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槽——上善若水

渡槽——上善若水

鸭塘渡槽,全长1600米,高12米(相当于四层楼高),能通过5个流量(立方米每秒)的丝网薄壳钢筋混凝土建成。1977年10月动工,1978年5月完成)。加快了流速,有效地防止了渗水和漏水,为新渠下游增加了3个流量。改善了灌溉条件,使几千亩提灌农田,变成了自流灌溉。(《鹰潭文史资料》)

这个渡槽,是我们鸭塘村的主要水源,是我们的生命之源,灌溉赤塘,毛公山,王子地,磨里坟山,前沅山,望士港,墩子脚底,下坂,港背等水田。

我家是四房,主要水田在下坂,靠的是大塘里的水灌溉,大塘里的水源也是这个渡槽。渡槽的灌溉作用,以前只有感性认识,知道我们村就靠这个水利工程了。

我们对于这个渡槽的主要感受是:以前鹰潭电视台《风景欣赏》里面拍摄过,隐约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牛的工程。然后,有时放水,要上去拔洪洞,听说有人被吸下去了。主要的体会是渡槽洗澡。有时一泡就是一下午。有时从渡槽头顺流而下到渡槽尾,或者逆水而上,少则半小时,多则一小时,甚至更多。不过,主要是在第一个分水口下面洗澡,玩耍,偶尔还能在石缝里摸几条小鱼。或者在渡槽尾,那里水最急,人也多,也好玩。还能在那里碰到我表哥(南塘潘家,潘春记和小记)当然,儿时伙伴最多了,他们有海欧,贵里,志刚,飞里,建锋,志强,海里等),有时是放牛到那里,有时是骑车到那里。

记得很小的时候,我曾经与小崽里一起玩滚铁环,到了渡槽头,一身大汗,刚好碰到那里在用鱼藤闹鱼。很多人在渠里捞鱼,也有在圩堤脚抓鱼的。我看到情况后,马上下去,最后抓到两条大鲩鱼,用自己的背心包好,带回了家。老妈首先问我是不是偷的,我说不是,是那边闹港捡的。然后,妈妈非常夸张地表扬我,说我很能干,去玩还能带鱼回来,隔壁桂香婶说卖给她吧,妈妈说,“这个不卖,是我儿子辛苦抓回来的,多少钱都不卖”。其实我知道,老妈最喜欢吃鱼,她曾经说她喜欢吃豆腐,可是,有鱼和豆腐的时候,她却老是吃鱼。我就问妈妈:“你不是说喜欢吃豆腐,豆腐是你的命吗?”老妈吃了一块鱼,笑着说:“我是喜欢吃豆腐,豆腐是我的命,可是见鱼,命都不要了。”老妈真逗。那时的妈妈大概30多岁,也很年轻啊。

有一次,我初中同班同学的“四大才子”,童泉德,程财权,祝欢富也到我们家里玩,带他们到渡槽第一个泄洪口洗澡,游泳,因为水的落差有3米以上,所以,水压特别大,脱下衣服放里面一圈,什么泥巴,脏东西全没了,他们笑称:这是“天然洗衣机啊。”

我们村里种田,整体上都比较好放水,主要得益于这个渡槽了。因为我是1981年出生的,就在这个水利工程之后,所以,我的回忆里面,虽然也清苦,但是,总体是都是美好的回忆。

这次回家,再次旧地重游,想要考查一下,这个水利工程到底是一个什么情况,有多少人为之付出努力。我很清楚,我所受的教育,是应试教育,主要知识,都是很大的,以国为单位的。很少有课程涉及到我们身边的东西,所以我们基本上都很爱国,也爱得真切,虽然也爱家乡,却爱得有点“不明不白”。

