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窑:剔花梅瓶
相关推荐
-
(32)剔花罐
剔花是陶瓷装饰工艺手段之一,具体点说它分深剔与浅剔两种.剔花工艺始于南北朝时期,唐至金末元初为装饰艺术的主要技术手段,它为美化陶瓷可谓是功不可没. 图为宋末金切登封窑 ...
-
“战略性收藏”引 领磁州窑价值回归
在收藏市场上,瓷器因为易碎.不易保留,是升值较高的一种收藏品.磁州窑的瓷器目前的收藏价值在不断升温,2003年伦敦拍卖会上,一件金代的磁州窑虎形枕头,大概拍卖出折合人民币15万元左右. 磁州窑元代瓷枕 ...
-
一真一假说瓷器(168-仿磁州窑黑釉梅瓶)
正的藏家是由眼力.藏品.知识三点作支撑! 关注<宋元瓷器>,为你打开收藏的天空:本平台向你提供如下内容: 发文1:看帖笔记,老窑瓷器系列知识普及. 发文2:一真一假说瓷器. 发文3:会议集 ...
-
看贴笔记(磁州窑系X34--梅瓶)
梅瓶最早出现于唐代,宋辽时期较为流行,各地瓷窑均有烧制.宋代的梅瓶,多为橄榄形,腹较丰,有平口.洗口,器体一般高且偏瘦,斜肩,足长挺直,底部较小,有棱角分明的转折,整个形体秀长优美.金.南宋时期多为窄 ...
-
看贴笔记(磁州窑系X35--梅瓶)
下图是一个仿品,至于区别在哪里,那是专家的强项,上纲上线,一说即偏,还是各位耐心琢磨为妙. 放下 一句话可以治所有的心病,就是"放下"!说的容易做的难,谁能够放下?放不下啊,就是临 ...
-
看贴笔记(磁州窑系X36--梅瓶)
把梅瓶托在手中,从底向口部望去,侧视,可以看到拉坯的旋纹一圈圈的,非常明显,这是老梅瓶都有的特征,现在一般注浆工艺看不到旋纹,即使是拉坯也很难一口气拉出34厘米上下(过去1尺)的梅瓶,所以从拉坯可以否 ...
-
看贴笔记(磁州窑系X37--梅瓶)
下图是山西窑口的梅瓶局部,可以清楚看到上釉后剔地的痕迹,一般的剔地刻画还要再上一道透明釉,这个没有,感觉粗矿. 咎由自取 成语意思是一些不好的后果与结果不是因为他人的因素造成,而全是因为自己的过错与失 ...
-
看贴笔记(磁州窑系X38--梅瓶)
落在瓷器上如青春痘一般星星点点的脏物,是因为匣钵残破,在烧窑时,投柴会形成很大的拉风,使窑内乌烟瘴气,裹带窑灰及残渣落在釉面的结果.过去很节俭,匣钵反复用的,难免有残缺漏风现象. 内心宁静 建立商业帝 ...
-
看贴笔记(磁州窑系X39--梅瓶)
如下图,这个彩的浓淡如同写毛笔字的,与涂抹的笔有关,与釉料的浓淡也有关系.现在仿品没有如此笔法. 法久生弊 一提到高考,大家都不满意,真是应试教育害死人,拔苗助长.毁人不倦,可是还有更公平的选拔方式吗 ...
-
看贴笔记(磁州窑系X40--梅瓶)
再传一个刻划花的梅瓶仿品,可以与真品第一图反复比对,首先器形臃肿,刻划还算流畅,但胫部刻划比较凌乱,且底胎,口部细图釉质都与真品出入很大,要用心比较,才有感悟啊. 小心翼翼 <诗经>中有诗 ...
-
看贴笔记(磁州窑系X41--梅瓶)
一般磁州窑系的瓷器因为先上化妆土,再上釉,化妆土熔融温度高,不易融化,如同石灰粉墙,这样就不会与胎釉热胀冷缩一致,所以釉的开片一般不会传导下边,而且对张力有减缓作用.所以磁州窑釉的开片非常细小而浅,不 ...
-
看贴笔记(磁州窑系X42--梅瓶)
下面再传一个黑釉铁绣花仿品,其柿红釉过于浅薄.均一,在黑釉边界的流淌是挂釉时,水融的结果,不是在窑内熔融:底圈内的蛤蜊光是高锰酸钾做旧,胎是用球磨粉碎机粉碎的结果,颗粒度在一个层次.黑釉光亮,但不是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