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老照片】-1万-3331- 历史深处的秘密:二战时纳粹德国为何没能率先造出原子弹

早在1939年纳粹德国就以海森堡作为核心,打造了著名的【铀俱乐部】,在整个俱乐部中可谓是群星荟萃,汇集了当时欧洲最顶尖的100多位科学家,开始大刀阔斧搞原子弹工程,那么为何这支超强科学天团最终没有能够完成原子弹的研制呢?历史深处的秘密到底是否是像海森堡所说的那般,由于出于道德没有同他的祖国德意志合作?进而使德国没有能够率先造出原子弹?

1945年7月26日,美国通过“波茨坦公告”劝说日本无条件投降,当时美国军方已经通过了原子弹使用计划。而日本方面对此保持怀疑,因为原子弹德国研究过,日本也研究过,得出的结论是,要造原子弹比登天还难,所以美国方面有意无意透露自己已经拥有了原子弹,日本内心是表示怀疑的。

于是在1945年8月6日,美军在日本本土广岛市投入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用于战争的原子弹,广岛遭遇致命打击,整个市区几乎被夷为平地,瞬间杀伤了日本超过十万人!

广岛被核爆意味着美国方面拥有了这种范围广且杀伤性高的尖端武器,世界上任何国家都认为,当这颗原子弹投下去之后,日本已经没有了反抗的余地,应该会立马进行投降。

但日本此后的表现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日本不止没有宣布立即无条件投降,反而继续煽动日本人民的情绪,号召国民进行将一亿玉碎进行到底!

日本的表现无疑是在向美国宣示着一句话:我赌你只有一颗原子弹!

但显然,日本的这场赌博和之前历史上的任何一次豪赌一样,他们赌输了。

在1945年8月9日,美军再一次向日本本土长崎投下了人类历史上用于战争的第二颗原子弹,而在这颗原子弹将长崎市夷为平地之后,日本再也不敢赌美国有没有第三颗原子弹了。日本立马宣布无条件投降,进而二战彻底结束!

当二战结束之后,喜欢历史的人不由回望一个事件,当初德国是最先发起原子弹计划的国家,并且拥有超级豪华的科学团队,但最终德国为什么没有造出原子弹呢?

1939年对于德国而言是历史性的一年,这一年德国挥师百万东进,只为了踏平波兰。此后波兰在苏德夹击下灭亡,英法随即对德宣战,二战欧洲战争正式爆发!

也就是在这一年,德国启动了原子弹研制工程,德国以海森堡为首,拉拢了100多位顶尖的科学家组成了著名的“铀俱乐部”!

这个科学家团队非常豪华,不止聚集着德国本土著名的科学家,此后还随着德国不断征服欧洲大陆上的其他国家,而控制了这些被征服国家的科学家,为这个科学家团队不断补充着人才!

这个科学家团队的建立,使得德国拥有了成功的基础,而老早征服了捷克斯洛伐克后,研制原子弹的原料铀矿更是被德国控制在手中,并且这个铀矿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铀矿。

再加上,此时的德国随着西线作战取得了越来越大的胜利,德国的国力处于巅峰状态,这个原子弹工程根本不缺经费和支持。

可最终,在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德国却始终没有完成原子弹的研制,这是为什么呢?

二战结束后,被关押在英国的海森堡此后在公开的场合中回应:

当年所有科学家被召集在一起时,大家都有一个共识,一旦这件毁天灭地的武器被研制出来之后,将会在后世的历史中留下道德的问题,但一方面出于对祖国的热爱,使得他们内心受到了很大的折磨,可最终,我们选择了消极怠工,刻意向德国军方隐瞒原子弹研究的进程,这样既保全了自己,也不会成为助纣为虐的人。

海森堡这段话的意思非常明显,我们不是造不出原子弹,要知道,当时德国科学界的天才们都被放在一起工作,造原子弹其实也就是分分钟的事情,但是因为怕良心受到谴责,从而故意不帮纳粹德国。

那么问题来了,此时被英国监禁的海森堡,他所说的话到底是不是实情呢?

历史界通常对于海森堡这位31岁就获得了诺贝尔奖的天才充满了可怜,认为他只是受到了当时纳粹德国军方的胁迫,进而不得不为纳粹军方工作,但好在海森堡本身是个有良知的人,从而变相阻止了纳粹德国的原子弹项目,认为海森堡不止没有罪,反而应该在历史上记一笔大功!

比如德国的史学家罗伯特.容克就在这段历史中对海森堡作出了这样的评价:

海森堡是个有着良知和正义感的科学家,他的一生只是在为科学的进步而服务,关于他所经历的那段历史,是他无从选择的,但他最终证明了自己,他不应该为纳粹德国的罪责负责!

