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书协副主席张红春,书法细腻文气,迥异于三秦书风

在印象中,陕西书法家多风格粗犷,用笔如用杵。而身居西安的张红春,却恰恰相反,书法以清秀、清新见长。广袤深沉的三秦大地,涌出的秀气,是难能可贵的。

可能有人觉得张红春书法的秀色与其性别有关,所以不同于男性书家。其实未必如此,书法风格的文或野、雄或秀,更多的是书法家心性不同造成的。当然,女士固有的细心、周到,会对书法有微调之功。

张红春现在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女书法家委员会副主任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她不仅仅在书法上有建树,而且在诗词、文章上也成果斐然。或许正是有文心,才让其书法充满文气。

张红春的崇尚帖学,晋人法帖尤其是效仿的重点,她的行草书写得很熟练,是长期磨炼的结果。自然地书写是她的一个优点,很轻松地写,飞快地写,浓浓淡淡,任其过去,一幅作品转瞬即可完成。

“创作”一词当然是庄重之说,民间闾巷大多称为“写字”,也就没有那么多的正经色彩,心放开,手放开,自己写自己的,心态、手态都是轻松的,寻常事儿一般。“创作”意识太强,携带上与人一竞高下的包袱,就像一条弦两头抽紧,就没有松弛的可能了。

张红春是自然地写,从笔迹里可以看出,使转委婉润泽,流水般地向前延伸。因此使人感到舒畅,感到作者在做一件轻松的事,没有逼迫,也没有对手—雅玩就是如此,不是要让自己在书写中劳累不堪心手俱疲,而是自己在书写中赢得乐趣。

张红春书法中的气息是安和的。有人认为学王书必如此,其实未必。有的学帖却气息乖张、庸俗,很优秀的帖,气息被歪曲了、扭转了、破坏了。张红春行草的气息安和优柔,也就是说有文人雅士的彬彬之致,比较软化。

气息有刚柔之别,刚者以盛气散发,扑面而来,盛接不及。安和的气息却是抚慰的、亲和的、阴柔的,弥漫萦绕于作品中而不恣肆,使人在此作品氛围中不戒备、不紧张。

一种优雅气息的体现也是需要磨炼的、涵泳的,它包含了学习者对于法帖的理解,显示了接近的深浅度。同时,从安和的气息看到了书法家情性的培养,销去火气躁气乖张之气,得以宁静。没有阅历不行,没有情性的调理也不行。张红春的书法气息安和,含纳了一种静谧,令观者慢慢清赏吧。

无疑,张红春的书法是精到的,这来自于她用笔的细腻。当代行草书创作粗糙痕迹需要注意。粗糙容易引人注意,以为胆大。笔画多露茬口、破坏、毛刺,很刺眼,因此也引人注意。张红春很讲究用笔的细腻,对于细节的用笔重视,使笔画无破绽。

这除了她内心体验之细,就是手态上的细微动作。譬如写一个字,首尾皆工已成习惯。老子曾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用笔是书写的第一要义,如果达不到而粗糙,也就是基本功的欠缺了。

张红春以帖为范,也恪守了用笔之细致,这使我们在阅读她的作品时看到了细功夫。

张红春书法中的自然之趣、安和气息,来自于用笔的熟练。一个书法家,要达到书写的自如、自然,必须在临帖上下足功夫。除此之外,还要有崇高的审美,两者缺一不可。

张红春无疑是功力、审美兼具的优秀书家之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