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获得的“情况报告”

周五参加了第八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

印象深刻的有这几点:

第一,工业互联网,这个东西从概念上不难理解,但现场看才真正找到感觉,特别是上海交通大学展览摊位的老师,给我的启发很大。

工业互联网,有个巨大的特点,就是他都是有脑子的。举个例子,就说交大的高端机床,它所有的产品,都和中心相连。设备处于什么状态,运行还是关闭,生产多少,那都是实时在线的。同学们,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设备制造商能掌握世界范围内该设备的生产信息,这是无价之宝啊!

扩展开来看,世界电商知道商品流通和消费信息,手机商知道大家的几乎一切信息,挖土机知道大家的工程信息,银行特别是国际银行知道大家的一切交易信息等等,总之,我第一次感性的认识到,世界如此的紧密联系,息息相通。我不禁感叹两个结论:

1,谁要从事生产制造,从一开始他就必须定下目标,那就是做世界第一。因为只有第一,才能掌握世界。你不第一,你就意味着灭亡。

2,世界主要的生产都是巨头的唯一化,而且世界信息化已经成为现实,那么世界社会化大生产的计划性也就成为了可能,也就具有了现实性,这样的企业应该归大众公有,而不能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社会主义真正的具备了物质的条件。真是令人高兴啊!

第二,国内机器人的制造,目前还很落后。看到的机器人,主要还停留在会务,引导,大厅介绍,唱歌,跳舞,对话等初级领域。我觉得普遍的水平都还不高,这一块的制高点,还未形成垄断。也就还有很多机会。

机器人的底层技术主要是人工智能,各种图像,语音,情绪等智能技术的运用。这一块几乎已被各个大公司垄断。所以,应用层机会很多,还待开发;底层垄断初步形成,机会已经很少了。

机器人第三个层面是将这些智能与机械运动能力结合,这是独特的全面的应用,类人化的应用。这个未来能创造无数个应用。我觉得目前,在机器的灵活性方面,中国与国际头部的制造商差距很大。

机器人是头脑和四肢的密切配合,我们的头脑初步可观,四肢太简单了。而这在机器领域,却又是最难的,最重要的。现在不搞,将来肯定吃亏,还得补交学费不说,受人家打压,也是必然。

第三,高校产业化,虽然带来很多技术研发,但资本和高校的结合还是不够,高校还是缺资金。

当然,随着科技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企校联合正在建立。这会让高校越来越企业化。是好是坏呢?

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个大趋势。

第四,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也在搞发明创造,专门搞了个展览区,有很多很有意思的发明。我记得一个小学生,创造了一个晴雨两用鞋,就很有意思,很有用。

创新活力最好的从来都是年轻人。只可惜,这一块全国恐怕只有大城市才会重视,落后地区就没有能力和眼界来做这个事情了。即便是上海,学生参与的规模和范围也不是令人很满意,搞发明创造的毕竟还是极少数。

我们应该更大规模的让孩子们进行发明创造,当然,这不是为了金钱,而是为了人类的发展和他们自身兴趣爱好智能的发展。社会应该对他们做好保护和鼓励,而不应该过度商业化。

第五,全国各省市搞的展区观察后发现,经济发达的地方,科技比较领先,内陆的创新型企业数量和质量,和沿海各省都没法比,差的不是一丁点儿。所以,依我看,搞科研,还是要到北上广深杭等大城市,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这些省。人才所在,经济所在,才是科研水平所在啊。

第六,知识产权交易越来越方便,全国有两个比较大的交易平台。评估,交易,转化,投融资等各种服务,都有。但问题是什么呢?知识产权的私有化性质,依然是其社会化应用的巨大障碍。大量的知识创新,都因为得不到金钱的认可,而创造者又不愿意放弃私有产权,所以最终被金钱和私有性质掩埋了它的光辉和伟大的社会价值。可惜的很啊!

第七,说是国际交易会,但只看到了一个日本大阪的展台,也就大阪五六家小企业来参展了。大约这还是因为大阪和上海是友好城市的缘故吧!其他国家的展台没见到。

这说明什么呢?

我认为大约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1,疫情的原因;2,国际斗争加剧的原因;3三,我国技术还不行,没什么真家伙拿得出手,人家不屑于来看;4,或许是留着力量参加第四届国家进出口博览会吧,毕竟那个会展更大,更全,规格更高。

不管具体是什么原因,但有一点儿,我们应该相信,随着我国整体上对技术创新的重视和投入不断重视,不断投入,中国的未来一定能取得世界技术第一大国的地位,而且必将遥遥领先。我坚信这一点!为什么呢?

因为我在参观完出来的时候,看到成群结队的青少年,正在络绎不绝的排队入馆。他们,带给我无限的希望,真正的坚定的信心来自于他们——那一张张闪烁着阳光的笑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