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人工智能:从“玩具”变成“上司”

本文选自《“AI失业”时代生存指南》

作者:铃木贵博

编者按
抱朴财经获广东人民出版社授权,选摘该社的《“AI失业”时代生存指南》一书,愿与读者共享品读城市经济发展的乐趣。本文有删减,需阅读更多内容,还请诸君自行在下方扫码购买,以支持知识分子的脑力劳动。抱朴财经替作者、编者表示感谢,如今做出版不易,出好书不易。

强化装备的效果起初可以让人感觉比以往轻松,但到后面就会有真正可怕的来临:职场里依靠强化装备后,工作的确可以变得轻松起来。但总有一天,工作的总人数也必将减少。同样的岗位,薪资也会遭到削减。
“ 太方便啦!”你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职场里的工作生产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但这仅仅是我们最早留意到的初期表现而已。

人工智能秘书的进化

在“AI失业”真正开始之前,人工智能暂时还不会夺去人类的工作岗位,而只会作为使人类工作更加便捷的一种辅助工具,也就是说,会被当作是人类的朋友。
装着功能强大的人工智能、会说话的智能手机,将是你最好的工作伙伴。人工智能会对一天的日程表和要做的事情做出整体分析,在你开口询问之前,就把如何处理才能顺利完成工作的流程告诉你,比如,“现在您最好跟某某和某某客户先联系一下”或是“山手线1停运,您需要早十分钟离开办公室,然后绕行”等。
在英语圈里,“人工智能秘书”已经是件商品了。实际上,我有一位在外企工作的朋友好几年前就已开始使用人工智能秘书了。当时,即两三年前,他所使用的人工智能秘书还处于“头脑”比较僵化的阶段。
譬如,我们要让人工智能秘书来帮忙安排日程,想让它设定下周某天中午要与客户一起共进午餐时,就必须做出相当细致具体的指令,才能使工作顺利完成。优先顺序是什么,中午这一时间段究竟指的是几点到几点,地点定在哪里, 以上内容必须全部设定为数字式,它才能启动。
秘书是真人的话,基本上都可以按照大概的指令行动,但使用这种低水准的人工智能秘书却极其麻烦。真人秘书通常都懂得首先要帮对方把日程留出来,然后跟老板具体讨论过细节之后再行动。人工智能秘书则完全不同,首先你要把所有的信息都输入进去,它是个极其麻烦的工具。换言之,它还是件“玩具”。
不过,由于朋友的工作就是要将这种人工智能引入社会,他还是坚持从基础阶段开始对它慢慢培养。而有趣的是,这台人工智能秘书竟然真的渐渐成长起来了。在这两三年间,在不断升级人工智能版本的同时,它也掌握了老板的工作模式。
最近,还发生了这样一件趣事:暑假,这位朋友到度假胜地去度假期间,还必须参加一场多人参与的电话会议。人工智能秘书事先已跟世界各地的与会者沟通,并将电话会议的日程和议题正常通知给了对方。
可是,朋友自己却把会议的事情丢在了脑后。也因为有时差的原因,他把时间完全记错了,开会当时,他正在沙滩上享受。紧接着,等他回到酒店房间时,收到了一大堆邮件。内容全
都是各地客户发来要求他“参加电话会议”的,之后就是“我们等了一段时间后,最终还是取消了电话会议”等。
有趣的是,人工智能秘书在多次尝试与他联系未果之后,似乎发现了他把电话会议忘掉了这一事实。联系不上他本人,他又没有任何登录电话会议的记录,因此,人工智能秘书意识到他是忘记了会议,开始出面收拾残局。
也就是说,它首先向各个相关方发出了道歉的邮件,并调整了电话会议的日程。等他回到房间里发现这一切的时候,新的会议日程都已设定完成了。
这就是人工智能从与玩具相仿的阶段,经过几年时间一步步进化起来的实例。
那么,您知道今后将发生什么了吗?
总有一天,从便捷性上讲,人工智能超过人类的一刻终将来临。并且,还有更进一步的未来。眼下,人工智能秘书从上下级关系来说,还属于人类的下属。可是,如果秘书继续坚持学习、产品进一步升级版本的话,上下级关系说不定会颠倒过来。
在方便好用的人工智能秘书投入使用之后,接下来,或许就是人工智能“上司”的问世了吧。

“摩登时代”再次来临

IT作为强化装备辅助各种一线岗位时,在各个岗位上产生了怎样的副作用?
如今,在工作岗位上,生产力得到了快速的提高。而同时技术革命也在逐步“隐形化”。各个部门的生产力确实提高了,但究竟是什么、以怎样的方式提高了生产力?那些脱离了一线的上级领导们,对其原因、要素等细节部分就不甚清楚了。
当前,全社会都在呼吁改革工作方式。而作为存在已久的问题,公司内部的领导层越来越不了解员工们的工作方式了。因此,只要不发生丑闻或是不幸的劳动灾害等,领导层就不会主动了解一线的劳动环境有多么艰苦。
事实上,白领的一线岗位眼下正如宽银幕电影时代的名片《摩登时代》里描绘出的世界:传送带式的生产线一旦运转起来,毫不会顾及人的速度。而在现代的摩登时代里,整个白领职场都在以这样的速度运转着。
现代的强化装备,即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IT机器, 由于岗位内容已细化,每项内容使用一点零碎时间即可完成,劳动者们始终在分秒必争,毫不浪费地工作着。回复邮件、传阅资料、预订会议室等,员工们都是以30秒钟为单位,完成一个又一个工作任务的。
穿上了强化装备的白领们通过无休止的工作,使得工作岗位的生产力不断提高。
但生产力得到如此的提高,也终将带来“价格”与“成本” 之间的失衡。为服务项目定价的人们,已无法准确定出与时刻都在变化的生产力相应的价格了。
也因此, 总部的营销企划部门只能通过概算来确定价格:“这项服务,别的公司大概是这样的价格”“不定这样的价格,客户就不会购买”“按这个价格, 大概可以把成本缩减到某种程度”,营销企划部门都是以这样一些五花八门的依据来确定价格的。
最终结果是,产品虽然可以卖出,却不足以盈利。工作虽然忙碌,业务也在不断增加,但既然没有利润,薪资也就不可能上涨。
假如在工厂里,可以通过对原料费用进行估算,对人工费用、机器运转进行成本核算,来对产品做出合适的定价。可在IT 客户端或服务行业里,本就无法定出准确的价格。成本积累方式这一概念原本就不适用于IT领域。劳动者通常被置之不理,纯粹以商品的畅销度决定价格和利润。
由于岗位一线的生产力不断提高,将会出现越来越多“跟不上的人”——无法适应新的技术、固守传统做法的老员工,以及因心理层面无法适应导致健康问题的年轻员工。现阶段的强化装备,还没有考虑到每个人作为个体的适应能力。
这样看我们就可以明白,“使用智能手机之类的便捷工具, 就可以让工作轻松起来”这一平常让我们感恩的变化,将会是多么具有讽刺意味的现实。假如只有自己才能便捷快速地工作,那该多好。然而现实是,周围的大部分人都武装着强化装备,一天天与自己同步提高着工作的生产力。至于落后者的情况,究竟会变得更轻松还是更糟糕,也很难说。就这样,我们在可怕的强化装备的武装下,日益加速着运转。
尽管从微观上看,强化装备造成了“工作虽在增加,薪资却不见上涨”的现象,但实际从宏观上,它也关系到了非正式员工不断增加的问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