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君然播讲)脾虚,百病之根!一张补脾的方子,巧治齿痛齿发凉

     (以下文字,曾经在昨天推送过。作为以上音频的文字内容,贴在这里,供您对照收听。)

现在,我就给你说一张,在我笔记本上珍藏多年的小医案。它特别典型,很有意思。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年34岁,姓杨。

  大概在两个月之前啊,她忽然就觉得自己牙疼。

  牙疼了,肯定是上火了,于是她到药店去,在店员和药师的指导下,购买了一些清热、解毒、去火的药。具体名字我就不提了。

  

  结果,吃下去,药到病除,效果可好了。

  但是从那不久,这个人就发现,自己的牙好像不对劲儿,出现了从前没出现过的问题,这就是牙齿总发凉,冷飕飕的,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一张嘴,就好像有冷风直接吹到牙齿上,又冷又疼。

  至于说喝点凉的,吃点凉的,那更别提了,完全不敢。

  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又疼上了?患者翻箱倒柜,把两个月前吃的牙疼药,拿出来吃了。

  结果,吃完以后,症状有增无减!

  这一次,患者没办法了,只好去看中医。

  刻诊,见牙齿发凉、发冷,不敢见风,浑身乏力,时常腹胀,舌淡红,苔薄白,脉象缓弱。

  这时候,医家就说了一句话:“你以后再犯病,那些清热去火的药就不要吃了。你这一次,就是寒药伤脾,卫气不足”。

  患者听不懂啊,但是也连连点头。

  接着,就看医师开方子。但见——

  黄芪30克,防风、白术各10克,桂枝、白芍各12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开了3剂。

  结果,患者回去应用。三剂以后,牙齿发凉、畏风、疼痛的现象完全消失了。见效之快,令她惊讶。

  再后来,医家建议她,服用可以补中益气的中成药善后,以资巩固。

  故事,我讲完了。现在,我给你聊聊这背后的道理。

  你看本文的题目:脾虚,百病之根!我经常强调脾和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这一次,我又把问题归结到脾上来,也是合乎道理的。

  一句话,此人的问题,在于寒药伤脾,营卫乏源,卫外不足。

  啥意思?你看此人来就诊的时候,所呈现出的状态:脉缓弱,腹胀、苔薄白、浑身乏力。这不是脾虚气弱的表现啊?此人之前用了那么多清热去火解毒的药,这些都是伤脾的。现在这个状态,不足为奇。

  好了,接下来一个关键问题出现了——脾虚,则营卫化源不足。我们的营阴和卫气,都源于脾胃啊。营阴,相当于血液。卫气,则是人体中诸多气的一种,可以卫外防病,可以温煦身体,可以调节肌肤汗孔的开阖。

  现在,患者脾虚,营卫二气的化源不足,没有了生成的源头。于是,人就缺少卫气。卫气不足,它就无法很好地履行卫外和温煦机体的职责。就上文女患者而言,体现出来,就是牙齿反复感觉到冷、凉、疼痛。

  所以说,这个女患者的根本问题,在于脾虚啊。尽管说,脾虚和齿冷齿痛之间的关系,理解起来不容易,但是说到底,确实是脾虚所致。

  既然如此,那就从健脾益气,增进卫气入手,进行调治。现在,你看看医案里的配伍——

  黄芪30克,防风、白术各10克,桂枝、白芍各12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6克。

  这里头,其实是玉屏风散和桂枝汤的合方。玉屏风散,由黄芪、防风、白术来组成。其空中,黄芪健脾益气,卫外固表。白术健脾,增进卫气之源,防风祛表邪,减少外邪对人体的袭扰。桂枝汤,则是由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其中,桂枝来散寒解表,充实卫气。白芍养营阴,使得卫气得到固摄,调和营卫。炙甘草、生姜、大枣则健养脾胃,增进气血生化之源。

  可以说,两个古方子配合在一起,基本上都具备内能健脾益气,外能充实卫气、驱散表邪的功效。玉屏风散偏于治本,桂枝汤偏于治标,一内一外,有机结合,很合法度。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读者朋友借鉴、参考吧。

  我不知道你能受多少启发。但至少从我自己来说,从中学到不少。现在,我一碰上所谓齿冷、牙齿不敢见凉见风的人,第一时间想到,是不是脾胃虚弱、营卫失和所致。事实证明,这样的思路,很多时候可以派上用场。当然,这一点也不绝对,需要因人而异、辨证施治。牙齿接受不了冷刺激,一定是脾虚所致,这么说是不对的。

  总而言之,您记住吧——脾虚,确实是百病之根啊。脾,对于一身气血的生成、运行有决定性的作用。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脾虚的人,指不定出啥病!要不怎么古人讲,怪病治脾呢。遇上没处下手的病情,就去从治脾入手。这个经验,体现的是中医的智慧,而不是投机取巧啊。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