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许之地
上帝曾经向他的子民承诺过一个地方,那里没有战争,没有饥饿,乐手尽情拉奏,欢快的乐符从音箱里面流泻出来。在桥上,在路边,在河里皮筏中,到处是人,他们四处流动,犹如熟睡的城市不紧不慢的呼吸声。
捷克的首都布拉格,德语里面叫Prag,捷克语应该是Praha,后面的这五个字母就写在布拉格市中心的火车站大门的牌子上面。但布拉格位于柏林和维也纳之间,可以想见它受德语文化影响之深。漫步在纪念品商店,可以看见莫扎特的画像还有克林姆特金光闪闪的''吻''。我甚至一度怀疑,莫扎特即使没有出生在布拉格,也与这座城市有着不解之缘。而实际上,这两个人一个是维也纳著名的作曲家,一个是维也纳著名的画家。如今的柏林也许是一个艺术文化的胜地,但是历史上的柏林却是从一个工业中心开始逐渐赢得欧洲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的。所以依我个人之见,布拉格难免不羡慕这两个邻居,想学习,更是想超越。
但是这个过程是及其困难,甚至是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这种艰难可以从布拉格一个世界著名的文学家卡夫卡身上可见一斑。卡夫卡出身于一个犹太家庭,但是他选择用德语创作,他并不喜欢自己犹太人的身份。他曾经委托好友在他死后,把他的作品销毁,因为他自己并不觉得有发表的意义。翻开这座老城的历史,你会发现它曾经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观察这里的建筑,从哥特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再到新古典主义,都在这里留下了痕迹。流经布拉格的河叫做Moldau,伏尔塔河,横跨伏尔塔河的桥肉眼可见的有六座,其中最有名的叫做查理大桥,桥旁入老城的一端建有哥特式的塔楼,尖耸的顶部仿佛要刺破天幕,桥上两边有30组巴洛克式雕塑,皆取材于圣经故事。这座桥从建造至今,饱经战火,如今又被重建,斑驳的石头似乎也诉说着布拉格的历史,那些辉煌背后的付出,以及辉煌之后的曲折。
捷克虽然是欧盟国家,但是他坚持使用自己的货币,捷克克朗。在布拉格做一次公交大概40克朗,两欧不到,而在柏林可能需要2.8欧元。从一个汉堡的价格,可以看出布拉格的物价总体和德国相比,还是便宜的。至于加入欧元肯定会对本国的物价和市场产生影响,具体好坏是一个很难说的事情。这里的人均收入不如西欧的国家却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布拉格人对于生活的热情。今夜的市民音乐厅,有乐团带来了维瓦尔第著名的四季,春夏秋冬彷佛一个轮回。捷克作曲家,斯美塔纳以伏尔塔河为对象,创作了音乐诗组My Country,其中有一节就叫做他the Moldau,伏尔塔河。走在古老的查理大桥上,可以看见四个青年组成了一个乐队,两个小提琴手,一个吉他手,剩下一个扶着大提琴,背后伏尔塔河的水静静的流淌。不远处,两个鼓手瞧着自制的乐器,看起来像是几个倒扣的大炒锅,兜售着自己的CD,往来的皆是纳凉的游客市民。
不远处的城堡,河岸旁星星点点的灯光,晚风拂过的雕塑,均融入了心中慢慢浮现变得清晰的节奏中。天上的星星看着这凡间,眼睛一眨一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