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的事】哈昼拜年塞鸡筹

哈昼拜年塞鸡筹

(注:鸡筹,也就是浠水人家的鸡窠、鸡窝,方形笼子状,一般置于大门边的墙旮旯里,上有圆形竹匾,结草为窠,供母鸡下蛋;下为方形鸡舍,供鸡群夜宿。)

中国人认为:人勤春早。又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这些说法在鄂浠水人老一辈(以及老一辈以上的祖祖辈辈)的拜年行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做细伢儿的时候,三代以内的亲戚,东至三店,南到夏凉,西到竹瓦,北到杨祠。最远的也就七八公里,今天看来实在都不远。可是几十年前,亲戚之间的走动全靠双脚丈量,连自行车也只是国家干部才配拥有的高级货,走一次亲戚一个来回至少是半天时间要搭进去了。

平时,反正大家各自有自己的生活要忙,没有要紧的事,远一点的亲戚之间走动少一些,那都不是事儿。到正月过年了,拜年是必须重视的大事——除非决定跟某家亲戚断了关系,不再来往,那拜年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

我们刘塆的习俗是:大年初一起床后,忙着在自己的塆子里前前后后地给左邻右舍、街坊邻居们拜年,按照辈分一代代拜过来,按照亲疏一家家拜过去,一个上午也许还不够用了——所以,初一这天多数人家是不外出去远一点的亲戚家拜年的。

初五要请财神,初六百业要开张,于是,刘塆人给亲戚们拜年基本上就挤在初二三四这几天了。亲戚多的人家,拜年就跟打仗一般,不拿出一点急行军的效率是完不成使命的。

童年时期,跟着祖父出门拜年是我既期待又恐惧的一件事。期待拜年,是因为可以作为家里派出的小一辈的代表,接收四面八方的红包;恐惧拜年,是因为那些十几里路之外的亲戚都得靠我的双脚走着去。父辈们被祖母指派到几家抵手亲戚家去拜年,那些老亲戚或者转折亲则由祖父带着我去拜访。

我打从学会走路以来,很少有健步如飞的时候,小时候走路尤其拖沓。祖父六十多岁了,十几里地不可能全由他背着我走。更何况我越长越大,分量也越来越重了,只能是他背我一小段,我再自己走一大段,交替而行。祖孙两人就这样不紧不慢地走在拜年的路途中。

步行速度快不起来,祖父就在路程长短上想办法:不走弯弯绕的大机耕路,而是蹚河抄近路,翻山走捷径——蹚河翻山,是我不擅长的行走方式。

有一年正月初二,祖父起了个大早,把我从被窝里拖起来,马马虎虎地洗漱完毕就背起了拜年所需的糖包和礼肉拉着我出门了。在蒙蒙亮的田间小路上低头走出老远,过了天保桥又走一段路,翻过金盆架的一座山岗头,才看到东方有一线白亮。我觉得自己又困又累,真不想再往前走了。祖父说:“今天要赶三家,先到梅梓山新路大队曾家塆老嘎儿家,再去汪岗细姨婆家,后面还要去竹瓦二姨婆家。”我觉得祖父这样安排太紧张:“三个地方去拜年,赶么事,早上去老嘎儿家,晏昼(上午)去细姨婆家,哈昼(下午)去二姨婆家,不是刚刚好!”

祖父盯着我看了好半天,才说:“要是平时,我奏要啄你一栗暴;真昼(今天)过年,这一颗栗暴你躲过去了。哈昼拜年塞鸡筹,你说你去拜的么事年?!”哈昼拜年塞鸡筹?这是么事道理?我记得塞鸡筹那是天黑时分,鸡群都进了屋,进了笼子,才塞鸡筹的。心里虽然在犯狐疑,但是祖父的权威不容我挑战,只得听了他的话,继续赶路。

但是,老嘎儿家的亲戚多,大舅爹家、二舅爹家、细舅爹家,家家要留我们吃包面、喝年酒;祖父又是面子人,几番推脱未果,一家一家吃过来、喝过来,等到了细姨婆家拜年时,已近中午十二点了,如果再去竹瓦二姨婆家,那就是哈昼了!祖父临时改变主意:“算了,竹瓦你二姨婆家今天不能去了;改天我一个人专门走一趟。”

搁在往日,祖父未经祖母同意,自作主张改计划的话,回家后少不了要挨一顿骂的。这一回例外,祖母并没有骂祖父,只把他带回来的红糖包和礼肉收捡好,叮嘱祖父自己别忘了择个日子专门去竹瓦一趟。

那以后,我才开始注意到自家和周围邻居家,出门拜年或者亲戚上门来拜年,大都会赶在中午饭之前;偶有迟到一会儿的,主人家会把午餐饭稍稍往后拖延片刻的,等客人到了再开席,也算是圆满了晏昼拜年的说法。

真正明白“哈昼拜年塞鸡筹”的道理,是从“三岁看到大,七岁看到老”的俗谚中悟出来的。人之一生,并非无定的,很多人在幼年时期的举止表现与其后来一生的命运轨迹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谁敢说自己成年之后的秉性人格跟自己的青少年时期绝对毫无关系。与之同理,在拜年这件事情上,能赶早、不拖沓的人,他在日后一年的做事态度上,也往往是坚决果断、讲求效率的;反之,连必须的赶情答礼都心不在焉、敷衍塞责的人,还能指望他对不利害关系的人友好、对不相干的事上心吗?当然不能!

