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势而上 斩获2.5亿元C轮融资 红芯凭借核心技术聚拢资本目光

8月15日,基于自主可控、国际领先浏览器核心技术的红芯宣布完成2.5亿元C轮系列融资。本轮融资主要来源于红芯目标行业市场的战略投资,投资方除上市公司及政府客户外,晨兴资本、达晨创投、IDG资本继续跟进投资。

红芯联合创始人兼COO高婧向融资中国表示:“本轮融资后,战略投资方将与红芯一起携手深入行业,将红芯的业务传递至行业核心业务应用场景中,从而为行业客户提供更高价值的产品与服务。”

据高婧介绍,目前,红芯业务收入已连续2年实现同比近3倍增长,业务已覆盖高端制造、能源、交通基建、金融、政府军工等多行业,红芯浏览器已成为国务院、国资委、中车集团、中远海运、国家电网、比亚迪、海信、中粮可口可乐、深圳能源、金融街等500强政企机构的工作平台标配。

逆势而上  用核心技术聚拢资本目光

2018年上半年,“资本寒冬”通过不同维度的表现,开始变成行业共识。寒冬已至,险象丛生,而红芯凭借独一无二的浏览器核心技术再次冲出重围,获得资本的青睐。

如果说之前核心技术并未引起足够重视,那么中美贸易的爆发则再次暴露出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长期受制于人的现实。“缺芯少魂”使得国内很多产业不得不受制于别国。

硬件如此,软件亦然。浏览器内核作为通向云应用的入口,是软件的“核心”,但中国却并无自主可控的浏览器内核技术,放眼世界上四大主流浏览器内核(微软IE浏览器内核Trident、谷歌Chrome浏览器内核Blink、苹果Safari内核Webkit、火狐浏览器内核Gecko)皆为国外所有。

作为一家专业的技术型公司,红芯高度重视核心技术的研发,坚持技术创新,全力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浏览器核心技术,推出世界第五颗也是唯一一颗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浏览器内核——红芯Redcore。

高婧向融资中国介绍说,“相较于普通浏览器内核,红芯内核是在通用的浏览器内核架构的基础上,结合红芯自主创新的专利技术改造而成的一款国产自主安全可控的新一代安全浏览器内核,并新增六大模块与功能,从用户统一身份、用户行为安全、打造统一工作入口,以及企业数据的加密存储和传输等层面,为企业端安全加码”。

而作为中国第一个兼容“飞腾”国产芯片和“银河麒麟”国产操作系统的浏览器,目前,红芯浏览器已获得麒麟公司的兼容认证。未来,红芯将坚定不移地为客户提供国产、自主可控的产品,保障企业客户的信息安全。红芯创始人兼CEO陈本峰表示:国家正在大力推广国密算法在网络通信领域的应用,红芯安全办公浏览器支持通过国密算法进行通信,可以大幅度提升网络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安全性。

核心技术多场景落地 

打造万物互联+云时代的工作平台

进入万物互联+云时代,浏览器作为企业应用的运行平台,要提供万物互联的工作体验及云时代下的数据安全,基于此,红芯的商业场景在“应用移动化+应用安全”领域得到充分的释放。

自2012年移动化爆发至今,企业对移动化的投入更加坚定,但是投入规模分布更广,逐渐趋于理性,红芯云适配伴随这个时代突飞猛进,并从中脱颖而出,领跑中大型企业移动化领域。红芯,正在凭借自主可控、核心技术及高效安全的特点,重新定义企业移动化3.0时代。

日前,T研究发布《2018年中国中大型企业IT资产创新指数》报告,红芯云适配凭借安全高效的移动化技术,在市场渗透率、移动化产品能力以及配套服务能力等方面各项指数均较为出色,综合排名第一,成为中大型企业移动化领域强有力的挑战者。

据高婧介绍,“未来,红芯云适配将在核心业务系统移动化、无安全不移动及IT资产的保护延伸方面帮助企业更好实现移动化转型”。

伴随着移动化、云化的普及,企业的网络边界被打破,传统围绕固定边界的网络安全已不再适用,红芯基于SDP(软件定义边界)模型推出新一代安全访问解决方案——红芯隐盾,围绕着移动的人和设备,为企业构建新的安全边界。

