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练习题(答案版)

《围城》专项训练

一、填空题

1. 围城用现实主义态度和讽刺的手法,描绘了二十世纪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所有的(知识分子群 )群,被誉为(    新儒林外史                )。

2. 这部作品用(   “鸟笼” )、(   “城堡”)、(  “围城”    )等意象来表达人生一种矛盾的窘境。

3. 《围城》作者 (     钱钟书       ) ,字默存。自幼深受传统文化教育,十九岁时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与(吴晗、夏鼐)被誉为 ( 清华“三才子”       )。文学创作方面主要有长篇小说《围城》,短篇小说集 (   《人·兽·鬼》       ),散文集(    《 写在人生边上 》        )等。其代表作《围城》是一部讲述20世纪30年代一群(      知识分子      )的小说,被誉为(    新《儒林外史》    )。

4. 在这部小说里,作者运用 ( 幽默       )的语言和毫不留情的 (    讽刺  ) 手法,描写了主人公(    方鸿渐    )等人在城镇与学校、家庭的一座座“围城”间颠沛流离、无家可归的人生境遇。

5. 小说的主人公(    方鸿渐      ) 是江南某县一个乡绅的儿子,性格善良懦弱。读大学时,他听从父命,与一位银行家的女儿(     周淑英        ) 订了婚。怎奈未婚妻早逝,岳父便资助他去(   欧洲        )读了四年书。留学期间,他生活散漫,学无所成,临回国之前,只得买了一个子虚乌有的(      假博士  )头衔来搪塞家人。

6. 终于在回国的途中了。尽管国难当头,可一批留学回国的男女仍大玩爱情游戏。 (   方鸿渐     )在留学回国的船上与性感放荡的 (       鲍小姐           )有了一夜风流。同船回国的女博士 (    苏文纨         )又对他颇有垂青之意。回到上海后, (      方鸿渐          )住在已逝的未婚妻家,但他出于礼貌去拜访了 (   苏文纨          )。于是,在苏家见到了( 苏文纨             )的表妹清纯女孩 (      唐晓芙      ),并对其一见倾心,不断追求。 (     苏文纨      )知道后,恼羞成怒,将(     以往买假文凭  )以往买假文凭、与 (   鲍小姐     ) 鬼混等丑事添油加醋地告诉了(   唐晓芙        ),所以 (    方鸿渐    )遭到(   唐晓芙     ) 的拒绝。 (   苏文纨     )的青梅竹马 (赵辛楣   )又对苏一往情深,他把 (       方鸿渐    )当作情敌不断打击,但最终 (      苏文纨        )还是嫁给别人。

7. ( 方鸿渐   )恋爱失败后心灰意冷,和 (    苏文纨     )的失意追求者(    赵辛楣      ) 成为好朋友,二人决定接受内陆三闾大学的聘请。一路上历经艰险,也遭遇无数趣事,好不辛苦地来到三闾大学,才发现这所大学帮派分立、勾心斗角,任教不易。(       赵辛楣    )迷恋上了同事的年轻夫人,被迫辞职,去了重庆。英语助教(   孙柔嘉          ) 有意于 (     方鸿渐      ) ,而(       方鸿渐                )虽觉得自己不爱她,却又不愿她接受别人的追求,便稀里糊涂地对她产生了感情。最后在成为学校帮派之争的牺牲品后,他与孙小姐一起离开三闾大学,返沪途中在香港与她成婚。

8. 回沪后,(    方鸿渐           )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一家报社做些杂活,但不久又失了业,夫妻二人又因为生活中的琐事争吵不休,他们都想按着自己的意志行事,结果经常发生冲突。他们为了择职吵,为了亲戚吵,为了朋友吵,甚至无缘无故,为了随便一句话也要吵,有时更是互相把对方当作出气筒,终于导致无可避免的分手。

