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痛, 源于肾虚! 一张方子, 补肾气、止牙痛, 说来妙趣横生

点击加载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说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藏象生理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作为一个中医人,无论是工作中,还是在学习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奇怪的病症。

前段时间,有一个老朋友跟我讲,说他遇上一个人,一排尿的时候,牙就疼,不知道为啥。

我说,以肾虚论治,三补三泄之法,加上补骨脂、巴戟天。

我这位朋友按我说的做了,结果,果然奏效。

他问我,从哪儿学的本事?

我说,还不是通过书本,向前人学习,才得来的经验!

来,我跟你聊聊个中原委吧。

故事的主人公,是龚士澄老中医。老先生生于1926年,师从晚清秀才、民国名医戴星甫。

有一次,龚师接待一个患者,男性,年39岁。这个人啊,有一个毛病,就是一小便,就牙疼。而且呢,小便还比较费劲。等小便完了,牙就不疼了。

这到底啥毛病啊?此人到不少医院的口腔科去检查,西医大夫说不出来啥病因,经过检查也没啥异常。

点击加载图片

后来,由于小便费劲,所以有人按照前列腺增生来治疗,效果也一般。

最后,没办法了,他求龚师诊治。

刻诊,见患者舌质嫩红,苔少,尺脉虚大,摸上去有力,但是重取无力,反倒很细弱。

龚师当时就问,除了小便齿痛,有没有其他难言之隐?

患者听了,道,自己近些年夫妻之事不和,萎软之态明显,而且常常觉得腰膝酸软、乏力,口苦咽干,睡眠也不好。

龚师一听,点点头,写了一张配伍。但见——

熟地黄、干山药各15克,山萸肉10克,泽泻、丹皮各8克,茯苓12克,补骨脂9克,巴戟天12克。一共开了7剂,每天水煎服一剂,独卧静养。

结果,患者用到第五剂的时候,排尿齿痛之感大大减轻。遵原方再用五剂,诸证悉平,身体的其他不适也基本消失了。

这里头是怎么回事呢?我用我粗劣的笔调,给你解说一下。

其实,这个人的问题,就是肾不足导致的齿痛。

中医讲,肾,主骨生髓。齿,为骨之余。所以,当肾气不足的时候,牙齿失养,就会齿痛。小便,以肾的气化为动力,以膀胱的开阖之能为基础。故而小便的时候,会带走一部分肾气。肾虚之人,容易在小便的时候,出现肾气不足的一些症候。牙疼,就是其中之一了。

点击加载图片

你看上文这个患者,两侧尺脉都比较细弱。这就是说明肾气不足。尺脉,候的就是肾啊。但是在细弱的同时,尺脉偏虚大,这说明,肾阴不足,虚阳浮越。患者舌红苔少,也主肾阴不足。但对此人来说,肾阴不足,未能化火,而是阴损及阳,导致痿弱之疾,伴随腰膝酸软、小便乏力。

所以说,这个时候,就得平补肾阴肾阳,强化肾气,从而改善病症。

现在,你看看龚师所开的配伍——

熟地黄、干山药各15克,山萸肉10克,泽泻、丹皮各8克,茯苓12克,补骨脂9克,巴戟天12克。

这里头,熟地黄、干山药、山萸肉滋补肾阴。补骨脂、巴戟天滋补肾阳。泽泻、丹皮、茯苓泄浊,以免滋腻壅滞。这就是三补三泄,配上补骨脂、巴戟天温阳益气,起到阴阳双补、补而不滞的效果。

其实啊,这么用药,龚师也是跟他的老师戴星甫学的。根据龚师晚年记载,他在戴星甫身边侍诊的时候,有一回,就碰上了一个小便齿痛的人。当时,几乎所有医家都一筹莫展,唯有戴师嘱咐,用三补三泻之法,配上一个补骨脂。结果,患者很快痊愈。此事,给龚师留下了深刻印象。

所以,小便齿痛这个事儿,的确和肾虚有关。这一点,是临床反复验证的。

点击加载图片

有人说,文老师,你讲这个道理,是不是太偏了?现实生活中,有几个人,小便的时候牙疼啊?

对此我想说,很多事儿啊,你得触类旁通。我从这样的医案经验中,总结一句话,就是百痛源于肾虚啊。

啥意思?你看这个牙疼,确实是跟肾虚有关。即便不是小便时齿痛,一般的人,到了中老年或者老年,也可能出现牙齿悠悠作痛、绵绵不已的情况。这些,都考虑肾虚。肾,主骨生髓,筋骨生病,不就是以疼痛为主嘛!所以说,很多疼痛,都可能和肾有关。

除了牙疼,上到颈椎疼,下到脚后跟疼痛,都可能和肾虚失养有关系。还有那无尽的骨质增生、腰肌劳损等等,中医在治疗的时候,往往都通过益肾、添髓、扶正的角度论治。越是病程长的,越得考虑补肾。因此,肾和痛证之间的关系,的确是很紧密的。

所以说,咱们要想活得舒服一点,少遭罪,还真得保护好肾气。不纵欲、不过劳,过合乎人体自然规律的生活,作息有度,饮食科学。肾越好,痛越少。你说对不对?

文中配伍,非专业人士,必须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专业人士,可作临床之参考,以造福当世。

全文完。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