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语文!

已经推出过许多篇孩子们与语文的故事,但类似的故事仍在不断发生,仍在不断地打动着我。孩子们继续以自己敏锐的感觉去发现、去创造一出出“语文”剧,让语文深入人心,让生活充满情趣。这一现象本身似乎就说明这一事实:主题可一样,形式大不同!

先看六班陈宇鹏同学的一段:
语文课,讲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时,黄羚莎说:“徐子达,你要兼济天下啊!”
黎恩琪接着说:“你是全村人的希望啊!”
徐子达笑而不语。
老聂似乎听到了,说:“徐子达,子达,是儿子达,不是徐达!”
全班“哇哦”起来。
我马上就想那“林子阳”到底是什么意思。
老师的一句“达则兼济天下”让黄羚莎把话题引向徐子达同学。“你是本村人的希望啊”,恩琪小丫头风趣之极,老师的“是儿子达,不是徐达”也让气氛更为活跃。看似文字游戏,实则既训练了语感,也训练了反应速度。

再看二班姚嘉怡的一段:
晚修下课,我刚走出教室,只见郑晓伟把手臂弯曲,要去“勒”王瑞。
“不要亵玩我!”王瑞叫道,边叫边用手拨开郑晓伟的手。
我们听了,笑了起来。
王瑞,你真把自己当莲花啊!
《爱莲说》中说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个大男生对另一个大男生说“不要亵玩我”时,那种喜感是多么的丰满!

二班李浩杰同学有这么一段:
数学课,罗老师说:“讲三题就给你们自习。”
三题过去,语文科代表钟晓莹抱怨道:“不是只讲三题吗?这都过去多久了?”
我转过头去,叹了一口气说:“语文老师说过,三,在古文中是虚指,表示'多’的意思。”
钟晓莹用幽怨的眼神望着罗老师,说:“罗老师也跟老聂学坏了!”
“吾日三省吾身”、“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思而后行”等句中的“三”指“多”也。这些孩子记住了,并用此意去解释数学老师说讲“三题”却永远也讲不完这一悲惨现象,无奈之中不乏幽默。

再看二班朱永山同学的一段:
晚修。
看着一本漫画,翻一页后,怎么又是“子曰”?
继续看着: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拿出一本古汉语词典,找“觚”。
翻开,直接出现一句:“酒器名。《论语·雍也》:'觚不觚,觚哉!觚哉!”
把“觚”比作酒杯,翻译就是:“酒杯啊酒杯!酒杯啊!酒杯啊!”
突然,原本还有些让人似懂非懂的艺术气息,已经不复存在了!
此文至少有两处让老师大赞。其一,永山同学遇到不认识的“觚”,马上拿出古汉语词典,这一良好习惯必须大赞!其二,能感受到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之后味道会改变,这种对文字敏锐的感觉必须大赞!

最后再看六班黄羚莎同学的一段:
下午是舞蹈比赛,我们中午都换好了衣服。
恩琪是一条红色的广袖裙,雍容华贵;舒婷是一条粉红色的交领连衣裙,清新可人;而我是一条仙气的白色广袖流仙裙。
正各自欣赏着服装,恩琪大叫一声:“你们看!”
她指着自己:“花之富贵者也!”
接着指向我:“花之君子者也!”
最后指向舒婷,我与她一起说了出来:“花之隐逸者也!”
语文,让我对东西的评价都显得那么高雅!
即使是看到不同的裙子,也能马上与所学的文章联系起来,并且还恰到好处,那种兴奋与喜悦无以言表!
羚莎说,“语文,让我对东西的评价都显得那么高雅”,我要说,语文,一定会让你们的人生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