于是,我问了我的长辈,也受到小学老师朱发喜先生的指正。但我不满足于此,我要了解这个渡槽的始末。

于是,在读秀查了一些相关资料,都是上世纪70,80年代,甚至有60年代的资料。

这些资料,让我对于家、国和天下有了新的认知,尤其对于自己以及身边的人的成长有了新的认知。

这个渡槽修建之前,是用土堆起来的圩堤,比现在的水位低3米,这意味着下游很多地方便不能够享受灌溉之利,必须提灌农田,什么叫提灌农田?就是提水灌溉农田的意思,提水有很多种工具,比如以前有桔槔,有木桶,有水车等方式。

这次拆旧房子的时候,我们家搁在屋梁上的水车被收了下来,是光绪年间的,距今已经有110多年的历史了。

(光绪二十八年,周天喜是我的曾祖父,图片由我哥周太泉提供)

记得小时候天旱的时候,村里人为了争水,大打出手,差点出人命,非但如此,还出现两个村的械斗,哪一年我不记得了,当时,村委会领导带头,到塔许吴家去打驾,签的协议有点类似于小岗村搞分田上户的协议一样,大意是:如果有人出事,村里负责把他小孩抚养成人。

在没有水,物质匮乏的年代,民风非常强悍,农家练武,就连我小时候都赶上了,为此还被姐姐把腿踢骨折了(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老房子》)。

接下来,我们追溯这个渡槽吧。

白塔新渠

鸭塘周家下面还有很多杜庄,就不叙述了。往上追溯,是刘家站,这里以前被称为“水利死角”。当地群众说“我们这一带是余江县的脑壳,要想有水灌田,除非从天上凿个洞。”

新中国初期,还请苏联水利专家帮忙解决问题,方法是,打井100 余口,结果天旱仍严重缺水。

1959到1964年,余江县水田局的技术人员和白塔渠的同志,在反复调查和勘测的基础上,满怀信心地提出把白塔河水引上刘家站一带的红壤山岗。具体做法是:把白塔渠西渠进水口这个比刘家站绝对高度高26米的水引上山来。发挥愚公移山的精神,修建除东渠和西渠之外的新渠,并修建一座蓄水1183万立方米的反调节水库——洪湖水库。“远引高灌,长藤结瓜,引蓄结合”,修建白塔新渠的方案得到省、地领导支持,省委副书记刘俊秀拍板,省水电厅拨来水利投资120万元,地区水电处指派技术水平较高的技术员余班科具体帮助设计。1964年10月破土动工,劈开了11座山头,填平了10几处洼地,最深挖方12米,最长一段填方1600米,高14米。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终于在1966年3月全面竣工受益。

白塔渠

塔渠包括东渠、西渠和新渠。接下来,我们看看东西渠的情况。

余江县建国前一向苦旱,旧《县志》记载:“一月未雨,土地干裂,五谷焦黄,民生无粮”,民国时,仅有少量沟渠水塘,供车水灌溉及居民饮用,农田产量极低,人畜饮水困难,血吸虫病盛行。

建国后,1950年首建白塔东渠,1954年再建西渠,1964年又建新渠。既改善了环境,又消灭了血吸虫病,还彻底改变了余江县悲惨的旧貌。1958年7月1日,毛泽东主度曾赋诗《送瘟神》二首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白塔河

(余江邓埠镇磨仂洲边上的白塔河)

白塔河为信江一级支流,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因河道流经白塔村而得名白塔河。发源于福建省光泽县南山,自东南向西北流经王家港入江西省境,北流经资溪县三江口、高埠、贵溪市耳口、上清镇、鱼塘、余江县邓家埠、耙石、王家渡,沿途纳青田港、陆坊水等主要支流后至锦江汇入信江 。(这是白塔河的干流,白塔新渠的水,从洪湖,刘家站,鸭塘,经下坂港等溪港从中童注入信江。)

流域面积2839km2,其中省外部分面积205.7km2,主河道长度161.0km,主河道比降1.49‰。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966.0mm,多年平均产水量55.8×108m3。流域内设柏泉、耙石两个水文(位)站及柏泉、横港、圳上、上清、管坊及耙石等雨量站,有洪湖、高坊、马街中型水库及郑家、红狮等12座小型水库。

总结:

水是生命之源。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语出《老子》:指的是: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不与世人一般见识、不与世人争一时之长短,做到至柔却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几句话是我最想说的。于是又让我想起孔子说的:仁者乐,山;智者东,水。

水性之就下,犹人性之向上。懂水性,便懂人性。

活了这38年,涓涓小泉终于找到了源头,就像找到长江、黄河之源一样。

最后,通过阅读这些文献,让我想起荀子《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诚不欺也。

我也立了一个FLAG:做挖井的人!