二、思维训练

9.讽刺艺术一直是《围城》的一大亮点,它的手法灵活多样,比喻、用典、比较、推理等处处见锋芒。请简要分析文中比喻的讽刺手法,并举例说明。

答:《围城》中的比喻,来源广泛,标新立异,带有深刻的哲理意味,使人在频频发笑的同时认识了深刻的道理。如"一个人的缺点正象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给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是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的新标识",这种带有格言味道的比喻对高松年爬上校长地位后就暴露恶劣本性进行彻底的嘲弄与讽刺。再如作者描写一辆破车:"这辆车久历风尘……倚老卖老,修炼成桀骜不驯,怪僻难测的性格,有时标劲像大官僚,有时别扭像小女郎……它生气不肯走了,汽车夫只好下车,向车头疏通了好一会,在路旁拾了一团烂泥,请它享用,它喝了酒似的,摇摆地缓行着。"这里作者把老旧的汽车比成摆架子的官僚,闹别扭的女郎,妙趣横生,既把汽车的残破不堪形容得淋漓尽致,又把官僚女郎丑态揶揄得入木三分,嬉笑怒骂之中别有一番愤世嫉俗之情。

10.小说三要素是人物、环境、情节。其中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是最为关键的。人物的描写可以通过语言、动作、肖像、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来刻画。请从某一方面的描写入手,简要谈谈文中的人物描写。

答:肖像描写是揭示人物性格特征,展示人物精神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围城》的作者善于捕捉人物的外貌特征,以传神的笔法描绘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肖像。如“孙小姐长圆脸,旧象牙色的罐颊上微有雀斑,两眼分得太开,使她常带着惊异的表情;打扮甚为素净,怕生得一句话都不敢讲,脸上滚滚不断的红晕。” 对孙的外貌来了个轻微的讽刺,大概是表明孙柔嘉脸皮薄,没有经过世面吧,还有点小家子气的意思,看来她一出场就处于不利的位置上。再如“陆子潇教授鼻子短而阔,仿佛原来笔直下来的趋势,给人迎鼻打了一拳,阻止了前进,这鼻孔后退不迭,向两旁横溢。” 对陆子潇的油头粉面、俗不可耐的形象特征的勾勒,极为生动形象。

11. 读《围城》后,谈谈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些语言。

答:如“ 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张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愚笨寡陋都掩盖起来。”鸿渐学无所成,为了回乡有个交代,只好买张假文凭,一张假文凭,却能联想到《圣经》里的亚当夏娃,可真谓思虑深远啊!

又如“本来敬一杯,鸿渐只需要喝一两口,现在罚一杯,鸿渐自知理屈,挨了下去,渐渐觉得另有一个自己离开了身子在说话。”“觉得另有一个自己离开身子在说话”,说明他酒喝多的程度,有一点清醒,还听到说话的声音,但终于还是喝多了,说话的声音竟然是另一个自己,多么生动的描述。

再如,“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砂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许多人谈婚姻,语气仿佛是同性恋爱,不是看中女孩子本人,是羡慕她的老子或她的哥哥。”“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12.简析《围城》这一书名的含义。

答:“围城” 不仅象征了主人公方鸿渐、赵辛楣等知识分子在爱情、婚姻、事业上的追求、挣扎、痛苦、幻灭、绝望的艰难生活历程和矛盾心态;从小说的深层意蕴来说,围城是人类生存困境的象征,暗示着一部分知识者陷人精神“围城”的境遇以及人们总是摆脱不了外在束缚的境遇,深切道出了人生在世的无奈和痛苦!

三、微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①柔嘉不愿意姑母来把事闹大,但瞧丈夫这样退却,鄙薄得不复伤心,嘶声说:“你是个懦夫!懦夫!懦夫!我再不要看见你这个懦夫!”每个字像鞭子打一下,要鞭出她丈夫的胆气来,她还嫌不够狠,顺手抓起桌上一个象牙梳子尽力扔他。鸿渐正回头要回答,躲闪不及,梳子重重地把左颧打个着,迸到地板上,折为两段。

②鸿渐惊骇她会这样毒手,看她扶桌僵立,泪渍的脸像死灰,两眼全红,鼻孔翕开,嘴咽唾沫,又可怜又可怕,同时听下面脚步声上楼,不计较了,只说:“你狠,啊!你闹得你家里人知道不够,还要闹得邻舍全知道,这时候房东家已经听见了。你新学会泼辣不要面子,我还想做人,倒要面子的。”走近门大声说:“我出去了!”慢慢地转门钮,让门外偷听的人得讯走开然后出去。柔嘉眼睁睁看他出了房,瘫倒在沙发里,扶头痛哭。