哈昼拜年塞鸡筹,在明里说是要求人赶路赶时间,往深处想是把握好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正确方向。拜年,是一年(农历年)里头的第一桩重大事情,认真对待这件事情的人,也总会认真对待一年里头的其他的重要事情;这样的人,在众人的眼里,才是可靠的人,才是真正能做事的人,也是能做成、做好事情的人。

话到此处,有人不免要提出质疑了:老师傅,您看近几年,回乡拜年的人们都开上了私家车,为什么反而有越来越多的人都赶不上亲戚家的一顿中午的年酒呢?嘿嘿,这个问题就复杂了,它会扯出另外的话题......但不是今天我要讲的。

链接阅读——
【鄂的事】不写对子好多年了......
【鄂的事】家父事略
【鄂的事】忆起茶事一串串
【鄂的事】炒米、晒饭、磨榨粉......
【鄂的事】吃瓜群众的前尘往事
(0)

相关推荐

  • 清明节,讲个稀奇的故事

    现在是清明节假期,我给大家讲个真实的故事吧,关于迷信的. 这故事发生在前年的清明节前一个月左右.有年轻人生病了,头晕呕吐拉肚子等.这年轻人之前就有过多次迷信病,每次都这症状,所以,十有八九这次也是迷信 ...

  • 【鄂的事】不写对子好多年了......

    ‍ 不写对子好多年了...... 我头一回写对子,大概是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那时候,我家还住在刘塆的大塆. 虽然抽六毛书的雷先生曾经夸过我"帮先生出对子,会默词儿",虽然平时在学校 ...

  • 【鄂的事】家父事略

    家父事略 我的父亲刘仿清,生于民国三十三年农历九月二十八日,卒于2004年正月十七日. 我家祖上积贫,到祖父成家时几乎无产业可分.祖父同族兄弟八个,身为老幺只分得一段油榨(一架老式榨油机),靠着祖母带 ...

  • 【鄂的事】忆起茶事一串串

    忆起茶事一串串 1 想根是我老家最小的弟弟,以前主要在东部沿海打工:为了多陪家人,近几年才开始转回到内地,在宜昌一带谋生活.弟妹娘家就在宜昌市夷陵区,小两口便在宜昌市区做点小本买卖,志在立足市区,给孩 ...

  • 【鄂的事】炒米、晒饭、磨榨粉......

    炒米.晒饭.磨榨粉..... 疫情得到初步控制以后,浙江率先恢复生产.杭州市政府多次向市民发放消费券,鼓励大家走出禁足两个多月的家门,在单一的线上消费中增加一些去实体店消费的行为.五月初,杭州市政府新 ...

  • 【鄂的事】吃瓜群众的前尘往事

    (5月2日下午,在浠水县清泉镇翟铺村花涧谷直播现场,县长付宇首秀抖音直播,推介浠水地标优品.付宇向网友们推介了巴河手工藕粉.绿豆粉丝.巴河白莲子.霍尔葛根茶.浠之味瓜蒌籽等地标优品,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

  • 开其兑,济其事,终生不勤, 塞其兑,闭其门,没生不殆, 挫其锐,解其纷,无遗身殃, 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伟大的哲学家老子怎么可能写出玄乎又玄的<道德经>,只因<道德经>在流传中变得杂乱无章所以玄乎又玄,走进"360个人读书馆"搜索馆友"百岁无疾的秘籍 ...

  • ⏩文叔叔讲作文846 | 黄鼠狼给鸡拜年

    ♪ 点击上方绿标听文叔叔讲作文 黄鼠狼给鸡拜年 传说在很久以前,小母鸡和小黄鼠狼是一对好朋友,整天在一起玩耍.小母鸡的妈妈告诫小母鸡,黄鼠狼是坏东西,不能和他玩儿.但小母鸡认为没有谁天生是坏的,并不听 ...

  • 【乡事】鸡生蛋?蛋生鸡?

    鸡生蛋?蛋生鸡? 几乎每个人都被别人问过或者问过别人这样的问题: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也许下文可以给你参考一下.因为我今天要讲的是抱鸡儿的那些事. 抱鸡儿,是浠水话的讲法,通俗而言,就是孵小鸡.立春 ...

  • 你陷入“鸡娃”的烦恼,都源于没搞清楚这件事

    为什么一些人过的不好就埋怨父母? 听更多小明微课,文末点击"阅读原文" 这个世界上最自私最无耻的就是 用自己的世界,去替代别人梦想,压抑别人梦想的人, 还有那些用自己的欲望去替换下 ...