一次,旁边一个卖家和买家都信得过的,常年都应是看秤的,记好重。那些筐再由一些人提到50米开外的车上,即算一趟。

我和姐姐负责的是提到车上的工作,需得戴上手套,否则,你该受那筐上的网线和铁框折磨了,马马虎虎地,还算胜任。宿慧负责什么呢?她在收束网线、打结,时至今日,我仍觉得那是一个很优美的动作,有着传统曲艺艺人,折扇前指,微微上挑的肌肉记忆的美感,宿慧的动作是极快的,几乎在把线拉起来的同时结就打好了,我是记不住她的打法的。

其他的人,我估计有的是一早上100工钱请来的,但大多是熟悉的面孔,比如我的二婶、三婶、五婶,还有一些叫不上名的姑姑、阿姨。同村的大多有亲戚关系,也不好讨要工钱,倒成了一个默契,你家抓虾的时候我去帮忙,过几天我家抓虾你也来搭把手,只消提前知会一声。逢上一户人家抓虾,很少人手不够用的。再则,人数所需大概在长年的实践中已经摸索出来了。

宿慧在结绳的时候总故意在最后一筐不打结,等记重的人记好了才打上,后来我想了想,大概是不打结的时候筐子里的虾会跳得厉害,可以加点重量,再则,跳出去的几只,只得扔到为下一桶预备好的筐子里,可以算两次。起初就这样一直进行下去。时间过半,买虾的今日破天荒,到池塘边看,他于是不满了。“你怎么这样啊?”穿着豆豆鞋、精神小伙服装的小老板说,“这一只虾一块钱呢,别让它跳出去了。”宿慧忙笑笑说:“好,好!”然而手上的动作并不改动,约莫是长年累月这样做了,成为肌肉记忆,是很难改的,所以俩人又纠缠了好一会儿。买虾的人赚了多少差价我是知道的,父亲就是专门看虾、讲价的人,而母亲养虾有多么辛苦我也是知晓的。

大概两三个小时就完事了,如同战场,兵贵神速,其中桶里的虾要是倒出了筐,手边的筐要是不够了,这些是慌忙的时候,容不得太多差池的,虾它受不了,当然人更受不了。到后来,我竟能看到众人脸上一如我来时的肃穆,能停下来的时候是池塘里的男人停下来了,在等虾进桶,这个时候其实就接近尾声了。

宿慧便不再结绳了,交给多余的人手,她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去看准备好的饭菜,有白胡萝卜汤,一大锅的酸菜饭,一大锅的炒米粉,到最后一桶虾提上来的时候,饭和一次性塑料碗筷就在岸边备着了,一定会觉得很香。

那么,上言加餐饭。

作 者 简 介

施淑萍,笔名“哈肥”。来自福建,最喜欢的作家是汪曾祺先生,一个不想浑噩度日的00后小美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