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福如丨王焕森

王焕森

作者:周福如

王老,原江苏南通县建工局党委书记,有幸相见,相聊甚欢。

1960年至1964年,王老在南通县县中当高中物理教师,任校团委书记,离校后,先后在几个不同的乡镇当一把手,滚爬摸打后,至南通县建工局。几十年的官场考验,王老炼得一身正气。

到建工局,碰到29岁的耿裕华,耿任技术科科长,老王发现是个业务尖子,把他派到西藏工地。耿尽展其才,大捧鲁班金奖,当选全国建设系统劳动模范。

王老平时少酒,遇到我这个从未见面的老乡,和夫人陆中杰老师同时举杯和我相碰,慷慨激昂,倾诉衷肠。

王老说,有交情往来的知己朋友送来礼物,我以礼物回赠,可无交的来送礼,收礼这个口子万万开不得。他说,大家都知道,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可就是有人铤而走险,以身试法,从两瓶酒两条烟开始,滑向深渊。

王老算了一笔帐,自律不出事,退休享受其乐,有的图一时小利,拿不到退休金了,不算政治帐,不算经济帐,不算人生帐,害己,害子,害孙,害家庭。

知道王老油盐不进的脾气,不法老板也不自讨没趣了。良性循环,王老拒腐轻松多了,工作进展快了。

王老说,在南通观音山任职期间,南通县或南通市有关领导来指导,我都安排到大食堂简餐。有关业务部门的干部来,我对口安排到有关厂里去,让其对口指导,对口帮扶,对口落实,到厂里工人食堂对口简餐。不排场,不浪费。在平行乡镇公用经费开支中,观音山是最低的。

王老买一件大衣,观音山制衣厂有的是,为避嫌,王老去金沙县城去买。王老说,如在观音山买,就会有各种给书记打折的说法了。

好坏自在人心,人在做,天在看。这个天,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王老几十年如一日,为政,为人,为事,口碑不错。

****

40年后重逢乐

受大学姐之邀,去南通石港作客,到大姐处不久,王焕森陆中杰夫妇也到了。我和大姐与陆中杰老师40多年没见了,喜出望外。

焕森86岁。中杰82岁,小学退休教师。

我和陆老师40年前在南通县利民小学同事过,那时的陆老师比现在胖多了,课堂内外总是笑。她如花的笑脸很自然,很亲切,很和美。同事喜欢她,学生更喜欢他。

陆老师教学很有一套,笑里藏“刀”,满满的爱在微笑中,满满的爱在“刀口”上,此“刀”即严,平时笑归笑,对学生要求很严格,我的老同事刘老师是她班上受益者之一,小刘是家中独苗,掌上珠,凭家中政治和经济优势,常活泼过当,陆老师毫不客气,总是及时严防,及时严教,及时矫正。小刘进步很快,为考师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陆老师班上出现了一大批能人,打牢基础奔四方,成为改革开放的中坚。我们交流中,陆老师总是笑呵呵的。

焕森感慨地说,他工作的过硬,是和贤内助全力支持分不开的。

40多年未见,东道主大姐更是欣喜若狂,热情招待,倾诉心声,时而动情泪奔。

是啊!40年积聚的情感一下子爆发,热泪滚滚,情不自禁!

我的小学语文老师,86岁的张武荣到场助兴,他讲17岁开始从教的经历,特别是为公社蒋书记写报告,收集整理各方面材料,整整忙了一夜,那劲头记忆犹新。

席后,国家级书法大师,失去双手的王剑华,尽情嘴衔笔端,挥毫传正能,全场赞不绝口。

文/周福如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周福如,江苏南通退休教师。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