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后继无力,泡泡玛特需要新玩法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因为年轻消费群体已然成为消费主力军,并且因为他们特殊的消费行为,也让商机出现在越来越多意想不到的领域之中,比如上市之初一直不被理解的泡泡玛特。一起被质疑的还有其起家的盲盒模式,并且质疑的声量也随着泡泡玛特业绩的下滑,而逐渐走高。

上市之后的泡泡玛特,先是迎接了一波股价的猛涨,最高点曾经触及到107.6港元每股,然而巅峰之后就开始滑坡,一路下跌至四十多港元。虽然近期有所回升,但股价一直徘徊在六十多港元的位置,和巅峰时期相比近乎腰斩。

盲盒迅速但不长久

盲盒模式是好的商业模式吗?如果从其刺激消费拉动销量的能力来看,确实值得肯定。

因为设置隐藏款盲盒的原因,泡泡玛特的每一套产品在推出之时就戴上了“赌博”和“收藏”的性质,这是泡泡玛特和盲盒模式得以快速成长的两个主要原因。

因为消费者在打开盒子之前,期望值会一直累加,直到开盒的瞬间达到峰值,这种类似于赌博的行为,需要的就是前期的这种刺激。而对于最终的结果,成功获得心仪商品的消费者完成了收藏的行为,那些其他的人则开始了下一轮的抽盒。

当然,其中不乏消费能力较强的玩家,直接购买一整套产品跳过赌博阶段,直接进入收藏阶段。这两方面的结合,让前期的泡泡玛特在盲盒售卖上取得了不错成绩,2018年泡泡玛特就Molly这一IP的国内销售量超过400万,而2019年这个数值飙升至700万。

然而,盲盒模式虽然可以给泡泡玛特带来十分迅速的成长,但却难以保证长久的发展。问题就出在“赌博”和“收藏”这两个方面上。

一方面是赌徒行为并不长久。抽盲盒并不是真正的赌博,而且所能获得的回报只有短暂的快乐,这是第一个原因;老玩家的审美日渐疲劳,对泡泡玛特的产品很难再有此前的追求热度,这是第二个原因。这两方面原因,都让消费者很难对泡泡玛特抱有长久的赌徒心理去消费。

另一方面是收藏行为并不坚固。想要凑齐一整套的心理,往往是促使消费者多次购买的原因。但是盲盒产品在二手交易平台上的流动,却为收藏行为带来了捷径。二手平台上的盲盒产品有更明确的指向性,可以为消费者省去一大笔抽盒费用,并且更快完成收藏行为。

这两方面原因带来的,是泡泡玛特如今盲盒产品销售额的下滑。根据泡泡玛特的财报数据可知,2020年关于主力军Molly的销售额为3.57亿港元,与2019年全年销售额的4.56亿港元相比,已经出现了很明显的下滑。

动作多多只为IP

主力盲盒产品销量下滑的情况,昭示着泡泡玛特找到新增长曲线的心情也越来越急迫。不论是近年来一直动作不断的盲盒产品多元化,还是跨界联名和投资举动,都是泡泡玛特试图打破僵局所做的努力。

而这些动作虽然看似并不相关,但是背后却都有一个泡泡玛特关注的共同重点——IP。而泡泡玛特对IP的关注,也可以具体到几个层面上。

其一是拓宽IP的宽度和广度。泡泡玛特除了推出Molly相关盲盒产品之外,还与不少知名IP联名共同推出盲盒产品,这种动作自然是想要保证自身IP的丰富程度,用多元的IP矩阵来刺激盲盒产品的销量,并逐渐完善自身IP世界的完整程度。

其二是加强IP在消费者层面的深度渗透。泡泡玛特与美妆品牌橘朵联名推出彩妆产品,并且投资汉服品牌“十三余”、异次元服装集合点“猫星系”等,都是想通过自身IP在更多的消费领域出现,从而加大在消费者层面的曝光度,完成自身IP在消费层面的进一步渗透。

其三是对特定群体进行持续刺激。在保证了IP运营的广度、宽度以及深度之后,还需要有针对性地刺激最关键的群体,而对于泡泡玛特来说,最关键的群体也是盲盒模式最大的簇拥者们,那些以“兴价比”为衡量标准的年轻消费群体。

