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要在当下

教育孩子要在当下

事情发生时,你见了,你不说。等到事过境迁,你再给孩子说当时你应该怎么怎么做,问孩子听见了没有,记住了没有?他肯定说听见了,也记住了。但是到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况,他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做。

今天陪儿子去上美术辅导班。他这个班大概有十多个孩子,并没有固定的位置,谁坐哪儿就是哪儿。先描了三张画儿,然后小便、洗手,准备做手工。儿子回来的时候,他那个位置被另外一个小朋友给坐了。儿子自觉地去墙边搬了把备用椅子,想再加塞到他原来那个位置的旁边。椅子一个挨着一个,哪能加得进去。看他那可怜的样子,我是又气又恨。气的恨的并不是占他位置的那个小朋友,而是他。自打小,他就这样忍让、懦弱、草包,自己钟爱的玩具拿出门,都能被别的小朋友抢去,而自己在旁边干看着眼馋。

我喊了一句:“椅子够了,还搬什么搬。”他看我生气了,不时拿眼偷瞄我,把备用椅子放回墙边,然后找到空余出来的,那个占他位置的孩子先前的位置坐下了。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孩子这样做也是一种解决的办法,也许还是比较好的办法。但我不想就这样算了,我想让他知道遇到类似的情况应该怎么做。这次我在跟前我见了,那下次我不在跟前呢?

我问他:“那是你的位置吗?”他说:“不是。”“那你该怎么做?”他坐在那个位置,隔着一个人去够那个小朋友,声音小得跟蚊子哼哼似的。那个小朋友自然不会乖乖地把位置换回去。那个小朋友的妈妈也没有插手的意思,这样最好。我并不是针对那个小朋友,我只是想借这个机会教导教导儿子。

我把儿子叫到跟前,问他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办?他说不知道。我耐心地告诉他:“首先你应该去跟那个小朋友说那个位置是你的,请他让开。如果他不让开,你就去告诉老师。”孩子直接去告诉了老师,老师不当回事,说他坐了你的位置,那你就坐他的位置呗。老师这样说,我就不能再不依不饶了。

那你就坐那儿认真做手工呗,还一遍一遍回过头来看我干啥。不仅回头看我,还仰着头,大张着嘴,吐着舌头,强忍着,不哭。到底还是没有忍住,老师说了一句“看把孩子委屈的”,儿子的眼泪啪嗒啪嗒就掉下来了。他用正在做手工的手去抹眼泪,我呵止他。老师拿了纸巾要给他擦泪,他只知道摇头。既然做不下去,那就走吧。儿子不想走,那你不走,我走。你小孩子不要脸,我可是坐不下去了呀!

我想到了,走的时候要跟老师说声“对不起”,要对别的家长解释一句,但我正生着气呢,一切就省了。我做的也有不对的地方,可能是走极端了,可能是小题大作了,可是,看见他那个草包样子,我真的很生气。

教育孩子应该在情境中,而当下是最好的情境。但我不得不说的是我这次的教育是失败的,不仅当场没有教会孩子该怎么做,而且回到家我和媳妇两个人又教育了半天,以不能吃饭、不能睡觉相威胁,但是看效果,仍是不太理想。还真是应了那句“唱曲不是教的”,孩子本性如此,教育只能微调,但是改变不了根本。

我也反思,我把成年人的思维强加给他是不是有点操之过急?儿孙自有儿孙福,还是顺其自然的好,也许慢慢他自己就能领悟了。即使一直这样,也许反而可能是好事儿呢?也许吧,但愿,人行善事,福虽未至,祸已远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