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志的高性能爷爷

Mark II/Mark X玩完了……为了纪念它们……在我这里,得来点不一样的。

1964年,为了应对强势的410系Datsun Bluebird,丰田正式推出了第三代Corona。当时紧随着日本名神高速的正式启用,丰田在发售前就以“10万公里连续行驶公开测试”为宣传点,为Corona取得了极高的人气,意料之内的,上市后Corona用了3个月时间,在销量上反超Bluebird,并在之后取得了连续33个月的销量冠军,在这场日后被车迷称为“BC战争”的对决中,丰田取得了漂亮的胜利。

为了挽回劣势,日产之后推出了强化性能表现的Datsun Bulebird SS以及SSS,丰田自然也要追着他们鞭尸啦。于是在1965年,搭载4R型1.6L机器的1600S版Corona正式登场。

考虑到当时日本的情况,要想Corona战胜对手,除了要有高明的营销手段以外,自然也需要把车子带到那会儿极为流行的本土赛事,并拿出优秀的表现。所以到1966年,丰田基于Corona的双门Hardtop车型,打造出了RTX赛车,并在同年的日本Grand Prix中,战胜Bluebird SSS以及五十铃Bellett GT这些强劲对手,甚至面对已经初步打响名堂的Skyline GT,RTX依然能将其打趴,为丰田挽回了一些被Skyline夺取的颜面(参考一些资料,实际上RTX开发之初并没有将同级别的1.6L对手放在眼内,而是将注意力放在更高级的Skyline当中),也算是用比较激进的方式证明了Corona车系本身强大的平衡性以及空气动力性能。

1967年,乘着这股无人能及的气势,丰田推出了RTX的量产版本1600GT,尽管车迷喜欢叫它コロG(Corona GT的简称),但官方却将Corona之名拿掉,直接将它命名为1600GT——这里面也是有原因的,同年丰田2000GT正式登场,所以,沾一下大哥的风光也是必须的嘛。

但1600GT远不止名字与那台丰田的惊世跑车有关,丰田为这款车型匹配的5MT(另有4MT车型)源自于2000GT,前排两个座椅也流用自大哥,那个方向盘……虽然是塑料制的,但起码造型也和2000GT一样。

至于整个造型,虽然大致看起来跟双门Harttop的Corona一样,但其翼子板的弧度更夸张,另外前翼子板增加了两个散热口,对了,车身标识也采用了与2000GT风格统一的倒三角形七宝烧样式。而那些看不到的地方,丰田也下了功夫,譬如对车身做了一系列补强,并升级了悬架以及制动系统。

另一个非常具有亮点的地方,则是1600GT使用的发动机(作者注:此前的RTX是否采用同款机器,还是还是说基于原本的4R强化至150ps,暂未查到确切资料),跟2000GT一样,他们把这个重任交给了雅马哈,不嫌事大的他们仅保留了原本4R机器的缸体,并将其DOHC化,最终这副9R型,相比4R输出增加至110ps。

要证明它的潜力,丰田自然还是会把它拉到赛场上,1969年的JAF Grand Prix,经过改良的1600GT首次现身,并对上了首次参战的Skyline 2000GT-R。在各方面,1600GT明显弱于更新更暴力的后者,但凭借着更出色的机械设定以及更丰富的比赛经验,1600GT在排位赛,以及正赛初期依然有着相当的优势稳占首位,但到了中后期,随着GT-R的发力,丰田认为1600GT只要能守着第二/三位就谢天谢地了——没错,在丰田自己都要放弃的时候,他们的车手,驾驶着1600GT高桥晴邦却抗住了压力,以第一位冲线。

然而,事情却向戏剧性的方向发展。赛后日产方联同赛道相关工作人员向赛会抗议,指出高桥存在非法阻挡行车线的行为,最终赛会判定日产胜诉,而1600GT也因为+1圈,成绩下降至第三位。

尽管这件事存在一定的争议,但也导致1600GT在人们心中有了不太好的印象,丰田也在之后不再以赛车版的1600GT参加比赛,至于量产版本,也在同年9月,以仅仅2222台的产量,结束了其短暂的一生。

让人欣慰的是,丰田并没有就此断了这一特殊车款的血脉。在1600GT停产的同月,丰田在初代Mark II Hardtop的基础上,推出了作为1600GT后继车款的高性能型号GSS,其搭载DOHC型的1.9L 10R机器输出为140ps,可将其推到200km/h的极速。毫不夸张地说,1600GT称得上是Mark II/Mark X车系(高性能版本)的老祖宗了。


丰田1600GT型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