由国际云安全联盟(CSA)在2013年提出的SDP(Software Defined Perimeter软件定义边界)模型,核心思想是通过软件的方式,在移动+云时代,构建起虚拟的企业边界,达到保护企业数据安全的目的。作为新一代安全解决方案,SDP在连续4年举办的“SDP安全模型破解悬赏大赛”中,无人成功攻破,并先后在2017-2018年,连续两年入选Gartner公布的年度十一项顶级安全技术及十大最应投入安全项目。Gartner预测,到2021年,60%的企业会用SDP方案替代VPN。

“有别于传统安全产品的'防弹衣’式的被动安全防御策略,红芯隐盾颠覆了传统攻防理念,给企业穿上'隐身衣’,能够让企业远离攻防,减少安全隐患,节省安全开支。”高婧告诉融资中国。

入局“兵家必争之地”  做1亿人的安全工作入口

在消费互联网领域,入口为“兵家必争之地”,在企业互联网领域,浏览器作为应用平台,正在成为云时代下企业应用的最大入口,也是网络安全的最后一公里。

当前,中国浏览器的活跃用户数约为3.5亿,其中超过60%是在办公场景使用浏览器,当前,市面上却没有一个浏览器是为企业工作场景设计的,而红芯专注定位企业级浏览器,填补行业空白,要做“1亿人的安全工作入口”。

红芯企业浏览器内核含有全球独创的智能感知渲染引擎及云融合内核扩展引擎,可以灵活扩展浏览器内核能力,融合最新技术场景(如IoT、AI、AR/VR等),通过搭建统一的企业应用平台及工作入口,把握了企业数据的重要出入口,通过“云+端”的方式,实现统一的身份安全验证以及“云-管-端”全程的数据保护,构建以“人”为中心的新一代安全体系,帮助企业打造安全高效的应用服务和大数据生态。

一颗红芯   向着“To B企业里的BAT”奋进

红芯的使命是,“让中国企业都能用上安全的浏览器”。 从成立至今,红芯一直都在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使命。

伴随移动生态、云生态的持续深化,时代变革催生了多种发展机遇,红芯,始终坚持“国产可控、自主创新”技术的研发,并将其落地到移动化与云安全领域,赋能众多中大型企业客户。

2012年,同为香港科技大学校友的陈本峰和高婧共同创办了To B企业红芯,主攻企业级浏览器市场。六年来,IDG资本、晨兴资本、达晨创投等多家知名创投公司共计向这家公司投资了数亿元,而近期的C轮融资中,甚至有军工和政府背景的资本方和公司对接。

红芯联合创始人高婧

六年前,红芯创立之初,曾有投资人对高婧表示,“在中国创业,来钱最快的是帮用户消耗时间的,而不是节省时间”。

在当时,许多投资人建议红芯做游戏,认为在中国做企业级服务是费力不讨好。然而,对技术的执着让两个创始人选择了最艰难的路,也让他们的团队比游戏创业者慢跑了将近六年。

从创业至今,企业服务市场风云变幻,从2013年风投闭着眼睛找项目,再到之后两年的资金荒,To B创业公司一个个倒下。

2018年,转机出现了。To B企业的投资人又开始忙碌起来,但是,呈现出来新的特质,那就是目的性更加目确,红芯也迎来了最好的发展良机。

从整体环境来看,企业级服务市场的发展条件已经成熟,互联网的更新速度和自有搭建、维护成本的增加,造成了大企业用户需求的增加,以及对创新技术的接纳;从宏观上看,无论是政策、经济、还是技术,都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这些对于创业者而言是一个好消息。

上半年,高婧发现了一个让她开心的改变,行业的各种大小会议中,走到他们展台的CIO(首席信息官)越来越多,而在前几年,往往是她和团队主动出击。

自今年年初以来就开始的中美贸易磨擦,将跨国公司如中兴、华为等推上了风口浪尖,也让国民对于专利、自主可控等概念更加关注。红芯做的是面向企业级客户的浏览器,浏览器中最关键的技术是内核,如果内核技术不是自己的,企业的安全就很难有保障。“中兴做的是硬件芯片,红芯做的是浏览器内核,它其实就是软件芯片。”高婧向融资中国解释道。

