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常见控糖误区,九成人后悔知道得太晚!难怪血糖总降不下来
我国可以说是糖尿病的“重灾区”。
根据最新的《中国成人糖尿病流行与控制现状》调查数据,中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达11.6%,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更是高达50.1%!
也就是说,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6个血糖不正常。

糖尿病防治现状实在太严峻了,而不少糖友存在的一些错误饮食观念,更让控糖变得难上加难。

血糖总降不下来?
你可能踩了这3大误区
许多糖友可能会有困惑:自己在饮食方面已经很控制了,但为什么血糖总是波动、降不下来?真糟心!
如果你也有这个问题,先看看有没有踩了下面这3大“坑”。
1.只要不吃甜食,血糖就不会升高?
很多人觉得,只要有甜味的食物中就含有糖,会导致血糖升高,而没有甜味的食物就不会升血糖,可以放心食用。

但事实上,并非只有甜味食物才会导致血糖升高。日常所吃的富含淀粉的食物虽然没有甜味,但经由胃肠道消化后也会转化为葡萄糖,从而升高人体血糖。
因此,一切含有淀粉的食物,如高粱、米、面、红薯、土豆、燕麦等,都会升高血糖。血糖异常的人群在吃这类食物时,一定要注意控制好量。
2.“饥饿疗法”,能降血糖?
有没有人是这么想的:一吃饭血糖就上去了,那我饿几顿血糖就能降下来了吧?
千万别!
饥饿疗法治不了糖尿病,对于正在服用降糖药物的糖尿病患者而言,进食不充分或者不及时,甚至还会导致危及生命的低血糖,得不偿失。
3.多吃药 ,血糖越接近正常越好?
有些糖友认为,血糖越接近正常越好,于是忽视医嘱,自行加大每次服用的药量。

但其实,不同的人群的降糖目标是不一样的。不按医嘱正确服药,不仅会降低疗效,还可能增加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加大肝肾负担。
按时按量、规律用药是控制血糖平稳的关键。如果需要调整用药剂量,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科学控糖
这两点是关键
控糖是高血糖人群的头等大事,那么,该怎么科学控糖?
有两个关键:在保证吃得营养健康的同时,还要保持血糖平稳。
首先,日常饮食可以挑选一些低GI食品。
所谓GI,是指“升糖指数”。它是反映食物引起人体血糖升高程度的指标,用来衡量食物中的糖水化合物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一般来说,GI是基于100g食物来计算的:GI<55为低GI食物,55<GI<70为中GI食物,GI>70为高GI食物。
举个例子,大多数水果、蔬菜、豆类和全麦食品的血糖指数较低,而白米精面的血糖指数则相对较高。

低GI食物,在胃肠中停留的时间长,可以使葡萄糖释放缓慢,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峰值较低,引起餐后血糖反应较小,所需的胰岛素也相应减少,所以能避免血糖的剧烈波动。
此外,控制血糖波动,营养均衡也很重要。
食物构成比例若严重失衡,会影响血糖控制,甚至导致营养不良,加速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指出,糖尿病的合理膳食模式是以谷类食物为主,高膳食纤维摄入、低盐低糖低脂肪摄入的多样化膳食模式。
《中国2型糖尿病膳食指南》还建议,糖尿病患者每日要摄入300ml液态奶或相当量奶制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