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伟:农家“罐罐茶”(诵读/罗 兰)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海内外作者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文坛园地,奉献给所有高尚灵魂。
从城市走到乡下,
开阔了视野,
见识了农家“罐罐茶”。
煮茶的细微末节,
全是真诚的表达。
一只曲曲罐,
拳头那么大。
一盆木炭火,
火焰窜窜开着花。

一壶山泉水,
晶莹莹的旋出笑靥。
一根红竹筷,
搅拌着喷香的“陕青茶”。
炭火烤红了罐,
泉水冲下去冒出白雾云霞。
吱吱喳喳唱着山曲,
筷子搅出跳跃的茶花。
煮茶者说着深意的话,
罐罐里熬的岁月,
煮的是日子里的酸甜苦辣。
罐罐里沸腾着心事,
企望梦想成真,
脱贫致富,小康人家!
诗后琐言

茶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民谚云:“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饮茶既是物质的需要,也是一种精神的享受,更是一门高雅的学问,茶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常听一些文化人说,乡村老百姓喝茶只知咕噜咕噜的狂饮,根本不知饮茶的高雅情趣。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大错而特错。
乡村有乡村的茶道,乡村有乡村的饮茶规矩,农人视茶为神物。“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敬客以茶,成为一种高尚的传统礼节。

亲友来了,笑脸相迎。火炕上铺垫红毡,炕桌擦的明光闪亮,摆上果点及油炸食品。等客人脱鞋上炕,盘腿坐稳,就赶忙生炭火,烧水煮茶,洗茶罐,涮茶杯,道道程序,一点都不马虎。充分展示出“罐罐茶”的独特风彩和主人待客的热诚。煮好第一罐茶,先祭奠祖先;第二罐清出来,双手递给宾客。茶的苦味甘香飘散开来,满屋温馨和谐。客人送茶入口,啧啧赞美主人茶艺的高超:“煮出真味来了,色香味天下第一啊!”主人谦虚一番之后,便打开话匣子,海阔天空摆起龙门阵。谈民风民情的变化,谈村庄里的好人好事;说自家的农事安排,展望乡村美好的发展前程。客主坦诚相对毫虚情假意。在乡村品尝“罐罐茶”真让人感觉心旷神怡,感概良多。此情此景“只应乡村有,城市那得几回闻!”
现在乡村农家乐,不但有地方美食,又增添了“罐罐茶屋”,为煮茶能手提供了展示技艺的舞台。朋友们到乡村去吧,去亲自体验一下饮“罐罐茶”的乐趣,岂不美哉!(注:作于2018年10月8日;插图照片由作者提供。)
诵读简介

罗兰,语言艺术教育及研究人,大型活动策划人。获语言类“国际优秀导师”奖。
作者简介

张士伟,1939年生于甘肃陇南。60年代加入中国作协为会员,曾以鲁婴、峙巍、欣秋等笔名发表小说、散文、戏曲电影剧本,偶写文学评论。中年后专门从事文学艺术理论研究。现已退休在北京养老。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赐稿邮箱:jstjtx@163.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温馨微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