参考资料:《白塔河流域水能资源开发现状分析与规划研究》,《江西省白塔河水能资源开发规划》,胡焕《看余江人民怎么改造大自然》,《全省学习白塔经验》,《白塔渠事迹简介》,《白塔渠水电站》《全国农业展览馆水利馆展出典型介绍——白塔渠》,《把白塔渠的先进经验变成全省财富》(《江西日报》一九六五年十一月十六日社论)《江西水系》等。

(0)

相关推荐

  • 【每日一题】(1560)北陡与湾陡之间的坡度变化

    每日一题 进步一点 (2021武汉六月) 灵渠,古称秦凿渠,于公元前 214 年凿成通航,图中陡门,是在南.北渠上用于垄高水位,蓄水通航,设陡距离近的约 60 米,远的 2 千米 .水涵,设于堤内,块 ...

  • 涉县,漳南大渠(将军渠),固新段

    涉县漳南大渠(将军渠)固新段变迁! 涉县100网 涉县信息港2021-5                                                                 ...

  • 散文||记忆中的黄岗河

    记忆中的黄岗河 我的家乡在苏北里下河地区,苏北灌溉总渠穿境而过.总渠修建于1951年,西起淮安市洪泽县的高良涧闸,东至盐城市滨海县的六垛闸入海,全长大约168公里.它是在平地上开挖的一条大型人工河道, ...

  • 潇河

    潇河 潇河,黄河支流汾河的支流.由"小河"谐音得名,古名洞涡水,又称同过水.徐水.发源于山西省昔阳县沾尚乡陡泉山西麓的马道岭,流经寿阳.榆次.清徐县的王答乡,于太原市南郊区刘家堡乡 ...

  • 志·沟洫志(二)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龙首渠赋/杨维桢

    龙首渠赋(原文) 商颜苍苍, 洛水泱泱. 夫何走深源之几千里, 驰汗漫之流长. 散波涛于云雨, 若神扬之所藏. 岂非所谓龙首之渠, 灌重泉于东方者乎? 想夫汉武临轩, 皇风穆清, 凿渠灌溉, 民利大兴 ...

  • 【大荔故事】王凌琴:千年龙首梦

    千年龙首梦 文/王凌琴 一 在关中东部,有一条自北塬而南的汉渠--关中有名的水利工程之一--龙首渠,即今天的洛惠渠,她历经两千多年的岁月屡建屡败起起伏伏终于成功,成为关中人改造自然安排河山的精神象征, ...

  • 探秘龙首渠引洛古灌区

    素有"十年九旱"之称的秦东平原渭洛河地界,地处澄城县樊家川村洛惠渠渠首龙首坝,河水漫过坝顶顺流直下,形成一幅巨大的水帘,宏伟壮观. 7月24日,踏着千年古渠,寻着汨汨流水一路往下探 ...

  • 龙首渠引洛古灌区:穿越千年的水利接力

    龙首坝 曲里渡槽 □本报记者 刘艳芹 盛夏时节,记者来到位于陕西省秦东平原的龙首渠引洛古灌区,当一个个写满风雨沧桑.镌刻着时代印迹的水利工程映现在眼前,感受到的是中华民族不畏艰险.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 ...

  • 志·沟洫志(一)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窦倓与窦公渠

    友情提示:本文1513字,阅读约需5分钟 据旧<昌乐县志>记载,窦倓乃唐代人(籍贯不清).在任北海县令期间,体恤民情,重视农业,德高望重,他见境内干旱少雨,易受旱灾威胁.亲自勘察设计,于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