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新题型-原因解释:木兰形象

【题目】

【山东德州2021届高三二模】

(14分)北朝民歌《木兰诗》最早记录了花木兰的形象。此后,木兰形象在文艺作品中不断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根据材料概括“花木兰”形象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14 分)

【参考答案】

变化:从忠勇孝女形象到追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再到爱国女英雄形象。(2分)

原因: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战乱频繁,人民渴望社会安定;儒家思想的不断发展,影响着人们的忠孝观念。木兰忠勇孝女形象是这一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4 分)

明朝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为适应市民的文化需要,便于舞台演出,文艺作品更加注重故事情节的丰富性,并增加了细节描写;同时,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理学束缚人性,则出现了反对束缚,寻求女性解放的思想。这反映在文艺作品中,出现了巾帽不让须眉的木兰形象。(4 分)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极大了调动了女子参加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20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爆发,美帝国主义悍然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掀起了保家卫国、抗美援朝运动。这些都为木兰形象的再创造提供了新的素材。(4 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