所以泡泡玛特在运营IP的动作上,都有着很明显的“偏心”。比如联名盲盒所选取的非自有IP,很大一部分是这些消费者从小就关注的,像哈利波特、火影忍者等。再比如跨界美妆和“三坑”服饰,也是看准了这些领域的主要消费群体依旧是相同的一波年轻人。

所以,作为一家以盲盒售卖为外表的公司,泡泡玛特最核心的依旧是IP内容。这也说明,产品层面的销量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背后的IP能不能获得更广大的曝光,能不能让更多的消费者认可。

粉丝经济是IP运营底色

而通过这些IP运营的手段,泡泡玛特自然收获了不少好处,最直观的就是其旗下的IP矩阵终于不再是Molly独挑大旗了,这对泡泡玛特的IP护城河在一定程度上是正向促进作用。

但不论IP运营的手段有多花哨,IP运营的方法有多吸引人,这种模式最终的落脚点,却是在保证消费群体的文化圈层认同感上,持续刺激这一圈层消费者进行消费。

也就是说,泡泡玛特IP运营的最终落脚点,其实就成了粉丝经济,而泡泡玛特则是站在粉丝中央倍受关注的“明星”。所以不论是自有IP还是合作IP,不论是盲盒产品还是彩妆产品,这一切都像是围绕在泡泡玛特这个最终大IP四周的周边产品。

利用粉丝经济的模式,可以让泡泡玛特收获到决策时间更短、重复购买率更高的优质消费者,也可以借助“粉丝”们的裂变传播,达到自身IP的再一次渗透。但基于粉丝经济发展,同样也会遇到很多的难题。

首先是“粉丝”们的注意力很容易消散。当泡泡玛特不再可以提供给消费者更新鲜、更有趣的产品之后,完全依靠那些老IP,消费者的注意力会更容易消散。而且这本就是一个注意力高度涣散的社会,泡泡玛特需要做到不断的创新才有机会继续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其次是多方面原因都会导致“粉丝”的流失。就像追星一样,粉丝往往会因为明星的某些不当举动而纷纷脱粉,甚至还会成为黑粉,这种风险泡泡玛特同样需要面对。

如今就有不少消费者因为泡泡玛特价涨质不涨的情况而对泡泡玛特失去信心,曾经的簇拥者也变成了讨伐者,希望泡泡玛特可以给出合理解释。而跨界的彩妆和服饰领域,同样也可能会因为产品质量而引发消费者的不满,最终造成核心消费群体的流失。

最后是行业竞争加剧“粉丝”粘性降低。因为泡泡玛特还算不错的表现,让潮玩+盲盒这种模式有了越来越多的实践者,比如TOP TOY。而且泡泡玛特当下可以通过IP发挥的影响力还不是很大,并且也没有十分坚固的护城河,这些“粉丝”往往也会被其他品牌吸引。

但粉丝经济的诸多问题并非意味着泡泡玛特完全没有机会,因为消费情绪和热点的快速迭代,以及年轻消费群体对品质和个性的追求,都让越来越多细分领域中的企业有机会成长起来,而在艺术和商业的平衡中取得了一定成绩的泡泡玛特,也将更有机会。

这些方面都保证了泡泡玛特的确拥有一定的未来,但同样因为这多方面的原因,也让泡泡玛特不得不继续加重对IP运营的力度,并且还需要保证IP和产品的创新,用以持续刺激消费者,保证其在未来的长期营收。

这也意味着,泡泡玛特接下来的路,虽然前方光明一片,但路途上却满是荆棘。

刘旷公众号,ID:liukuang110

(0)

相关推荐

  • 深度跟踪|泡泡玛特:盲盒IP矩阵化,非盲盒产品丰富度增加;商业联名 主题展览变现通道打开【建投传媒互...

    重要提示: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暂 ...

  • 盲盒和社区,就像一张牌的两面。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会是什么味道."<阿甘正传>里的这句话似乎最好地诠释了盲盒的本质.虽然是"看不见"的购买方式,但产业逻辑和商 ...

  • 盲盒的金钱游戏:设计制作周期3-6个月,成本超百万,产品却销售无门?

    "今天的潮玩行业已经是20年来最好的时候."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付艳翠 编辑 | 冯羽 四年前,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带着团队前往香港,拜访潮玩界首屈一指的艺术家kenn ...

