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方明:【百年光辉】百位最具影响力艺术人物


张扬情性 特立独行
——刘方明的艺术视角解析
刘方明先生性情儒雅,格调高致。从其五十余载,毕其心役,倾心专注诗书画印,终于大成,形成“拙朴中见俊逸,灵巧中寓豪迈”的独特风格。回看其艺术创作生涯和创作心路历程,他的独特追求、独到见解,融汇为独特的显绩,历久弥新。
一、独创出“山筋石脉篆刻法”。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他从山体岩石的筋张脉肌的自然现象中活化出“山筋石脉”篆刻法,将自然的筋脉现象融入到篆刻作品中,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山筋石脉篆刻法的独创,丰富了篆刻艺术表现方式,对明末文彭(1498-1573)至近代齐白石(1864-1957)等篆刻大家一直推崇的、以其书法特质入印而成风格的创作路径是一种补白、一种提升,可谓独僻蹊径,风格自成。

花甲从头越

厚重

敬天爱人

舒天
二、探索出“辫子系列”。出于对清代“扬州八怪”十五家的崇敬,他的山水画中的点景人物都为“不作画奴”、“画无古无今” 的怪杰们来创作,寄以其高格情怀,逸事雅趣。用他的话,就是“画中一辫拜前贤”, 历时十多年的创作,形成精品无数,风格自成。十多年前曾专门举办过“辫子系列”作品展览,同步出版《瑰意随发·辫子系列》。

【飞离还招图】48cm×35cm
奇鸟高飞暗自寻,
似如汉画凤鸾鸣。
丹青神逸皆称妙,
造化古今需挚情。

【楚地嚝怀图】48cm×35cm
放懐楚地好吟诗,
半月髙悬普照时。
难抑涂鸦归兿趣,
几多妙笔我心知。

《满江红 - 【月下論道圖】》48cm×35cm
岁月留痕,无闲过、刀耕笔运。
金石破、缶翁神介,雅怀高琾。
画史风流崇八怪,数吾蒙幸传灯拜。
慕独领、面目在新吾,高台出。
率笔性,承画意。
情逸印,诗言志。
借丹青异趣,我中还我。
石脉山筋方寸显,摩崖辫子画中觅。
创则灵、花甲舞长鞭。从头越。

【南阜爱石圖】48cm×35cm
石奇高格标,
题句便飘萧。
供养如知己,
质坚姿愈娇。

【求新入梦图】33cm×33cm
新创贵无前,
成蹊自盎然。
形神奇趣妙,
笔性逸心玄。
三、创新出“摩崖入画系列”。中国幅延辽阔,山川遍布。名山大川的众多摩崖石刻蔚为壮观。他好金石,喜游历且拓本藏之犹多,受此影响,他以已之笔性专攻山水画数十年,力求创新,将摩崖元素移入画中。中央美院姚鸣京教授对此十分欣赏,收他为“山水画语言”访问学者。李庚先生称之为山水画中最富创新力的“独门绝招”。

雅量宏通天地間,慧心識受樂開顏。
華堂欣得淩雲樹,氣質自珍情境酣。

夏秋攀頂覓新晴,幽徑芳馨任独行。
忽见飞雲天地動,興詩應景縱情迎。

新創摩崖立意籌,移來畫上寫春秋。
前賢豪興鑿痕印,後學苦研面壁謀。
高遠潛行通大道,古今弘志數風流。
奇峰收盡又何妨,妙境還須造化酬。

漢月清光千載明,畫中神駿戲嬉鳴。
披星踏雪疆場返,追夢仍須精進行。

此生從藝循天放,終日無休牽眾緣。
盡善情懷多遂意,三真一脈揖新年。
四、融汇出“太行金灯系列”。两年前,他冒着零下十九度的严寒赴太行山写生,在豫晋交界的金灯寺院外塔林写生。一百多座高低错落、大小不一、古拙而富于变化之灵塔令人震惊,他流连忘返,逐一留影。对壮美太行山,他充满敬意。对灯寺僧众们为佛教献身的人文精神,他顶礼膜拜,用心参悟。僧众无一留姓存名,殉身而葬,有的塔仅存半座,也许战事紧急,无法成全,然情景动人。他着意将这变化多状之金灯寺石垒之灵塔融入山水画中,用独特的笔墨符号融汇出“太行金灯系列”。

【情满金灯图】58cm×48cm
高山流水千秋愿,
花甲人生四艺融。
苦铁魂传金石志,
摩崖辫子我家风。

【峻岭耸塔图】68cm×56cm
夏秋攀顶觅新晴,
幽径芳馨客雅亭。
山谷云起天地动,
兴诗应景纵情吟。

【俗识恒受图】48cm×48cm
随兴访金灯,
塔林拜众僧。
身名无所顾,
空寂念持恒。

【天地道场图】58cm×48cm
访山观水历游循,
目识其形即拢神。
真气蒙养称梵净,
静幽滋润感青城。
摩崖入画成首创,
辫子高怀气质珍。
吾法自存归大滌,
古今惟独作新皴。

【太行灯魂图】48cm×48cm
我好丹青山水画,
奇松怪石烟岚拥。
扶疏翠影青光透,
到顶方知身是峰。
他对诗书画印的独特视角,让他收获了无数荣耀。先后在北京、合肥、浦东、南京、湘潭等地举办个展。2015年9月《环球人物》杂志专题报道 “吴昌硕再传弟子,诗书画印四艺皆精”肯定了刘方明作为扬州八怪传承人的贡献。
(徐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