无独有偶,著名的历史学家马克.沃克也曾经在研究“铀俱乐部”的文章中如此写到:

纳粹德国的物理学家们清楚的了解如何制造核武器,当然也清楚核武器的威力和作用,而研制核武器之所以失败,一是因为这些科学家中有保持良知的存在,二是因为经济原因。

马克.沃克的这段话意思非常明显,他也认为当时纳粹德国的科学家团队对于如何制造原子弹再清楚不过了,最终没有成功是因为有良知的科学家们在拖延时间,而后因为研究时间过于漫长,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后,把纳粹德国拖到了二战末,最终使经济不富裕的纳粹德国再没有经费支持这个计划!

这位著名的史学家马克.沃克的说法,几乎成为了史学界主流的说法,在大多数时候没有遭遇另外的史学家们的质疑。

但是当史学界找不到历史证据质疑的时候,科学界却有人站了出来,直接指出马克.沃克的说法并不成立,并且海森堡也说了谎话!

这位质疑马克.沃克和海森堡的人也非常有名,他叫做佛曼德雷.波普,他是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同时也是当时世界上最资深的原子能研究专家!

作为一名科学界的大牛,波普用自己非常专业的科学知识,给作为史学家的沃克上了一堂生动的科学普及课。

波普在1017年的时候,在《环球杂志》上写了一篇名为“希特勒为何没能造出原子弹”的文章,他在文章中如此写到:

沃克翻阅了许多历史资料以及采访了“铀俱乐部”的很多成员,他提到了两个关于原子弹研究极其重要的知识点,一为正确的原子弹原理,也就是用快中子撞击铀235的原子核。二为“临界质量”的计算,也就是发生链式反应需要的最小裂变质量。

但是沃克认为很关键的这两个点,实际上只是非常外行的看法!

波普在这个领域不说第一人,但也是少数大牛般的存在,以他的专业性看到非科学领域的历史学者沃克如此形容制造原子弹的条件时,他非常不给情面的用了外行这个词。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都知道,现在原子弹的原理和临界质量已经公开了,按照沃克的逻辑,那就是造原子弹也就是分分钟的事情。可事实上,造原子弹是分分钟的事情吗?并不是!

波普此后给出了原因:

原因是获取可裂变材料的成本非常高,并且让原子弹大部分物质发生裂变的成功率非常非常低!

那么波普形容的低到底是有多低呢?这涉及到原子弹物理的基础知识,这里就不科普了,因为过于专业且所需篇幅过长,有兴趣大家可以去搜索来看看。

这里就举个例子,一般来说64千克的铀235只有1%才能发生裂变,而且这只是利用率,抛开这利用率不谈,要想使快中子点燃原子弹,必须找到材料聚集的最高临界质量点,中间的时间差为0.2毫秒!

所以,造一颗原子弹并非知道了原理和临界质量就可以的,波普利用利用反推法,直接推翻了沃克所谓的既然当时德国科学家知道原子弹原理和临界质量,便说明当时德国科学家团队能造出原子弹的说法,根本不成立!

因为知道原子弹的原理和临界质量只是造原子弹的第一步,后面还有九十九步没有走。

另外,沃克在自己的说法还引用了海森堡于1939年12月写的一篇核能稿件,而稿件中有这样一句话:

浓缩的铀235不仅能制造非常紧凑的反应堆,也是可以产生爆炸力超过常规爆炸材料几个数量级的炸药的唯一材料。

海森堡的这段文字被沃克引用到了他研究“铀俱乐部”的历史文章中,以此才判断了海森堡已经清楚的知道了原子弹的原理和临界质量。

可是这个判断随后也被一份重要的录音档案给击垮了,在二战结束后,“铀俱乐部”的一些重要成员被英国收押,这些人居住的房子里全部被装上了窃听器。当美军用原子弹轰炸日本的消息传到这些科学家耳朵里的时候,这些科学家感到了惊讶,此后他们开始讨论临界质量的问题,海森堡也承认了他从未真正计算出临界质量!

而这段录音此后被公布之后,也有力的证明了史学家马克.沃克基于“铀俱乐部”研究的错误,更证明了战后海森堡所说的自己早就知道如何制造原子弹,但因为良知而不肯与纳粹德国合作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海森堡的说辞简单来讲更像是为自己战后做边界,以此来逃避自己曾经为纳粹德国工作的罪责,而历史学家沃克则试图带入文化工作者的感情来营造一位后德国式英雄,可作为科学家的波普则更加理性,虽然他也是德国裔的科学家,但显然科学家更理性,不会因为感情而受到干扰,所以尽管拆穿这位后德国式科学家的谎言很残忍,但理性告诉他,他应该站在科学的角度去辩证出事情的真伪,维护科学的真相以及严谨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