阿里云、京东云、华为云、微软云,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现在很多大公司都建立在公有云之上,而上云之后,就相当于把原来公司内网中的围墙拆掉了。移动办公的发展,又让员工的很多操作在浏览器中进行,如果内核技术不是我们自己的,就给小偷大开了方便之门。

据悉,目前全球知名的四大内核技术有:Trident(也称IE内核)、Webkit、Blink、Gecko,没有一个来自中国。操作系统的内核有一千多万行代码,而浏览器内核大约也有一千多万行代码,复杂程度可想而知。五年多来,红芯的团队已经攻克了这个难关。

目前,国内的To B市场确实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以美国为例,目前美国风投在这一领域的投资比例为40%,而国内只有5%,这就说明国内市场还有很多空白存在。

在艾瑞咨询发布的报告中,对比了中美的企业级服务市场规模,美国To B 市场上仅三家巨头公司就具有超过 5000 亿美元的市场,而2016年中国所有To B公司的市场规模总和只有 520 亿美元,约等于美国这三家的1/10。

然而现实的困难一直都在。长期以来中国的To B市场一直是低毛利运转,产品同质化严重,缺少个性化,又很难打通全球产业链,必须有资本的支持,才能取得长久发展。

在业内流行这样一个理论,创业公司一定要明确自己的核心壁垒是什么,以及该核心壁垒能否让企业在三五年后仍能持续发展。

红芯属于技术优势壁垒型创业公司。“有自主创新的技术,就避开了行业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也给自己争取了卡位的时间”,高婧说。

除了技术创新,资本对这一领域的态度也在发生改变。其实,从2015年的喧嚣过后,沉寂两年的To B创业公司已经再次引起了风投的关注。

2018年企业应用领域的公司迎来了黄金增长期。很多老牌的企业应用今年的收入都在两三亿元左右,企业应用加速发展的状态非常明显。很多企业上云后,盗版应用没了空间;而随着经济发展,市场竞争加剧,传统企业也迫切希望进行系统化改造;另外,人力成本的增加,也促使企业不得不考虑自动化。

2013年之前,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远快于企业级服务的发展,所有做企业软件的公司加起来都不如做互联网公司产生的利润多。但是这一情况,从2013年左右开始发生变化。过去几十年,中国的互联网市场由于具备庞大的网民用户基数,获得了快速发展。而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国内的消费互联网市场也获得了巨大的增长,并涌现出了很多面向C端用户的互联网平台,BAT是最典型的代表。不过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深入,不论是消费者的需求,还是企业的产业结构,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多方面的因素促使着消费互联网正在全面转向产业互联网。

据高婧介绍,虽然市场很热,但是在今年与投资人的接触过程中,却明显感到了不同。“2015年时,很多VC对To B创业公司的投资,就是美国有的,中国复制过来我就投,今天大家越来越冷静了。”

2018年的企业级市场,已经进入了加快扩张阶段,投资人更加关注的是垂直领域的企业级公司。这个市场是存在机会的,因为截至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垂直领域的企业级独角兽。如果有哪一家企业在某一个细分垂直领域做的出色,通过业务延伸或兼并,就一定有机会成为企业级服务市场的BAT。

现在,投资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企业服务市场,未来的竞争必然非常激烈,优胜劣汰是常态。To B创业公司想要快速卡位市场,必须得有过硬的产品。做To B市场,企业的需求相对明确,只有好的产品才能吸引用户,企业必须在产品创新上持续发力。

高婧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To C创业像冲浪,赶上的公司三年就能上去了,但是可能有90%的概率是被拍下来的,To C大家期待的是10倍的增长;To B像爬山,不像冲浪刺激,比如红芯每年3到4倍的增长区间,我们就觉得很不错了。ToB虽然爬坡慢,却会在过程中不断积累核心竞争力。”

……

2018年,对红芯来说是浓墨重彩的一年。

2018年上半年,红芯的营业额实现同比近5倍的增长。原“云适配”品牌正式更名为“红芯”,浏览器核心技术得到政府支持及企业市场认可,红芯云适配业务成为企业移动化领域领跑者、红芯隐盾业务进军网络安全新蓝海。

高婧表示,自己和团队可以赶上技术变革的时代,并亲身参与到技术变革中,非常幸运。未来,红芯的目标是“让每个中国人,每天工作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红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