  • 少数派投资:泡泡玛特“无用的快乐” 被低估的精神需求

    来源:少数派投资 12月11日,"盲盒第一股"泡泡玛特在港股上市,市值一度突破1100亿港元. 这是一家充满争议的公司,很多人表示不理解,到底是谁在买它们的产品?凭什么支撑起这么高 ...

  • 95后“瘾”性消费 “烧”出千亿大市场

    编者按:中国消费市场变了.依托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我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使得中国消费市场涌动着充沛的力量.伴随着消费升级,中国消费者的认知 ...

  • 盲盒往事:什么造就了泡泡玛特

    对于任何一家盲盒公司来说,IP都是生命力. 本文为元气资本第05篇原创文章 分析师)登山客 微信公众号)yuanqicapital 不算新鲜的盲盒,火得有些突然. 作为盲盒头部公司,泡泡玛特2017年 ...

  • 泡泡玛特市值千亿,做的其实不是盲盒

    这个干了十年的新物种,未来会怎样? 12 月 11 日,泡泡玛特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定价每股 38.50 港元.开盘后,其股价迅速拉升到 77 港元,市值一度突破了 1000 亿港元. 在不少人印象中, ...

  • 新国货的黄金时代刚开启

    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看到了太多关于"退出"的消息.那些耳熟能详甚至代表了一代人青春的品牌,从商场的橱窗中忽然消失,每一次"消失"都能炸出一群人的回忆. 你可以哀 ...

  • 生于IP,死于内容,掏空钱包的盲盒怎么成了“韭菜盒子”?

    在盲盒经济大热的时代中,没有内容支撑的IP能坚持多久?当IP不再可持续,愿意为"信仰"充值的玩家开始脱坑,退潮后就只剩下荒诞. 作者 | 陈出木 出品 | 微果酱(ID:wjam1 ...

  • 泡泡玛特开始飘了?

    最近,盲盒第一股泡泡玛特可谓是引起了轩然大波. 泡泡玛特自上市以来,"泡沫论"的说法就一直缠绕着它.甚至一度被人质疑是收割年轻人的智商税. 上市不到三个月泡泡玛特市值近乎腰斩,然后 ...

  • “暴利产品”席卷全国,日销8000万的背后,收割00后的“智商税”

    3年前,泡泡玛特还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经营7年时间却始终无法做到止亏为盈.而在3年后,泡泡玛特却成为潮玩界最知名的中国品牌.2019年,泡泡玛特营收与净利润分别为16.834亿元.4.511亿元 ...

  • 泡泡玛特:盲盒之后,何以为继?

    "盲盒"的商业空间,并不是靠复制一个又一个的IP就能打造出来的,重点在于新世代在新流行文化的洗礼下,会出现不同的消费诉求和消费习惯. 作者 | 柠溪 来源 | 数科社 机票.文创. ...

  • 印钞机还是泡沫? 泡泡玛特的两副面孔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最近你是不是看腻了以这句名台词开头的大量内容? 让无数公众号与媒体在日前重复带你回忆<阿甘正传>的"罪魁祸首&quo ...

  • 盲盒第一股泡泡玛特上市,毛利率70%+,市值1000亿+

    售 零 圈 零售人自己的圈子 零售老板及职业经理人学习内参 百货丨超市丨便利丨生鲜丨护肤丨Mall 休闲丨家电丨医药丨服饰丨珠宝丨Shop 快消丨地产丨餐饮丨电商丨快递丨Store 快消 零售 品牌 ...

  • 十几块的塑料小玩具,怎么让人狂砸20万也要买!

    先知词语战略理论 词语战略三部曲之强大原型: 就是通过人们熟悉.喜爱的形象,要具有认知性.人人看得懂,容易被接受的特征.让品牌自动成为消费者优选对象,获得品牌权利. 借势营销就是把品牌和产品,融入到消 ...

  • 泡泡玛特没有IP

    作者 | 刘思雨 来源 | 超声波 噘嘴女孩Molly,作为泡泡玛特唯一出圈的IP,正在被抛弃.根据泡泡玛特的招股书及首份财报数据显示,2017年到2020年的四年间,Molly IP的营收占比逐年下 ...

  • 泡泡玛特正变成一家电商公司

    文|杨泥娃 编辑|斯问 泡泡玛特发布了上市后的第一份财报.2020全年,泡泡玛特营收达到25.1亿元,同比增长49.3%,经调整净利润达到5.9亿元,净利润率为23.5%. 这份财报发布的时间比较微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