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北宋四大类书之一——《太平广记》
在北宋历史上,曾经由皇帝主持编辑过多部类书,其中有一部是广泛搜集各类稗官野史和优秀的传奇小说,它就是著名的《太平广记》。至于为什么皇帝要编辑这样的类书,也许与当时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和文化氛围有着密切的联系。尽管,传奇小说早在《汉书·艺文志》中曾经著录过,但是明显看出它并不占据重要的地位,顶多只是稗官野史。不管怎样,这样的著作还是不受官方的禁止,能够长期在民间流传。在宋太宗赵匡义年轻的时候,很有可能接触过一些这样的小说作品,据说他非常喜爱读书,当时各类的书籍基本上都涉猎过,甚至还经常的给大臣们谈一些医学、佛教和道教的理论。本文就来详细叙述这部著名类书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这部卷帙浩繁的典籍,一共是500卷,由当时的宰相李昉等人主持编辑完成的,有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进献书的序言。从中可以看出总共查阅了345部书,只要是能够见到的小说都在搜集范围之内。尽管这部类书被认为是小说总集,但在当时不是很有用处,一直以来就存放在北宋宫廷的太清楼内,这座建筑物主要是用来收藏皇室书法、绘画和图书的地方,同时也经常在这里举行一些重要的宴会。就连南宋时期的学者郑樵在编撰《通志》的时候,也没有见到过这部小说集,足以说明它很少流传民间,一直收藏在宫廷内。

太平广记的影印本
这部类书对后世的小说有着深远的影响,很多著作不是引用片段,而是非常完整的抄录下来。在以前的类书中,如《初学记》,在引用文章,或者诗歌的时候不是很完整的,仅仅只是保留了一些相关的内容,也就是片言只语,因此很难使得后人了解到这部著作的完整原貌。在北宋前期,这样的小说,或者稗官野史还可以搜寻到很多,如《汉武故事》和《拾遗记》等等。这部类书的一个优点就是保存了大量散失的小说著作。王子年的《拾遗记》原来的卷数应该是很多的,但在唐代以后,不少内容已经失传了。尽管,这部作品对于魏晋以后的宫廷事迹有些非常生动和传神的描述,也许他对这些记载的人物有些熟悉,或者另有所本,因此能够描摹得非常细致。从历史角度来看,薛灵芸这个女子很有可能是那个时代后宫嫔妃事迹的一个缩影,她出自良家子,符合当时选入后宫的一个基本标准。尽管,我们不知道王子年笔下的薛灵芸究竟是谁,但是她很有可能并不完全是传说中的人物。实际上,那个时代的作品,都会明显的混杂着传说和历史的特点,真实的人物似乎如同一部史诗,或者口耳相传的一位主角。《太平广记》中这样的人物事迹还可以找出很多,也许从某种意义上看有些不可思议,实际上却隐含着某些事件。当然,小说和历史的写法还是有些差异的,在历史著作中,没必要使用文学手法来叙述事件和人物,那些类似璀璨夺目,铺金叠翠的华丽字句也许最适合小说了。难怪唐代初年《晋书》颁布后不久,一些大臣就觉得很多人物事迹被描述得荒唐可笑,甚至还认为有损历史著作所应该具备的严肃性,因为其中还插入了干宝《搜神记》的一些内容,连贾午私会男子的情节都记载在内,显然可以看出编撰者都是清一色的擅长文学的人,每个人都会吟诗作赋,每篇不出“月露”这样的文学词汇。

《太平广记》对人们了解和认识某些历史现象和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内容。也许,我们从史书中能够阅读到的只是一些侧面,或者片面的内容,但是通过其他方面细节也许会加深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迹的理解,例如《上清传》。尽管,很多内容有些夸张和离奇,不可能被视为信史,但还是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对于考证一些物品起着一定的作用。此外,这部书对后世的小说、戏剧和绘画艺术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其中包含的素材是非常丰富和庞大的。传统的文学艺术不可能是横空出世的,其中的来源和源泉可以溯源到非常早的时期,与那个时期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和地理环境有着一定的关系。不管怎样,这部小说总集也许在当时不为人们所重视。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观念的改变和更新,有些有识之士开始对这部著作有着独特的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