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辫子三百年简史,留不留辫子是个生死攸关的大问题
相关推荐
-
这才是明末第一汉奸,因他的一个建议,中华文明遭遇浩劫
历史客栈原创视频:这才是明末第一汉奸,因他的一个建议,中华文明遭遇浩劫 ----下面是文字版---- 提起明朝末年的汉奸,大家都会想起吴三桂.孔有德.尚可喜等人. 其实,明末还有一个人,比吴三桂更可恨 ...
-
清朝辫子留与不留都无数人头落地 清军杀了太平军杀
纵观整个清朝,男人脑后垂着的辫子一直是挥之不去的噩梦,留与不留都性命攸关. 剃发留辫原本是女真的习俗,但随着满人势力的强大,一切投降与归顺者都必须要剃去脑袋四周的头发,扎成猪尾长辫.尤其是在皇太极上位 ...
-
同样是少数民族政权,历史上朝鲜对辽金元都臣服,咋就不服清朝?
朝鲜王 17世纪的朝鲜使者来到北京,发现中国人剃发易服,完全的蛮夷装扮,这让朝鲜人十分震撼,他们在旅行游记和回国的报道中对满清提出严厉批评.朝鲜对满人服饰的鄙视,其实是一种文化心理.朝鲜曾受大明文化的 ...
-
三百年简史之被遗忘的潮商
文/欧怀琳 副题:潮汕那个被遗忘的金融传奇 一.擦肩而过 1847年的广州,距离上一次战争已经五年,距离下一次战争还有十年,所有人都是那么的岁月静好. 来自潮阳的洪阿泰,在广州已经几年,之前在十三行当 ...
-
三百年简史之不忘初心
文/欧怀琳 汕头的城市建设记录从康熙六年(1667),张园内街的烟墩,1685年在汕头厦岭设立收税口.1717年今天的升平路口建起了炮台.接下来就是开埠后的小公园街区,然后是现在的汕头市. 康熙汕头 ...
-
“满清误国三百年”,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
这句话完全不对,说什么满清误我中华300年,不止300年好不好?满清的一些余毒,还需要时间来进行清理! 现在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满清皇帝是说不得的,一说就涉及民族问题,这么大一顶大帽子扣下来,任谁也吃不 ...
-
"满清误国三百年"这句话倒底对不对?
清朝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封建王朝,自然也备受世人注意,但是由于自鸦片战争以来,清朝完全处于半 殖民地半封建状态,国家政府颓废,百姓多灾多难,再加上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得后世出现了"满清 ...
-
跨越三百年的握手,宋应星该不该有辫子?
两位江西籍的伟大科学家跨越三百年的握手,向人们展现科学的薪火相传,早在汉代就贵五谷而贱金玉,体现我们从祖宗开始就有的重农思想.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在伟大科学家的努力下实现了.节目的想法是来一个历史的传 ...
-
法国人百年前拍的兰州:水车转动,握桥凌空,市民还留着辫子……
法国人百年前拍的兰州: 水车转动,握桥凌空,市民还留着辫子-- 1920年左右,法国天主教神父狄化淳,抵达兰州,拍摄于了一组照片. 兰州自秦朝设县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自古就是 ...
-
老话说:三十晚上家中不留外人,外嫁的女儿能留吗?看完就懂了!
提到俗语,想必大家都知道这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语言文化,而俗语最初便是有古代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而得到的经验.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有些俗语虽然能够让我们了解更多的生活常识,但也存在某些不适用于 ...
-
老照片:清末民初难得一见的真彩明信片,北平男人穿肚兜留着辫子
1913年北平,停靠在月台上的火车,敞篷车厢为三等舱,车厢为木制.通常运送乘客或货物.当时去东北修建铁路和海岸防御工事的工人通常都乘坐这样的火车. 1893年上海,外滩上一名租界警察,几名妇女领着孩子 ...
-
俗语:三十晚上家中不留外人,外嫁的女儿能留吗看完就懂了!
关于过年,中国人一直都没有马虎过,不仅要准备的东西繁杂,准备过程也十分精细,而且过年的时候,还有很多规矩要守,在农村有很多这些方面的俗语,"三十晚上无外人"就是其中的一个.和很多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