③鸿渐走出门,神经麻木,不感觉冷,意识里只有左颊在发烫。头脑里,情思弥漫纷乱像个北风飘雪片的天空。他信脚走着,彻夜不睡的路灯把他的影子一盏盏彼此递交。他仿佛另外有一个自己在说:“完了!完了!”散杂的心思立刻一撮似的集中,开始觉得伤心。左颊忽然星星作痛。同时感到周身疲乏,肚子饥饿。鸿渐本能地伸手进口袋,想等个叫卖的小贩,买个面包,恍然记起身上没有钱。他无处可去,想还是回家睡。他看表上十点已过,不清楚自己什么时候出来的,也许她早走了。

④他一进门,房东太太听见声音,赶来说:“方先生,是你!你家少奶奶不舒服,带了李妈到陆家去了,今天不回来了。这是你房门的钥匙,留下来交给你的。你明天早饭到我家来吃。”鸿渐心直沉下去,捞不起来,机械地接钥匙,道声谢。房东太太像还有话说,他三脚两步逃上楼。

⑤开了卧室的门,拨亮电灯,破杯子跟断梳子仍在原处,成堆的箱子少了一只。他呆呆地站着,身心迟钝得发不出急,生不出气。柔嘉走了,可是这房里还留下她的怒容、她的哭声、她的说话,在空气里没有消失。他望见桌上一张片子,走近一看,是陆太太的。忽然怒起,撕为粉碎,狠声道:“好,你倒自由得很,撇下我就走!滚你的蛋,替我滚,你们全替我滚!”这简短一怒把余劲都使尽了,软弱得要傻哭个不歇。和衣倒在床上,觉得房屋旋转,想不得了,万万生不得病!明天要去找那位经理,说妥了再筹旅费,旧历年可以在重庆过。心里又生希望,像湿柴虽点不着火,而开始冒烟,似乎一切会有办法。

⑥不知不觉中黑地昏天合拢、裹紧,像灭尽灯火的夜,他睡着了。最初睡得脆薄,饥饿像镊子要镊破他的昏迷,他潜意识挡住它。渐渐这镊子松了、钝了,他的睡也坚实得镊不破了,没有梦,没有感觉,人生最原始的睡,同时也是死的样品。

⑦那只祖传的老钟从容自在地打起来,仿佛积蓄了半天的时间,等夜深人静,搬出来一一细数:“当、当、当、当、当、当”响了六下。六点钟是五个钟头以前,那时候鸿渐在回家的路上走,蓄心要待柔嘉好,劝她别再为昨天的事弄得夫妇不欢;那时候,柔嘉在家里等鸿渐回来吃晚饭,希望他会跟姑母和好,到她厂里做事。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选自长篇小说《围城》,有删改)

【注】本文节选自《围城》结尾部分,主要情节为方鸿渐和孙柔嘉在结婚定居上海后,因双方家庭和亲族,甚至佣人的介入,矛盾更为复杂,不断发生龃龉和纠纷。最后,方、孙的矛盾终因前者辞去报馆资料室主任而面临再次失业时激化,刚建的新家解体,他打算投奔在重庆当官的赵辛楣谋取职业。

13.本文前两段所描写的方鸿渐具有哪些的形象特征?请简要概括。

答:懦弱退让,爱面子。若答“老练机智”。

14.妙用比喻是钱钟书的写作特色,请从第三段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并加以赏析。(4分)

答:以雪片的纷飞,形象地描绘了方鸿渐心理的繁多凌乱,暗示了家庭矛盾的复杂错乱;也用雪天的寒冷,写出了他内心的凄冷和痛苦。

15.请简要概括方鸿渐进卧室之后情绪变化的过程。这样写有什么意义?(6分)

答:情绪变化的过程:失望苦恼,愤怒狂躁,沮丧无奈,萌生希望。   意义:表现了方鸿渐易变盲动的性格特征,也交代了小说的结局——婚姻的解体。

16.请探究作品结尾画线句的意蕴。(6分)

答:这晚点的时钟极富象征意义,形象地讽刺了方鸿渐生活在新的时代却有着落伍的家庭观念,它既是围城冬夜环境的组成部分,也表达了作者对方孙二人婚姻解体的伤感和同情,暗示对人生困局的无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